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晚听了四个小时卡拉斯 [复制链接]

查看: 21827|回复: 138
1#
今晚法国Radio Classique电台一气播了四个小时的卡拉斯唱片,先是55年柏林现场的《露契亚》,接着是62年柯文特现场的《托斯卡》第二幕,接下来是58年和62年的巴黎现场演唱会,现在还在播的是卡拉斯演唱的法国歌剧、大歌剧唱片,今天晚上俨然变成卡拉斯饕餮之夜!
分享 转发
TOP
2#

下面是今天刚完成的另一篇特稿:

                 《为爱情和艺术而生与死的卡拉斯》

[upload=jpg]Upload/2006315713939234.jpg[/upload]

[em26][em26]
TOP
3#

接着原来的话题,先呈现大家一篇去年年底的专稿:
[upload=jpg]Upload/20063156384613000.jpg[/upload]
TOP
4#

而与卡拉斯唱对手戏的Tito Gobbi更是令人钦佩,这位号称“意大利国宝”的伟大男中音在戏剧表演的才能上丝毫不让与“歌剧女神”的卡拉斯,将一个高傲、虚伪、淫荡、诡诈、残忍的检察官刻画得入木三分,其凶残、恶毒的眼神令人不寒而栗。也许是戈比把这个人物演得“太坏了”,也或许是卡拉斯在舞台上感情投入得太专注了,在一次他们的演出中,卡拉斯忘记了把匕首的伸缩弹簧打开,直接向戈比刺去,使得戈比受了伤。这件佳话成为他们杰出戏剧表演成就的例证。
[em26][em26]
TOP
5#

这个录影实在应该作为一本宣示《托斯卡》第二幕应该怎么样来演的教科书,后来的那些色彩讲究、画质清晰、录音数码级的影片及舞台录像和这个40年前的黑白色的、画质及音质都差强人意的电视录像在舞台氛围和戏剧张力的精彩程度上,始终都是遥无可及的。谋杀场景、拷问场景、赤裸裸的性侵犯和托斯卡内心深度的创痛(完美地表现在“Vissi d’arte”),巨大的戏剧张力自始至终萦绕在观众的心头,片刻使你不得喘息。当大幕拉开,Gobbi就是舞台的聚焦中心,他的威严、阴森和诡诈毕现无疑,你不能寄希望会有更好的Scarpia了。当卡拉斯最后走进舞台起,人们的目光就一直被他们两人所营造的激烈的电光火石般的戏剧激情所牢牢吸引了,一刻也不曾有丝毫松懈。他们高度专注的神情、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一颦一笑通过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乐句和细微的音色、力度的变化、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来的情绪的变化完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个录影告诉我们在他们两位演艺事业的全盛时期,为什么他们始终是世界歌剧舞台的中心人物。在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中,他们所创造的高度的戏剧张力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其间没有些微地松弛过,这一切都真真地展现在后人的眼前(在谋杀场景之前,托斯卡在六神无主中觉得想喝点什么定定神,突然她看到了Scarpia餐桌上的酒杯,看见那是一杯葡萄酒,抓起来喝了一大口,接着又是一饮而尽,这个猛烈的饮酒动作使得她打了一个嗝,卡拉斯的这个用手按住腹部的动作定格了数秒钟,观众的目光一下子就被眼前的场景攫摄住了:卡拉斯不经意间看见了餐桌上的水果刀,这一刻卡拉斯的眼光和面部表情以及整个身体的动作仿佛定格一样僵直了,一个念头浮上心头,然后她缓慢地将酒杯犹如千钧重力般地放在桌上,手掌捂在酒杯上,卡拉斯的手指这时细微地神经质地颤动着,这一刻大概有数分钟的表演鲜活地传达了Tosca此时此刻的内心剧烈的心里变化;而当Scarpia在背后淫荡地催促道“Tosca!Tosca!”,此时托斯卡主意已定,她的胸膛随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而剧烈地起伏着,在Scarpia靠近她身边时,猛然抓起桌上的利刃向Scarpia胸膛刺去……。这种细微的人物表情变化和活生生的表演在目前所见的其他录影中你是不可能见到的,卡拉斯不愧为二十世纪的“歌剧女神”啊!)。

[em26][em26]
TOP
6#

                                   《托斯卡》第二幕录影

今天重看了Callas1964年2月9日在伦敦柯文特花园的《Tosca》第二幕的现场录影。尽管这部歌剧已是耳熟能详、烂熟于心了,Callas的三个《托斯卡》全剧的录音也一一听过,但实话说在看这个现场录影时,我不得不仍然全情投入,因为心灵仍然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以至于在这边的深夜2点仍然要把心中的观感写下来。
《托斯卡》是普契尼作品中主要人物最少、戏剧结构最稳定、最简洁的一部,但也是戏剧矛盾冲突最激烈的一部,音乐写作也最情绪化,最能给演员以抒发感情、表演最见功力的一部作品。全剧的戏眼就在第二幕,看似简单的剧情和戏剧矛盾冲突,对演员的演唱和表演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并非是象一些人所认为的整个第二幕乏善可陈得只为等待那一曲“为艺术、为爱情”那样。

