Raxel 在 2005-11-9 20:40:46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5-11-9 20:10:48 发表的内容 这个说法就和事实有比较大的偏差了,80年代第一版发行的数码录音的唱片很多,以古典音乐为例,听听PHILLIP,DG,CHANDOS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首版唱片和现在的新版唱片,如果不经过重新混音的,声音衰退是非常明显的。 |
那请谈谈你对数码录音声音劣化的看法和理解. |
前面都说过很多了。
1:混音后的数据储存问题
如果是经过音频工作站使用CDR,硬盘储存的话,声音劣化相当明显,具体原因还不完全清楚,感觉可能跟声音文件的“时基”特性有关。
2:DAT母带的折旧问题
DAT是用磁带来记录数字讯号,这样,可以影响模拟母带的因素同样会影响DAT母带,比如说发酶,褪磁等,但可以肯定问题不会象模拟母带这么严重。
3:这里是一个完全未经验证的个人想法——即使是完全没有丢失原始数据,但如果使用和当时录制和制作不同的设备,一样会带来误差。
说起来比较复杂,原因也有待考究。雨果的老易曾经提到过一个现象:一条录制好的DAT母带,使用录制所用的机器来播放效果最好,使用相同厂家的机器比使用其它厂家的机器效果好,也就是说,用SONY的DAT机录制的DAT母带如果在其它牌子的DAT机上播放效果不如在SONY的DAT机上好,而后者也不如用录制所用的DAT机重播好。但我觉得应该是要在档次大约相同的专业器材前提下,或者只用DAT机的数字输出功能,上面的结果才能成立。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即使有保存完好的DAT母带,在经过近20年后,用现在的设备播放当年的母带,有没有出现误差的可能,如果有,可以避免吗?
当然,这个问题同样作用于模拟母带的情况,所以有些模拟录音的唱片(包括CD和LP)在重新制作时就强调使用了当年制作的设备,但数码录音的唱片这个提法目前还比较少见,更多的情况是强调“使用新技术重新制作”,而对于很多“头版CD玩家”(比如说felixcat大侠)来说,好象都不太认“新技术”这个帐,除了工艺原因,会不会有这方面的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