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狭义的解释,立体录音法(Stereo Microphonic)就是使用两只麦克风(理论上)进行录音,而每一只麦克风所输出的讯号,经放大后就直接送入两声道当中的一个声轨。但是若从广义的解释来看,这种说法又不见得完全正确。举个例子:Mercury公司的三只麦克风技术。这种录音法就是在一般两只麦克风拾音的基础上,再另加一只麦克风负责音场中央的部分,讯号则平均分配给左右两个声道。只要讯号仍然直接进入立体声的两轨磁带,一样是属于立体录音法的范畴。如此说来,只要麦克风收到的讯号不进多轨母带,也不用再进行混音的程序,不管用几只麦克风拾音,都可以称为立体录音法啰?那倒也不是。立体录音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两只(或多只)麦克风所摆放的位置与距离,就已经决定了音响重播时的音场,所以大部分的立体录音法都会与乐器本身有一定的距离,以确保乐器形体的比例正确。虽然用上了两只以上的麦克风时,就一定得利用混音器(调音台)来控制各个讯号分配到音轨的能量,但是如果在每一个乐器上都加了一只麦克风,再利用混音器决定它们在音场中的位置时,就不能称为立体录音法了,而是“直入两轨(Live to 2 track)录音法”。综上所述,我们为“立体录音法”下个定义:使用两只(或两只以上)麦克风,在不经任何音色修饰的情况下直接录进双轨磁带,并以以麦克风本身的摆设来决定音场位置的录音方式,就可以称为立体录音法。
立体录音法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将两只麦克风分开摆设的“Spaced Pair”(空间对),另一种就是音响迷最熟悉的“单点立体录音法”了。单点立体录音法在音响迷的心目中,一直就是好录音的代名词,因为单点立体录音没有相位差的问题,而且录音的过程不需要经过一大堆周边器材,可以避免混音器、多轨母带以及一些效果器所带来的失真。不过客观地讲,单点立体录音法也并非十全十美。
理论上,单点立体录音是用一只麦克风拾取整个环境的声音,但既名为立体录音,麦克风本身就必须具备两个振膜,才能够输出两个声道的讯号。问题就出在这两个振膜并不是在同一点上,而必须以上下排列的方式设计。换句话说,振膜本身的直径就等于(或大于)两个振膜的距离。假设振膜的直径为1cm,那么这只麦克风就会对15.7kHz以上的频率产生相位差,振膜越大,产生相位差的频率就会越发下延伸。所以单点立体录音并没有完全解决相位差的问题,只是这相位差的发生频率与其他的录音方法不尽相同而已。
此外,单点立体录音法只是一种技术的通称,事实上仍可依照振膜本身所提供的指向性选择,细分为许多种不同的录音方式,比如X-Y单点立体录音法,Blumlien单点立体录音法、M-S(Mid-Side)单点立体录音法、Spaced Pair立体录音法等。在这些录音方式当中,并不是每一种都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只要把麦克风输出的讯号经过放大,就能直接录进双轨母带。如被广泛使用的Mid-Side,就仍需要用到混音设备的处理,而最为音响迷所诟病的电子接点所产生的讯号污染,自然是没办法避免了。
此外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那就是单点立体录音就一定只能用一只麦克风。其实一般麦克风的制造厂商如Neumman、AKG、Shure等,都只有—两种立体声麦克风的产品可供选择。当录音师认为这些型号的声音不适合时,最常被录音界使用的方法,就是把两只麦克风放在一起模拟单点录音。但是这种作法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是两只麦克风必须经过配对筛选,因为高级麦克风大多是以手工制造的,彼此之间的频率响应和输出电平大小都不尽相同,所以通常配过对的麦克风才能拿来进行模拟单点;第二是麦克风支架的稳定性要足够高,能够让两只麦克风紧靠在一起模拟单点时,可以长时间支撑而不偏移位置,否则一点点距离变化都能引起声音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