[em26][em26]
TOP
7#

《托斯卡》的著名录音举不胜数,著名的托斯卡扮演者也几乎能举出一大堆(历史上,Tebaldi、Galina Vishnevskaya、Nilsson都是卓有成就的Tosca),但我相信在人们的心目中,卡拉斯就是托斯卡,这在卡拉斯生前和她死后都是毫无疑问的,但看了这个简短、不甚完整的现场录影,就更印证了当年大都会经理Rudolf Bing在卡拉斯1964年3月重回大都会演出《托斯卡》时所说的话“这是一个我们以前从未见过的托斯卡……”。卡拉斯和斯苔方诺、戈比、萨巴达的那个1953年的著名录音先撇开不提,在这个11年之后的现场录影中,Callas早已过了她的嗓音条件的黄金年代,进入了她舞台生涯的终末期,这场演出也是她的最后几场《托斯卡》了。但可以说Callas在这里的演唱丝毫未见功力上的减退,只有些微的音质硬化,因为只有第二幕的录影,我们对卡拉斯在另外两幕中的表现不得而知,但有海盗版的录音(1964年1月24日)可以证实,这些演出实在是卡拉斯艺术生涯晚期的最辉煌、精彩的演出。由于是现场演出,使得卡拉斯的演唱和表演更得投入,卡拉斯把一个焦虑不安、内心虚弱、恐惧,却愿意为捍卫心爱的人而勇敢地抗争、做出牺牲(演出中当打手把Cavaradossi架出去的时候,Tosca不顾一切地冲过去要抢回她的爱人,和打手们撕扯着,而打手一把将她用力推到一边,这样的全情投入的真实表演,为我们活生生地展现了这位柔弱女性的激烈性格的另一面,看得出卡拉斯丝毫没有顾及到男演员用力的拉扯会损伤她的手臂的肌肤,这样的真实的表演在听唱片时是无法体会到的,所以在我刚接触卡拉斯的音乐时就得到了这样的教诲——那就是欣赏卡拉斯的艺术,最理想的就是看她的现场演出,退而求其次是听她的现场录音,最末才是那些录音室录音,就是录音室录音也要尽量听她在全剧中的演唱)。卡拉斯的演出活灵活现地展现了这个柔弱无助却又有些心计、小聪明的女性,这一切通过她的声音、眼睛、面部表情和举手投足真真切切地传达给了观众。
[upload=jpg]Upload/2006315647027288.jpg[/upload]
[em26][em26]
TOP
8#

那一曲“为艺术、为爱情”在卡拉斯在这里唱来似是水到渠成般的顺应,内心无助的创彻痛楚和对心上人的深深牵念、对天主的虔诚祈求在这里完全就是从Tosca心田流淌出来的一曲祷词,具有催人泪下的撼人力量,一曲唱罢,卡拉斯已是泪不禁潸,这时旁边的Scarpia冷若冰霜的脸庞使得观者对Gobbi刻画的这个人物恶从心生,最后Tosca用利刃刺死了Scarpia,不禁使人击节叫好,而更应为这两位艺术家的真实、精彩的演出而击节喝彩!这两位伟大的戏剧家将整个第二幕的剧情推向了一个接一个的高潮,令人神情高度专注于他们的伟大表演。这就是看现场演出和看卡拉斯表演的魅力之所在。
[upload=jpg]Upload/2006315652356455.jpg[/upload]

[em26][em26]
TOP
9#

[upload=jpg]Upload/2006315765829652.jpg[/upload]

