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性与音乐性的熔融 [复制链接]

查看: 11113|回复: 74
21#

有人认为购置讯号线的钱不到位, 尽管回放出来的小提琴银色变得悦耳了, 可是回放出来的交响乐却令人感到毫无活生的动态;钢琴的声声音像了,小提琴又变得过分嘹亮了;大提琴声音有韧性了, 小提琴声音又变得不够鲜艳;交响乐聆听起来整体乐器尺寸大小对了, 瞬态整体速度却觉得变快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断的换线,我看到许多高级发烧友就是这样的「走火入魔」。结果钞票花了一大堆,声音仍是畸形不平衡的。

难道这些观点和意念的澄清,会对发烧朋友带来坏处吗?我倒觉得胡敏强先生心里的话既然与我的构思相同,那么就让这项澄清工作共同去完成吧!这是一件积德聚福的事,何乐而不为?
TOP
22#

训练自己的耳朵的聆听经验,是自己的音响性和音乐性准绳的必要程序,想参考人或乐器的原声机会很微,退其次的唯一办法是多多聆听各种不同乐器的软件,去累积大脑对各种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的经验。因此我拥有不少这颣型的软件,退休回国后又添置不少国乐乐器的软件,目的是补充自己记忆上所缺的对这种声音的聆听经验。
TOP
23#

关于认识声音,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事情。音响性和音乐性的准绳,就是建立在自己对声音的认知、脑子里对各种不同乐器声音的经验的积累。我发觉不少发烧友真的对什么是声音的要素只是一知半解,尽管他可以对音响性和音乐性能夸夸其谈,说得天花乱坠!
TOP
24#

Real 在 2005-9-10 10:06:56 发表的内容
传染了-----------八股风气


虽然自己年纪相当大,应该对「八股文」有认识,可惜我从来没有机会接触。因此,忽然看到这位朋友在这里「传染了-----八股风气」,究竟是褒是贬,还得研究研究!幸亏或在搜索网站寻找数据十分方便,一下子就得到答案。

我为什么会产生「是褒是贬」这个念头呢?原因是广东话里咒骂别人「八」的,意思是指该人爱打听、乱讲乱说不负责任,或者该人的处世方法很古板……

查出来的「八股文」定义:

指文章在破题、承题之后,又有起讲、领题(入题)、提比(起股)、中比(中股)、后比(后股)、束比(束股)、落下等部分,而提比、中比、后比、束比四部,又规定要有两股相互排偶的文字。

等各个部分。而提比、中比、后比、束比,即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部,又规定要由排比、对偶的两股文字组成,整篇文章则有起二股、中二股、后二股、束二股,一共八股,因此称之为“八股文”。

有人批评八股文的内容空洞,专讲形式,玩弄文字;每一个段落都要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因此扼杀了作者的创意。
1902年,即光绪二十八年,清朝政府宣布停止科举考试使用八股。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翌年起废除。"

1905年,自清朝政府一声令下,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八股文便很顺理成章地退出了文学领域。新文化运动兴起,八股作为封建旧文化象征之一,受到猛烈打击,此后可以说是"臭名远扬" ……

时值今日,我们这一代,恍惚中还有"八股"这样一个名称,在脑中晃了晃,大致知道"八股"是贬义的东西,很坏的东西。但确切地要说出"八股"是什么东西,恐怕我们十有八九不知。

八股"二字,现在已几乎成为"陈腐旧套"、"滥调子"的代称。用这二字为贬义词的人,有的竟不知它是一种文体的名称,更不说八股为什么那么坏的理由。

其实"八股"是一种文章形式的名称,它本身并无善恶之可言。只是被明清统治者用它作为约束士子思想的工具,同时他们又在这种文章形式中加上些繁琐而苛刻的要求。由积弊而引起了这种文体的不适,以致为时人、后人所不耻,不但它本身不必负责任,还可以说八股实在冤了。

讨论"八股"的文章太多,这里不尽录。Real兄的意思现在已几乎很明显,用"八股"这二字为贬义词的,说我的帖"陈腐旧套"、"滥调子"的。

多谢提点!
TOP
25#

speed8888 在 2005-9-10 13:55:59 发表的内容
有时候看央视的音乐台感觉出来的小提琴声和钢琴声比十万元的音响还要正 当然其他方面就差远了 LP的音色也大大胜过CD 所以没有好的音源花再多的钱升级公放音箱线材也得不到好的音色 尽管其它指标都可以做的很好 而只要有好的音源 两万元级的音响也能放出很好的音色 靠甚么调整只能顾此失彼


