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0-8 17:18:55 发表的内容
johnleeh 在 2005-10-8 13:06:49 发表的内容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0-8 0:34:58 发表的内容 [quote]felixcat 在 2005-10-7 23:54:43 发表的内容 [quote]qiguang 在 2005-10-7 23:38:42 发表的内容 如果按你所说,CD数码格式能100%还原出原有信号,也即奈奎斯特定理成立,那为什么现在还要研究新的CD格式,采用更高的采样频率和带宽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
请留意我原话,我是说除去采样量化误差之后,CD数码格式能100%还原出原有信号。或许这里我用“100%”有点模糊,这样说比较合适:CD数码格式除了采样量化误差之外,对于20Hz - 20kHz之内的信号不会再有其他任何的误差了。
采用更高的采样频率就是为了进一步减少采样量化误差;而拓宽SACD的带宽,就是为了彻底让LP死心:因为LP支持者现在唯一的就能说的就是有一些LP的确含有少量的20kHz- 25kHz的信号,所以音效好一些。而SACD一下子就包含了0 - 100kHz的频宽了,所以这下子一次过解决问题了。 |
某些人该好好补补课喽! SACD时代,偶觉得制版大师和音响设计师要好好研究极高频的噪声整形技术。不同的曲线带来的听感真的千差万别 |
你听过不同的曲线?感受过这些千差万别?
[/quote]
johnleeh,我不想跟你吵,你可以认为我一无是处,但我仍真诚地建议你有空去研究研究专业D/A,A/D转换器里面不同的数字滤波曲线对声音的影响,你会发现听感差别真的很有意思(当然系统要够班)---比如说在30K,50K,80K等频率点不同滚降系数的数字滤波曲线,对于高频延伸,空气感乃至信息量等都有明显可闻的影响。很多CD,SACD机本身就提供不同的数字滤波曲线供用户选择,不正是说明这点么?
再补充一点,这方面我可不是什么专家。多问问录音师和数字音频开发工程师,他们会给你更详细的建议[/quote]
我会自己研究明白了,自己体会过了再出来谈这些东西。建议你以后也要实在点,别老是贩卖些自己也无实际了解的理论,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就不要到处信口开河。要讲看书,我们谁也不比谁少。
这不是谁和谁吵的关系,而是学风端正不端正的关系。我们哪里需要你这样买空卖空的二道贩子,你自己真懂?话可能说得重了点,但实在是到处看到你将杂志上的文章用数码相机拍了直接上传,对你根本没见过,没听过的器材大加吹捧,真是看了有点烦。要不是在南京威虹新大都试音室和你有过一面之缘,觉得你还是一个对音响有热忱的青年大学生,这些得罪人的话,我还真不说了。
建议你以后还是多说自己的话,多表达你自己的感受。但前提是不能光靠东看一眼,西听一耳朵,北听一句话就可以了,音响这玩意还是要自己买回家,一样一样实际搭起来听了才有真切感受的,那样说出的话对别人也有点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