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SACD红不起来想到的 [复制链接]

查看: 80180|回复: 807
11#

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DAT母带机出来的声音要比CD机的“真实感”强很多?
上面所提到的方式,真的没有差别吗?那么EAC抓轨的速度怎么解释?EAC为什么要使用和CD机不同的读取数据的模式?为什么使用同一制作的母带,相同公司在不同地方压片会有声音上的差别?(比如说德国版和法国版)
TOP
12#

Raxel 在 2005-11-4 19:29:39 发表的内容

就像你说的模具会有磨损.而且两张CD是否不同,可以用EAC抓轨比较一下就知道了.音乐室可以直接提供源文件让用户下载,保证无损,而且不需要压片,成本低,但唱片公司愿意吗?

.


所以才说,唱片公司强加于我们消费者的光碟模式,正是数字系统的瓶颈。
DVD—A的情况不清楚,和国内的一些做影音引进的从业人员谈过,DVD的高质数据源是不会对外供应的,尤其是绝对不会对中国市场开放。
TOP
13#

如果CD机没有出错,那么同一原始数据,在不同地方压片有不同声音就肯定是唱片有某个地方出错了,假如上面的推论成立,我们买回来的已经是“存在误差”的数据了,CD机越高档,这些误差就越明显(光盘原始错误占误差的比例越高),“光盘模式才是数字录音的瓶颈”就应该成立了。
而且,如果连普通格式CD都打折扣,有什么理由要我相信它们还能这么好心给我们更高格式的?
其实问题在于,按光盘的生产模式,这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数字系统的误差,会“随机”地落在任意时刻和频段。
TOP
14#

clk 在 2005-11-1 8:54:13 发表的内容


可能SACD分析力太高变薄,反而没有CD听感自然。


这里又是个音响的误区。
如果现场的声音不薄,分析力越高,意味着越接近现场,怎么会“变薄”了?而且,“变薄”怎么理解都是“少了”,和分析力高不沾边。
TOP
15#

Raxel 在 2005-11-5 18:23:08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5-11-5 18:04:46 发表的内容
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其实包括音乐传真在内的许多曾经推出过SACD机的发烧厂家,因为发现了SACD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今年已经停止了SACD机的研发了。


音乐传真在上一代旗舰以后,目前的旗舰音源世KW SACD机.当然或许你们有内部消息,下一代旗舰是纯CD机?

Cary刚推出了Cary 306 SACD机

其他几家,没听说会停产SACD机.Ayre通吃机,Classe Omega SACD机, Esoteric系列, Linn Unidisc通吃机, Sony, 马兰士, Music Hall Maverick SACD机, dCs, EMM Labs.

请问你上面的"许多",是哪几家.


这些厂家用的是什么机芯?SACD机芯的资料不妨查一查,SACD机芯的供应商是SONY,而关于SONY在SACD方面的问题就不再重复了。
今年推出和研发之间有个时间差吧?停止开发和停产好象是不同的概念?又能不能告诉我还有几个厂家正在开发下一代SACD机?
关于SACD目前的问题的信息来源于今年美国的CES展,这个展一个很重要的主要内容就是参展厂家推出样机,各国经销商商讨定货,也可以说是“音响商品交易会”。我认识的音响代理商在参加完这个音响展后给我们就带回来这样的消息,你在北美按说没理由不清楚?
TOP
16#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4 19:55:17 发表的内容

至于为什么德版,日版,美版,法版声音不一样,那是因为片基不同,消费者拿到手中的CD里面的数据已经不一样了。信不?


