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永远是初哥 [复制链接]

查看: 15714|回复: 75
21#

阿龙,你喜欢听激烈的争论吗?
我这个人特爱思考,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TOP
2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3#

好帖,顶!真诚而又恳切!道出了广大“初哥”的心声。
我认认真真的从头看到尾,竟然几乎都和我相似。我也觉得自己虽然听了十二年的古典,都还是以上所说的情况。不过我觉得不必担心,有些并不表明“不好”。而且听古典几乎可以说是一辈子的事情又有很大的一种“缘分”的东西,急不得的。
1. 我觉得听古典并非一定要从作品中听出什么所谓的深刻的思想性,比如非要听出这是“命运的敲门声”啊,那是“英雄的葬礼”等等等等,这些反而是可能由于看到一些比较旧的音乐教科书而自己受到的影响。真正听古典的原因、喜欢古典的原因就是两个字“好听”,从一开始到现在我都这样认为。以前在听古典的时候,经常旁边有同学一脸疑惑地问:“你能从这里面听出什么?”我经常不知如何回答。现在可以了,“好听!”能触动你、能感动你就是好,就是有深刻的思想,但不一定非得用语言表达出来。
2. 老柴并非就是浅的标志,我很早就看过以前中央电视台的刘璐主持的“音乐桥”。有一段时期是在谈割据,邀请了刘诗荣解说,他说现在国内一些爱乐者认为老柴的音乐浅了些。还有看到一些文章也这样说。我觉得太片面了。前几天又听了一遍“天鹅湖”,竟然感动得无以复加,心里极为佩服,何以老柴能写出每段旋律都大不一样,却有如此之优美的舞曲。还有切利毕达克对其他作曲家都有所批判,唯独对老柴一往情深。他说:“柴可夫斯基是一位真正的交响乐大师,而在德国却是那样的不为人知。 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末乐章的引子众赞歌处,长号的用法比起柴翁出神入化的手笔简直是业余之极。可以说还没有一个德国人真正悟出此道,只有这个民族的狂妄自大! ”。没错,老柴是很多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入门导师,但长久以来还是喜欢他并没有错。
3. 巴赫是伟大的。你可以不听其他,可以放弃其他,但绝对不能没有巴赫。我对巴赫的景仰很多都是经历了看书、然后心中一直向往那些伟大的作品的碟子,然后又过了好久才买到,听了以后又能达到期望与聆听值的统一。当然现在也只限于巴赫常见的作品如大小无,小提、键盘协奏、键盘类。当然还有其伟大的大型宗教作品。《马太受难曲》心里向往了好几年,一直在盼。最后买到后听不久就喜欢上了,三张盘比较顺利地听下来了。试试这些大型宗教作品吧。
4. 最近也非常喜欢歌剧。现在主要听的就是割据。《弄臣》、《唐璜》等等。越听越喜欢。特别是《唐璜》,以前看DVD都不懂,心里对《唐璜》总有个疙瘩,大家都说《唐璜》是莫扎特最伟大歌剧,怎么我《魔笛》和《后宫诱逃》听得好好的,就是看不懂《唐璜》。最近买了《唐璜》的CD,听得非常入迷。灾看DVD,一下子懂了。最近歌剧也买了些。要等着慢慢消化。
5. 我也有"瓦格纳情结", "布鲁克纳情结", 还有"马勒情结"。“肖斯塔科维奇情结”等。看到有资力的爱乐者都在谈这些,还有一些爱乐杂志也都在谈这些,心里也很痒。很早就向往。但到现在始终还不是很那个。瓦格纳我发狠买了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三张CD我第一张恶狠狠地听了好几遍(可能有十遍),也听出了点眉目。但还是不得要领。现在已仍到一边。《马太受难曲》同样是三张CD,两三遍下来就比较清晰了。更不用说什么《指环》了。我可能很久都不会去碰,看缘分了。以后有机会先搞套《名歌手》试试。其他如布鲁克纳、马勒等都没碰多少。布鲁克纳只碰了个第四的第一乐章。马勒碰过一些,没多大感觉。
6. 我简谱一点都不懂,一样乐器也不会。所以非常羡慕那些会的,能谈出指法、弓法如何的人。论坛上的一些DX级人物我也是佩服得无体投地,如YILINLIULIN,如WEIARC的唱片心水集,还有一些考古队的队员。但心里总觉得有点遗憾,希望有机会能或多或少学点。
最后编辑serpent123
TOP
24#

