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墙不是一个令人愉快、舒适的电影,不仅是因为它过分单纯以及镜语上的平庸,它还是残忍和暴力的,以及噪杂的场面,愤世疾俗的情绪。但是该片瞬间的刺激享受和以及最后的冲击力,如果你坚持看完了.我推荐它是因为该片是有力量的,以我看来《迷墙》是另类和具又代表性的电影之一,他把摇滚乐推向了顶峰。”
职员表
Directed by
Alan Parker
Writing credits
Roger Waters (also album The
演员表
Bob Geldof .... Pink
Christine Hargreaves .... Pink's Mother
James Laurenson .... Pink's Father
Eleanor David .... Pink's Wife
Kevin McKeon .... Young Pink
Bob Hoskins .... Rock and Roll Manager
David Bingham .... Little Pink
Jenny Wright .... American Groupie
Alex McAvoy .... Teacher
Ellis Dale .... Doctor
James Hazeldine .... Lover
Ray Mort .... Playground Father
Marjorie Mason .... Teacher's Wife
Robert Bridges (I) .... American Doctor
Michael Ensign .... Hotel Manager
对于“艾伦-派克”的了解,我们可能从《鸟人》、《艾维塔》(贝隆夫人)更多一点,《鸟人》是电影学院的视听分析(文学系苏牧的课)经典教材,“这是一部在电影语言的应用上几乎无懈可击,制作精美的好莱坞电影。”而《艾维塔》(贝隆夫人)不仅因为麦当娜主演阿根挺国母被闹得众所周知,而且它的主题歌响彻全球。艾伦派克的电影总是围绕着战争、暴力、摇滚等主题,但是对于战争的描述是围绕着“反战意向”的反思。
《迷墙》是艾伦派克电影中较另类的一部电影,在好莱坞世界中也是独树一帜的一步影片。如果说它是一部电影的话,我更愿意说它是一个音乐片,当然不仅因为以平克佛洛依德为题材的电影,也不止是《迷墙》中的音乐是代表摇滚乐的一个颠峰。
该片是由平克-佛洛依德家族的人Roger Waters亲自担纲,讲述摇滚明星因厌倦了过多的音乐演出而将自己反锁在洛杉机的一间酒店之中,当时电视上放映着一部老战争片,而我们顺着平克的回忆游离在记忆和梦镜中。
该片不是一个常规叙事的电影,所以大家不能从叙事过程中获得戏剧张力。被这部电影吸引或迷恋的原因正是感情的爆发力、以及不流于平庸的诡异宣泄。在这种多维感情冲突与交战过程中,展现的灰色地带正是作者需要描述的,而这种描述也被描述本身消解掉,留下是没有痕迹的悲哀。迷墙(也叫平克-佛洛依徳的墙)的名称大概就是从这延伸出来的。
由于战争,主人公失去了父亲,孤独的他渴望得到爱,但是整个社会秩序给他建立起一座冷漠的墙,而且让他意识到“自己仅不过是这堵墙的一块砖”,虽然有勇气冲破这堵墙,方式当然是通过暴力的。但面临眼前的是自身的墙,放纵、欲望、暴力、反叛、权利是自己冲破第一堵墙之后的形式或是武器,却又陷入了自己的欲望之墙,无法摆脱。
在充满暴力和欲望的影像纪录中,导演还是不断地回归他的温情,包括开始时对父亲的回忆、童年的向往、反复出现的自然和谐的景象,夕阳、大自然、小孩、和田鼠。我想这同样是经受无数创伤之后反叛的背面。
实际上,本片借助影像的冲击力在探讨一个哲学的命题,当然结果是没有答案的,最后的那些孩子们在搬运一块块砖带动作者的关怀与伤感。要冲破一堵堵墙是本片另一个动机,但是作者迷失在墙城中。但暴力是必须的,只有暴力,所以作者透出无限的悲不得哀,死亡是最后的选择。
该片的另一个特点是影像中的动画设计,鹰、两朵娇艳充满欲望的花、以及铁锤等都将给你留下无法磨去的印象,能够从自己的生命中找到某种归属。从表面看来本片是“反战”的影片,而导演也执意这样而为。代表着“二战”后的孩子们的创伤的纪念品,当然也实际上揭示了在美国兴起的摇滚乐的社会因素。但是,影片又不自觉的进入了形而上的意图中。这也可能是作者欲急切图解的原因。
意识流的剪接方案,对于已经熟练掌握“经典好莱坞电影”叙事手法的艾伦是有意为之,在我看来,该片张力是开放的、不够节制的、容易煽情的,所以我认为该片与好莱坞电影还是一脉传承了。
情节和曲子:
回忆:
Pink一出世就觉得人生如履薄冰(”The Thin Ice”);接着父亲在二战中阵亡(”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art 1]”);上学后面对刻板教育制度(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2”),无助的撕喊着“我们不需要教育,我们不需要学校,老师,我们不需要你……”;回到家中母亲的过分看护又使其厌烦(”Mother”),他不由得问“妈妈,我该相信政府吗?他们会把我送上火线吗?我该修建一堵墙吗?”;但一切的回答,都不能阻止战争对世界的摧毁(”Goodbye Blue Sky ”);他迷惑了,我何去何从?(”Empty Spaces ”)。
于是他自甘堕落了,在对性的憧憬和渴望中 (”Young Lust”) 高喊 “I need a dirty girl”;然而在现实无奈的空虚中,爱变得灰暗,他感觉不到任何快乐(”One Of My Turns”);女友离去更使他发出的凄惨的哀鸣(”Don’t Leave Me Now ”);他完全绝望了,觉得自己就象一块墙上的砖头被强行禁锢在其中迷失了自我(”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3 ”);于是,他选择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隔离开(”Goodbye Cruel World”)。
梦境:
Pink 面对外面的世界寻求自我解脱(”Hey You ”),但对人生迷茫使他哀叹到“..But I’ve got nowhere to fly to”;精神忧郁的他面对电视中反映二战时期的电影不由发出痛苦的哀鸣(”Vera”);于是他表达了强烈的反战心声(”Bring The Boys Back Home”);在演出现场,他那种忧郁不振的情绪最终异化为一种莫名的憎恶和歇斯底里般的法西斯式发作(”In The Flesh”),他嚎叫到“If I had my way, I’d have all of you shut”;在温暖但混乱的战栗中,他再度迷茫,孤立无援只能(”Waiting For The Worms” ),伴随着痛苦,他的心在流血,精神已疲倦不堪,终于将这场表演结束(”Stop ”);通过对自己精神的审判,最终将心灵中的这面墙推倒,Pink 终于走出墙外(”Outside The Wall ”)。
[upload=jpg]Upload/20054514524277400.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