当然相信,而且这就是事实!即使是用完全相同的音频数据文件,用不同的音频工作站,转换出来的CD母盘就有很大差别。
而且,同一张CD光盘,如果用石墨垫,CD魔术贴,CD神笔(绿色油性笔),消磁等对光盘原始数据无任何影响的方式处理过后,确实可以产生人耳可闻的差别;在分体的光盘系统,如果给光碟机换用不同的线材,又或者垫不同的物料,声音也会出现变化。有兴趣而且又有空的网友不妨用电脑试试,把作这些改动前后,转盘输出的数据是否仍然相同?如果相同,那么这个检测方法就不可靠;如果不同,可能很难得出“基本没有误差”的结论?
甚至,即使是用“文件包”形式的DVD系统,用上述方法一样还是会出现可闻或者可见的差别!
我自己的观点是——在目前的民用设备条件下,只要是光碟系统,这样的误差就存在。光碟系统的优点在于使用,保管方便,但显然不是技术最合理的数字音源储存媒介。
TOP
17#

万里碧空 在 2005-11-5 10:18:12 发表的内容


国内一些发烧友说SACD不及CD,但你看看他们用的器材就知道了,基本上都是CD系统+SACD机,音源是达到要求了但你的扬声器呢?频响到SACD的标准了吗?没有吧,那重播SACD当然打折扣喽。玩LP但没有好的唱放行吗?一样的道理。

按这个要求,要10Hz的低频,就必需要有个100多平方以上的空间(34米长度的房间对角线)!另外,人的耳朵也达不到了SACD的标准,甚至还没达到CD格式的标准。

所以我觉得DAT,SAVD,DVD-AUDIO等没红起来并不见得就是她们本身的问题,而是市场因素起的决定性的作用,毕竟,任何技术都是以商业利益为目标而开发的,技术服从市场,天经地义,没什么好争辩的。

DAT没红起来问题在唱片公司不推广——不卖,SACD不红的原因在于市场不接受——不买。
TOP
18#

babyface 在 2005-11-5 17:37:07 发表的内容
我今天在杂志上也看到音乐传真的老板说SACD并没有解决CD所存在的问题,因此音乐传真已经准备推出全新的高档CD机来取代它们的SACD机.


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其实包括音乐传真在内的许多曾经推出过SACD机的发烧厂家,因为发现了SACD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今年已经停止了SACD机的研发了。
TOP
19#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4 19:55:17 发表的内容

至于为什么德版,日版,美版,法版声音不一样,那是因为片基不同,消费者拿到手中的CD里面的数据已经不一样了。信不?


当然相信,而且这就是事实!即使是用完全相同的音频数据文件,用不同的音频工作站,转换出来的CD母盘就有很大差别。
而且,同一张CD光盘,如果用石墨垫,CD魔术贴,CD神笔(绿色油性笔),消磁等对光盘原始数据无任何影响的方式处理过后,确实可以产生人耳可闻的差别;在分体的光盘系统,如果给光碟机换用不同的线材,又或者垫不同的物料,声音也会出现变化。有兴趣而且又有空的网友不妨用电脑试试,把作这些改动前后,转盘输出的数据是否仍然相同?如果相同,那么这个检测方法就不可靠;如果不同,可能很难得出“基本没有误差”的结论?
甚至,即使是用“文件包”形式的DVD系统,用上述方法一样还是会出现可闻或者可见的差别!
我自己的观点是——在目前的民用设备条件下,只要是光碟系统,这样的误差就存在。光碟系统的优点在于使用,保管方便,但显然不是最合理的数字音源储存媒介。
TOP
20#

万里碧空 在 2005-11-5 15:56:24 发表的内容

等出版商全面下决心全面转向SACD系统的时候你想不买也难啊。就象当年全面转向CD而抛弃磁带一样。只是SACD对于CD的提升不向当年CD对于磁带那么震撼罢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出版商都还在观望的原因之一。顺便说一句,SACD在北美和欧洲卖的很不错,不能仅仅以中国市场来衡量的。


现在因为盗版,网络下载等原因,国外大唱片公司连普通CD都卖不得不好,出完廉价小双张又出环保套装,唱片公司连年的倒闭与兼并的消息现在已经是家常便饭。还能指望SACD去全面取代CD?
而且,有哪些数字可以告诉大家SACD在欧洲和北美卖得很好呢?比如说有多少单个专辑的SACD销量过万了?
我在唱片销售业界得到的信息是:随着欧美唱片市场的萎缩,亚洲地区市场所占份额反而正在提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