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少年梅纽因 [复制链接]

查看: 19853|回复: 87
21#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0-13 18:27:44 发表的内容
mahler2004a 在 2005-10-11 23:36:24 发表的内容
ZXW2216 在 2005-10-11 19:28:18 发表的内容
生不逢时的天才大师!!!!


梅纽因还生不逢时啊?
我觉得已经很得其时了,既有天赋,又有机遇.


哈哈,晚生几年,年轻时赶上黄金录音年代。。。。


哈哈哈哈
知己呀,我费了那些话,也没您这句精辟!!!
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么说呢??还解释半天...
我得多看点书了...
TOP
22#

这两张怎么说?

[upload=jpg]Upload/200510132232521346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101322331433561.jpg[/upload]


如果买套装,这套是否为妙?

[upload=jpg]Upload/200510132234736519.jpg[/upload]
TOP
23#

这套里面还缺了两张,需要从Naxos和RCA补充。
TOP
24#

我看了他的一本书《音乐的历史》,准备再看一遍,写的不错,但他的小提琴就没听过。
TOP
25#

看书上说,梅纽因在40年代后技艺衰退,他是1916年出生的吧?岁数不大啊,让我奇怪的是这么快就技艺衰退了?难道是基本功没练好吗?
TOP
26#

尤文 在 2005-10-13 22:34:09 发表的内容
这两张怎么说?

[upload=jpg]Upload/200510132232521346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101322331433561.jpg[/upload]


如果买套装,这套是否为妙?

[upload=jpg]Upload/200510132234736519.jpg[/upload]



第一张我还没有,第二张今天早上又听一次,很好听,尤其是对克莱斯勒作品的诠释,维也纳味道很浓,对比克莱斯勒自己的演奏,感觉得到一种少年的率真,同时也应证了那句"早熟的天才"的真谛:)
不过<霍拉断奏>一曲,到真还没有海大爷来得凌厉...
至于那个套装,谁能搞到一手货,烦劳通知我一声,呵呵...
TOP
27#

hownolulu 在 2005-10-14 11:49:26 发表的内容
看书上说,梅纽因在40年代后技艺衰退,他是1916年出生的吧?岁数不大啊,让我奇怪的是这么快就技艺衰退了?难道是基本功没练好吗?

据行家的说法,主要原因是梅纽因采用的是强迫演奏法,这是一种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生理条件而不够科学的演奏法,还有就是二战中梅纽因的右手在前线曾受过冻伤,他后来虽然奇迹般的恢复了,但始终没有达到30年代的水准。
TOP
28#

furt10011001 在 2005-10-11 16:57:00 发表的内容
终于有人大赞梅纽因的艺术,一个被众多乐迷遗忘的传奇。所持观点不同之处在于梅纽因49年—55年间的一系列录音也应视为经典资料,是少年神童性格的重要补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顶一下chopin兄的这篇好文!


我就等着你说说了!
对爱乐人来说,聆听需要个过程。媒介的引导,让人总是注意市场的焦点而不是音乐的本质。如今俄罗斯学派的流行,从音乐的意义上来说,带来的现实结果,真有些残酷。
TOP
29#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0-13 23:54:34 发表的内容