请把网站刊出,让我们也听听。
TOP
26#

monom 在 2005-9-10 11:39:53 发表的内容
harvey 在 2005-9-10 6:56:03 发表的内容
训练自己的耳朵的聆听经验,是自己的音响性和音乐性准绳的必要程序,想参考人或乐器的原声机会很微,退其次的唯一办法是多多聆听各种不同乐器的软件,去累积大脑对各种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的经验。因此我拥有不少这颣型的软件,退休回国后又添置不少国乐乐器的软件,目的是补充自己记忆上所缺的对这种声音的聆听经验。



小弟天天都能听到现场拉小提琴,大提琴(老板是乐器发烧友,手头没事就开练),回家来能听现场弹钢琴(隔壁和楼上邻居)


「天天都能听到现场拉小提琴,大提琴(老板是乐器发烧友,手头没事就开练),回家来能听现场弹钢琴(隔壁和楼上邻居)」多么令人响往。所以monom兄是幸运之人。
TOP
27#

3L-AUDIO 在 2005-9-10 13:43:13 发表的内容
有一种哲学指出:

为了感受上帝的存在,

必须先信仰上帝;

就好比为了感受炉火的热度,

必须先靠近火炉。


音乐也是如此:

为了感受音乐的温暖,

必须敞开心胸去接纳它。

音乐不会主动,

不请自来地浸润你的身心,

从来不会。


要感受音乐的热与美,

必须先脱去那件情感的大衣,

用心灵来聆听;

想了解音乐,

并在音乐里享受乐趣,

关键不在于知识,

而在于感情。

靠着感情这把钥匙,

你可以打开最珍贵的宝库,

音乐把一切,

一切你该知道的东西传授给你。


如果可以敞开心菲,

融入音乐世界,

沉浸于伟大音乐的时刻,

必能令我们的余生光辉灿烂。

若能一生,

一生都在音乐的世界里徜佯,

分享音乐大师们精采的演奏,

是何等的幸运。


好句,录下了。
TOP
28#

胡敏强 在 2005-9-10 14:52:57 发表的内容
说句笑话。说明我与H兄对发烧的理解多少有些同感。

事实上很多的发烧友对器材的要求很高,但往往只在看器材的产地、品牌、价格。这里面有很多的东西是存在着误会或者有偏见的,也往往使得发烧之路越走越艰难。当然事实上不可能要求人人都懂无线电技术。但是我们应该懂得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听音室,这是基础,虽然不懂无线电但是要努力去懂得房间的重要性。事实上很多的发烧友都忽视了房间的重要性的。


感谢胡兄参与支持,聆听环境的影响的确很多人忽视了!
TOP
29#

REAL 在 2005-9-10 18:25:59 发表的内容
Real 在 2005-9-10 10:06:56 发表的内容
传染了-----------八股风气



我原想说:传染了-----------音响八股风气(后删了音响,避免。。。。)


乱坠的天花--------------杂志、本论坛高手发言散落一地!!!!


Real先生真高人也,每每只写上数字,就叫老而不花上半天去猜测,这次没有办法查证资料,不知先生「乱坠的天花--------------杂志、本论坛高手发言散落一地!」指的是什么?难道是说尽管写得天花乱坠的、读者却不屑一顾随即丢下?
TOP
30#

即使设计的音频放大器在动态、瞬态、空气感、空间表现等方面很出色,显得活气十足,可是没有独特的「韵味」这又是问题又是音响性的一个问题,而且是涉及到设计理念的问题。我认为目前两声道立体声而言,应该已经能够表现出一个比较好的三维声音空间。在录音棚与音乐厅听音乐的时候,你会感到自己在一个声音环境之中,声音你的前后上下左右,很自然的存在于空间之中,可是一旦变成录音,空间便被挤压变形了。

音响器材是想在还原声音系统里,尽可能寻找回那种空间感。当然,真实空间的关系只能是相对的,不可能是绝对的。放大器要表现好声音的空间,要有好的幅频、相频特性、开环特性,闭环之后听域之外的频响曲线,要尽可能的平滑宽阔。频响究竟宽到什么才好,这还要看和喇叭之间会不会出问题。放大器的高频比低频难做,放大器本身的高频失真,和频率特性都比中低频差。另一方面,人耳对中高频的失真,要比低频的失真敏感得多。从审美角度讲,我个人比较喜欢那种具有活生感的声音。有人比喻唱片是罐头唱片,那么,我们何尝不可以来点新鲜的、带着点露水、质感真切的声音呢?至于韵味,那多半是要往声音里掺点佐料。掺兑得好,可以起到遮掩缺陷的作用,弄不好,假上加假,也就更假了。最终,我们听到的完全是与真实声音相悖的一种声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