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SACD红不起来想到的 [复制链接]

查看: 80195|回复: 807
21#

Raxel 在 2005-11-5 19:21:43 发表的内容
其实LP和SACD有什么好争的,一对难兄难弟,都是在主流市场红不起来,在发烧市场并存的两个.他们的问题,不是通过干掉对方可以解决的.


严重同意!!!
而且,对于绝大多数发烧友的器材,播放LP或者说SACD,效果恐怕也不能和在顶级器材播CD比较。毕竟,决定一套音响器材效果的除了音源外,还包括了功放,音箱。也不能要求一台几千元的全兼容机,在播放SACD时达到万元或者更高级的CD机的效果,影响一台碟机效果的,除了数码部分,还包括了模拟放大部分呢。对于中低档器材,连CD系统的要求都还没做好,就不能指望单纯换个音源就可以发出顶级器材的声音。我想,这才是SACD红不起来的原因。
TOP
22#

johnleeh 在 2005-11-6 20:19:51 发表的内容
目前比较有兴趣的是EMM LABS的分体SACD机.因为它能将CD变成SACD,尽管不是那么纯粹,正宗,完全,但对我的1000多张CD片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这是个好东西,今年白天鹅,EMM LAB的产品将首次参展,而且广州目前已经有了EMM LAB的代理商。
TOP
23#

把数字录音和光碟录音等同是不对的。
TOP
24#

我们确定音响出来的声音好坏,总是以“现场”为取向,也就是以“真实感”为取向,而不是最大限度再现原始母带信息量。录音技术的目的是在音响系统上,利用人听觉的错觉来还原出“真实感”。
发烧友们可能没想到,能最大限度地再现原始母带信息的方式,未必就是最有“真实感”的方式。最简单的就是,我们能把几只耳朵分开挂到录音麦克风所在的位置呢?人耳能给现场“补咪”吗?
TOP
25#

补充一下,开盘也有DAT,欧美80年代后,港台在90年后全部都使用DAT。
CD唱片里并非全部数字都是音频文件,大约有1成左右的是识别码等其它文件。(1成左右是这样来的,在硬盘中600M的音频文件,在刻录成CD光碟后,会变成650M左右的光碟文件)。
CD数字输出到DAT后,到底记录了那些数据,丢弃了哪些,加入了什么就不清楚了。
我向使用过开盘模拟机的录音师了解到的是,开盘机的调整非常重要,相关的使用手册厚达数百页,在没有经过专业调整好的开盘模拟机,会出现相当明显的失真。比如说,单是母代在开盘机上绷紧的张力不同,对声音的改变不亚于调整LP系统的VTA角。还有磁头的磁化,磨损,磁偏角调整等一大堆问题。甚而,一盘在其它开盘机上录制的带子,到另一台开盘机上播放也会有失真。
TOP
26#

我们听到CD声音的不足,那不全是数码录音的错,比如说数码录音的LP和CD比较结果就很难用JWang大侠所提供的理论来解释。
建议对比唱片,都可以很容易找到的:
DECCA,CHANDOS,PHILLIP,TELARC在80年代录制的唱片;近期雨果的《九月的故事》,FIM的《江河水》。甚至还有个更荒谬的例子,用“邮票版”RCALP唱片(80年代早期,RCA公司用数码技术重制后发行的LP),以其中海菲兹的录音进行CD和LP比较,听听两者的琴声有什么差别?
同意Raxel兄“用波型分析LP,CD差异是一种极不科学的一种手段”的说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专业的音频工作站上“看”波型,CD再现的波型一定比LP准。
TOP
27#

另外,对光碟作为音频存储媒介的意见越来越大。
亲身的经历是:几个老资格的专业录音师,两个专业录音室,动用总价值近百万元的器材,竟然无法从一张正版CD中复制出听感无明显差别的音频数字信息!
TOP
28#

怎么知道减完是不是负数?
TOP
29#

Raxel 在 2005-11-7 16:39:02 发表的内容

这2个问题,我有点信息可以提供.

1.Dire Strait - Brothers in Arms, 经典摇滚专辑,不知道的没有几个,但这张专辑是录音在16/48格式的.先不说以前的CD和LP版本有无数码声.这次重新制作SACD,有人就问了16/48,发行SACD能改善音质吗?这个问题制作人在AA上面有过一个不错的解释.我链接暂时找不到了,但大义就是SACD和CD还是能够有比较明显的差别.而且这个BIA在欧洲发行的是SACD,而在美国,因为版权在华纳手里,所以发行的是Dual Disc,其中一面是DVD-A.有机会可以比较一下.

2.UMG环球有大量的专辑同时发行了DVD-A和SACD,例如Diana Krall等等,还不少.可惜我手中没有同时2个版本都有.而且UMG的专辑可能都是经过PCM编辑的.

目前来看,能做到pure DSD的没有几家,例如telarc,老虎鱼等等,他们一般不会发行DVD-A.现在可行的方法就是找模拟母带的专辑.可能会有些比较价值.


第一个例子里有个问题,低格式的数字录音转成高格式的SACD,这种改善从技术上解释如何才合理?信息量比原始母带大吗?假如现在用EMM LAB的解码器来播放这张CD时,会得到类似效果吗?
第二个例子就比较尴尬,国内市面上能找到的,只能用附带了视频解码,PCM机芯的全兼容机来比较。
TOP
30#

从现在的音频CD重播设备,根本不可能完全得到准确的(或者说人耳听感无差别的更合理)音频信息。
如果不相信的朋友,不妨试试有没有办法“翻版”出一段盲听和原版CD无差别的音乐来?不一定复制成CD音频光碟,开盘模拟母带,DAT母带,WAV文件,什么都可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