看了阿龙这固顶帖,别提我心里多舒心了!
哈哈!阿龙听了二十年古典也是初哥嘛,我来168后才开始听古典,我够厉害了吧?
我先声明一点:我永远是初哥!
TOP
2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6#

chopin 在 2005-6-4 10:11:56 发表的内容
阿龙 在 2005-6-4 9:56:27 发表的内容
chopin 在 2005-6-4 9:46:44 发表的内容
阿龙,按照你的理由,我听乐20多年也是一初哥。那就让我们继续初哥的这份快乐吧。


《10款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的聆听报告!!!》这样的贴子我这辈子怕是写不出了,你还往我跟前凑,赚初哥不够多啊?


哈哈,龙兄,你的六条理由我差不多都蛮符合的,略有出入罢了,但主要条件都合格了,比如不听布鲁克纳和瓦格纳。不听这2位难道还不是初哥?


    我真正聽古典音樂的時間比你們這些“初哥”短很多,喜歡流行、搖滾、民樂的時間就長一些,不過幾乎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布魯克納、馬勒,巴赫,反而喜歡樂聖貝多芬的作品需要更多時間。
    因此欣賞音樂的類型是很個人化的東西,很難從喜歡音樂家的不同去評判欣賞水平的高低。其實,大家可以買唱片欣賞到的音樂家作品,都是經過幾十年、上百年、幾百年的時間沉澱,當然都是精神精粹,只是角度不同,不是層次不同。好象有人說過:音樂沒有高雅、庸俗之分,只有好的和壞的。不知道我這樣理解:人沒有高雅、庸俗之分,只有好人和壞人之分,錯在哪裡?
    慶幸自己,曾經由於忙於生計,幾乎忘記追求的音樂對自己的重要的我,終於又感觸到音樂的重要。
    尤其,認識了168,又認識了這麼多同好,讓自己感覺到快樂的生命意義。
TOP
27#

龙哥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我的听乐时间没你长,
但情形有点象.
TOP
28#

^_^,俺也是初哥,初哥其实比老鸟更快乐.
其实一开始俺听古典有些跟风之嫌:想想坛子里的各位高手一天到晚谈论古典音乐,我想那肯定是好东西不是?于是咬咬牙花"重金"到李源处买入一批古典,呵呵,俺以前买入的都是D版.没想到听着听着觉得有些东西还是狠好听的.因为不懂,所以听上个十几二十遍也不会腻,每次总会有听到新的内容,哈哈,想起来还真划算捏.不想有些发烧碟,听上两三次就扔一边了.
俺狠喜欢李斯特,贝多芬呵呵,初哥没办法,连老柴听了都昏昏欲睡.他的作品俺只喜欢1812,连天鹅湖也只喜欢一小段而已.
最近喜欢肖斯塔科维奇,别无他,因为他的作品对比强烈,铜管乐暴爽.诙谐幽默.总是听不到有些老鸟说的有骨子里的悲凉.........唉!
歌剧俺没法接受,选段也听不下去,总觉得那种声音听着别扭,嗓子眼发痒.
总是发觉正价的古典往往不好听,越是便宜的小双张听着越爽.
TOP
29#

初哥也是个含糊不清的词。
德拉克罗瓦喜欢每天早晨画一画大卫头像或者别的什么,他说他还不够。
谁可以说他够了呢?
谁可以说他绝对是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呢?……
TOP
30#

同感,我听了那么久,
觉得自己有感觉,能引起共鸣才是最重要的。
开始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然后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扩大范围,形成良性循环是最重要的。
就如阿甘讲的:
“我不聪明,但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有时想想自己还不如阿甘,活了30几了,才慢慢知道
自己喜欢什么。在自己慢慢喜欢的过程也是自己不断
认知的过程。只是少年时代认知水平差,对自己与事物认知都不够。没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听古典的过程是我不断认知,自建构,与发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充满了乐趣。现在我更在意这个过程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