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深圳勃拉姆斯音乐会简记 [复制链接]

查看: 6359|回复: 47
1#
勃拉姆斯第三交响乐

深圳交响乐团的表现算可以了。
少年宫的混响不如大剧院,但是也还不错。听这么些勃拉姆斯三的录音,这是第一次听现场。
看起来俞峰指挥很投入,我看他第一乐章完后,双手合并在胸前,甚是虔诚。第三乐章的处理有点像阿巴多在柏林那个录音,很注意旋律的收与放的节奏,表达一种较为鲜明的音乐表情。第三乐章的主题在勃拉姆斯的作品中是难得一见的优美旋律,我似乎更喜欢切利比达奇在慕尼黑的哪个录音,弱化旋律的抑扬,更多一点流畅优美。
现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听勃拉姆斯三,这是我最感动的一次。


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

钢琴独奏:[俄]沃斯克列辛斯基

这是沃老同志在中国系列演出的一场,也是我第一次听此曲的现场。
应该说比上半场的勃拉姆斯三交更好。可能因为沃老同志的表现出色吧。沃的弹奏没那么轻盈灵动,而是坚实老成。先要说的是,乐队和钢琴家的配合相当好,乐队改轻的时候很轻,该重的时候也很有份量。而沃老同志独奏的时候,音色包满,就像一个乐队一样。
第三乐章,大提琴的表现还不错。乐队大提琴首席阿尔乔姆是个有很强独奏能力的乐手,他和他老乡在第三乐章的合作还是很感人的,可以说是整个晚上最精彩的地方之一。虽然我觉得阿尔乔姆揉指的痕迹稍嫌明显。
沃老同志的表现可以说比我想象的要好。
这是我听过的很好的现场协奏曲之一。

加演一首肖邦的华尔兹。
我没听过类似风格的演奏。或许有点另类,音符间的迭宕被他忽略了,旋律急促,不那么幽雅,倒是充满阳刚之气,没那么“肖邦”,听来出乎意料,却有又感觉很舒服、很合理,多一种见识。
老头子乒乒乓乓敲了40多分钟,满头大汗,但看出来他自己也是满意的。
分享 转发
TOP
2#

我也来啰嗦两句。。。

虽然俺工作后进??会的时间比音乐会的时间多,总体上还是有一些印象,一行十余人顺利进入会场,入座后远望舞台,少年宫的特点很明显,不太适合举行大型的交响乐音乐会,左右宽度不够,右边低音提琴已靠墙边,小提琴的队形不好,最后两位差不多接近左边楼梯,看来新的音乐厅已迫在眉睫。。。设备较新,还不错。

看过节目介绍后,知道今晚节目都是学院派的高手领先主演,一位是俄罗斯当今最著名的钢琴教育家沃斯科列辛斯基,一位很有才华的国内著名的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余峰。。。

音乐会开始前人基本满座,首席小提琴手带领大家调效完音后,居然没有报幕的,余峰就走上舞台,当然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后指挥准备举手时,可能不满意现场其实不太吵闹的气氛,回头看了十来秒钟,好点了,这才开始。。。

第一首勃拉姆斯三交,第一,二乐章总体上感觉还行,指挥风格沉稳,动作幅度还不大,各声部协调还行,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圆号,那个鬼妹吹得还真不错。。。第三乐章开始后,出来效果就更好了,特别是占很大比例的弦乐部分,真正体现出了森林田园的意境,婉转优美,到第四乐章各乐器丰富的织体表现,将乐曲推向了高潮,。。。。中场休息。

第二首勃拉姆斯第二钢协开始前,组织单位可能意识到现场问题,有人出来说了两句报幕词,不过居然还说错了,嗨。。沃斯科列辛斯基一上台,很庄重,当然不能马克西姆,朗朗的风度翩翩相比。。。当然观众报以非常热烈的掌声,这一首开始就好多了(是不是中国特色),圆号带入引子,钢琴非常的宏亮的声音响起,大师弹得相当稳健,并且宽大的手触健很有力度,当然琴声停起来还不够华丽,换手也很灵活,乐队和大师的配合还行,特别是第三乐章大提琴独奏的加入,表现的更好,可能年纪大体力不支的原因,中间出现多次调整坐姿和掏出手巾抹汗,也难为他了。。。曲目中结后,观众惯例报以非常长久热烈的掌声,。。献花,。。也随应观众要求也加奏了一首肖邦的短曲,感觉很好。

不好的地方是之前准备工作不好,地方根本不适合大型交响乐演出,钢协中主奏大提琴都藏在钢琴后面,。。不过是无奈之举,冀望于新的音乐厅。。
TOP
3#

音乐会后听到一些和我看法不同的意见,比如对弦乐的要求。
深圳交响乐的弦乐水平还可以了,没有唱片的那么滋润,这样的比较是不恰当的。就好比拿罐头的味道来和盘子里新鲜的菜做比较一样。应该说,喇叭里的声音再怎么好听,都是喇叭在发声,而不是小提琴在发声,以喇叭为标准来要求现场,显然是本末倒置。
当然,深圳交响乐团水平依然是有限的,但是不管怎么样都不可以拿来和喇叭声音相比。
说到乐队,我听过的乐队中,维也纳那几个室内乐团,编制很小,但是声音真的很好,比其他乐队明显高出几个层次。但是也不是喇叭里面那种声音。
就像我听爱默森的现场的时候也是,我几乎不相信这就是唱片里那个爱默森。
听现场和喇叭还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就是位置问题。唱片里的肯定是最佳的选择之一,而现场则不同了,但是,只要靠中间的位置,应该都不错了。远一点也是。
有些朋友可能要求太高,就像慕名而找的那些超级名片、拼死以求的唱片一样,因为过高的期望值而对到手的唱片失望至极。
我想说的是,唱片和现场是两种需要谨慎比较的东西。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4#

吹圆号的鬼妹可是重量级的。
TOP
5#

[upload=jpg]Upload/20054918465751381.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491847854509.jpg[/upload]
TOP
6#

也许是议论演奏水平吧(跟唱片比),坐在后面由于声音的衰减,弦乐是有些单薄,但并不代表不美啊!我反而觉得管乐部分不是很理想,有时会有破音。
TOP
7#

[upload=jpg]Upload/2005491843466169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4918435719686.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491844661234.jpg[/upload]
TOP
8#

领导们有的很多指导意见——让人终身难忘!
TOP
9#

上山砍柴 在 2005-4-9 20:15:56 发表的内容
或许我说多了。
不过用意是好的。


哈哈。。。。这次大家看嘛,这样反应很正常喔。不过总体来讲在深圳这种环境来看还是可以的。
最后编辑下海捉鳖
TOP
10#

说到现场的情况,实在令人遗憾。
吵闹是一个特点,原因是小孩太多。
或许,是为了小孩子才让很多大人也走进音乐厅的。
限制小孩,明显对票房会有较大影响。
香港的秩序是最好的,我看中场休息时,基本上后面的人不会跑到前面的空位上来。广州也注意控制不让后面的人跑到前面的空位,深圳到不太注意,快开始时,后面的人纷纷跑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