其实要求要是不是很苛刻也无妨。。。施瓦茨科普芙也有点生不逢时,不也照听么


在上个世纪的女高音中有两个人最让我难忘,一个是施瓦茨科普芙,另一个是德拉卡萨。这二位无论嗓音、相貌、气质、教养都是无懈可击,令人迷醉。
TOP
30#

chopin 在 2005-10-11 12:50:05 发表的内容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梅纽因对我来说不过是传说中的神话而已,我知道的第一位小提琴大师既不是海菲茨也不是克莱斯勒而是梅纽因,但接触他的录音却很晚,我是在听过海菲茨等许多大师以后才听梅纽因的,在此之前由于在多种报刊上已经熟读了其极富传奇色彩的经历使我对他充满了期待,但若干年后当我第一次听到他和西尔维斯特里合作的贝多芬小协时却感到了一种说不清楚的失望,后来我又买了他在50年代和富特合作的版本,包ú匪购兔诺露桑」苷馐撬簧械牡诙龈叻迤冢廊缓臀倚哪恐械南胂笥薪洗蟮牟罹啵劣诘?0年代和肯普夫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也只不过是一个天才的回光返照而以,这些录音确实给我一种“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的感觉。直到后来我听到30年代的梅纽因才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满足,神童终于复活了。一直到现在我依然认为梅纽因是昙花一现的音乐奇葩,15岁至22岁(1931-1938年)的梅纽因才是唯一可以和克莱斯勒、海菲茨分庭抗礼的,而这以后的梅纽因则成了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人道主义者,成了一种符号,他的名声的延续仅仅是人们追忆往昔的结果。记得当年看到一张LD,是梅纽因在日本演奏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奏鸣曲,其琴艺已经衰退的相当厉害,明显的感到力不从心,由于倍感痛苦我几乎没法看完。也许成年梅纽因最大的敌人就是少年梅纽因,幸好他在30年代录下了许多足以传世的佳作。那时候的梅纽因不仅具有令所有小提琴家为之叹服的技术,更有着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惊人的音乐本能和领悟力,其纵横捭阖不世出的才华可能再也不会有后来者了。60多年后的今天我仍然经常会被他那浓烈的揉弦、丰美柔润的音色、纯净的风格和对作品本能而又深刻的理解所打动。有人说,小提琴是一件青春的乐器,它需要演奏者象火山一样喷发出灼热的激情。而30年代的梅纽因正是完美的体现了小提琴的这种性格。1938年录制的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青春逼人,第一乐章暖意盈怀,第二乐章哀婉如歌,第三乐章自始至终都有着烫人的热情。其天性中热烈奔放吉普赛式的情感在他1933年录制的拉罗《西班牙交响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5个乐章一气呵成,梅纽因和老师艾涅斯库指挥的巴黎交响乐团是真正的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这是我听过的最象“西班牙交响曲”的录音,后来很多演奏家的录音则都不太像“交响曲”而更像协奏曲了。1932年和当时已经75岁的艾尔加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录制的艾尔加小提琴协奏曲至今仍然是大家津津乐道的,每次听到这个录音常常会感到那种英国爱德华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1931年15岁的梅纽因录制的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一直到现在都是我偏爱的,特别是其中的第二乐章,如听知己倾诉,哀而不伤,以情动容的交流迷人至极。1936年和老师艾涅斯库合作录制的德沃夏克小提琴协奏曲充满着灵气,连米尔斯坦的著名录音都要避让三分。1934年录制的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神采飞扬,酣畅淋漓,技术上也游刃有余,如入无人之境。尽管他在1950年和1960年分别和菲茨图拉里及爱雷德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又2次录下此曲,但在技术和歌唱天赋的至情流露上都无法和1934年的这张唱片相比。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录音就是他在1938年和巴比罗里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合作录制的舒曼小提琴协奏曲,这也是舒曼最后一部大型作品,其中的第二乐章曾被称为临终告别人世的天鹅之歌,舒曼的作品一向晦涩阴郁,再加上又近生命的终点,显得有点絮絮叨叨,而梅纽因的演奏可谓化瑕为瑜,乐思缜密,优雅高贵。梅纽因在同时期还录下大量小品都是极为优秀的演奏,我就不一一说来,但其中塔尔蒂尼的魔鬼的颤音却不容错过,是公认超越一切版本的,在EMI老参考的那张小品集里可以找到,不难购买。然而最让我感到遗憾的就是梅纽因在其黄金时期不知何故竟然没有留下我最喜欢的也是他赖以成名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的录音,或者有而我孤陋寡闻不得而知。
[upload=jpg]Upload/20051011124965053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1112492497202.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1112493793988.jpg[/upload]

高手!建议初入门的朋友若喜欢这些曲目,还是以买50年代以后其他演奏家的录音为主!
因为这与看碑贴一样,不是做研究还是近代的作品更容易欣赏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