卡拉斯的艺术如果只用一个词来解释的话——就是:激情,那种托斯卡式的冲动,那种给人以很强烈的感情震撼的托斯卡。她赋予了这个角色以激情,在很多方面,托斯卡反映了一个为艺术和爱情而生与死的艺术家,也就是玛利亚•卡拉斯她自己的人生。
当我们更仔细地来研究托斯卡这个角色的时候,我们就能从艺术家卡拉斯那里获得全新的理解,卡拉斯对托斯卡作出了全新的解释,因为卡拉斯,普契尼笔下的这部充满着激烈的戏剧情结的最成功的悲剧得到了全新的重生。这部戏中间有三个重要人物,在戏剧结尾时都死去了,这是部非常悲的悲剧。这部戏是普契尼为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悲剧演员Sarah Bernhardt而写的,第二幕结尾托斯卡杀死斯卡尔皮亚后的烛台仪式就来源于Bernhardt的创意,普契尼的写作受到她很大的影响。我们无缘生活在那个时代,但我们能够通过卡拉斯的伟大演出,完全深刻的理解普契尼写作时的意图。普契尼在第二幕结尾时的写作,完全就给人一种戏剧配乐的素描感。但好的演出,能够使这种最简洁的音乐产生最强烈的戏剧震撼力。
在普契尼的笔下,托斯卡是一位年轻的女歌唱家,一个率真、不深思熟虑的年轻女人,一个充满嫉妒心、但漂亮迷人的女性。很多女高音把托斯卡塑造成年龄丰饶而谙熟世事的女人,而男高音则与之相反成为了一个为这个成熟女性随意操控的木偶。但在普契尼的故事剧情中情况则正好相反,卡拉斯将她纠正为柔弱、具有女人应有的气质、年轻的女性形象,要这样的女性来杀死斯卡尔皮亚是十分令人惊讶的,但随着卡拉斯扮演的托斯卡充满着嫉妒之心和激动情绪的展现,她显现出的那种性感和嗔怒、骄横,使得她具有了对斯卡尔皮亚的憎恨、为救赎自己的爱人而置自己于不顾的力量,使得她最终爆发出杀死斯卡尔皮亚的力量。
卡拉斯第一幕出场时是一个爱情正处于低潮期的女人,对爱情没有自信、没有安全感,显得紧张兮兮、心情烦躁。普契尼的音乐在这里没有更多的提示到这点,但这在卡拉斯的演唱中以特有的张力和表情都显示出来了。第二幕中的“Vissi d’arte,vissi d’amour”出现之前,普契尼的音乐有很大一段空白,需要演员去很好地处理这之间的过渡,需要演员聚精会神地去倾听作曲家在这里未写出来的音符。而卡拉斯的信条就是:演员如果要感动观众的先决条件就是首先要感动自我,需要集中精神去倾听作曲家的音乐,倾听作曲家在音乐中倾注的情感——这里面已经包含了一个演员此时所应该做的所有表情和动作。这段话听来很抽象,也很难领会,但实际上就是要求演员用自己的表演来演唱,用一种毫无掩饰的坦荡来揭示人物、揭示自我,使这个人物和演员之间毫无任何障碍、隔阂。所以,在我们看这个第二幕的录影时,你会觉得眼前看到的这个人物不是卡拉斯自己,而是真实的托斯卡。向观众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卡拉斯每每打动观众的秘诀之处。
有理由相信,卡拉斯所表达的正是作曲家意图所表达的东西。卡拉斯自己也说:她演唱时最关心的不是剧本,而是关注于音乐,尽力去寻找音乐中的真谛,尽力去感受作曲家所真正想表达的东西;作为演员的任务并不是要去创造什么,而只是要去忠实地再现作曲家所要呈现的,或使之具有鲜活的生命感。而所有这些有时候作曲家并未在乐谱中完全注明,这就需要一位具有天赋的艺术家天才地去领会和再现它了。
对玛利亚•卡拉斯来说,其实她包含着两个人,一个是作为女人的Maria,另一个就是我们熟知并崇敬的作为艺术家的Callas。随着1965年7月5日她最后一次在柯文特花园剧院演唱《托斯卡》而退出歌剧舞台,在此之后,艺术家卡拉斯就死了。此后随着她内心永远的情人奥纳西斯的去逝,她也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作为女人的玛利亚也离开了人世,死于心肌梗塞这种既有激烈痛楚而又归于寂静无声的疾病。

[upload=jpg]Upload/20063157115127776.jpg[/upload]

[em26][em26]
TOP
10#

最近看了一部新近制作的影片《玛利亚•卡拉斯——为艺术与爱情而生和死》。尽管先前已经看过目前所有以卡拉斯为主题的影片资料(包括她1958年巴黎和1964年柯文特的两次《托斯卡》第二幕及1958年里斯本的《茶花女》第四幕),但这部以1964年柯文特花园剧院的那次《托斯卡》第二幕录影为基本素材的影片,以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影画剪接技巧,通过多位与卡拉斯生前共事过的艺术家及Domingo、Pappano等当代艺术家的评述、回忆,使得我们对卡拉斯的艺术、尤其她在《托斯卡》中的艺术贡献有了更为深层、高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这张碟片不谛是一部理解卡拉斯艺术的很好的教科书,应该卡拉斯乐迷们都去看一下。

[upload=jpg]Upload/2006315743889257.jpg[/upload]

[em26][em26]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