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俺的唱片心水集,涂鸦手扎 [复制链接]

查看: 23120|回复: 121
1#
[upload=jpg]Upload/20053719365623012.jpg[/upload]
鉴于水平太差,俺一般都是潜水,看到有合适唱片就下手。近期见到不少同好把心水唱片不断罗列,俺也心血来潮了。就不定期贴一些吧,欢迎大家拍砖。
首先登场的是卡撒尔斯的巴赫大无,1936-39的录音,这张是老版,无论如何,砸锅卖铁也要弄一张老版的来听听!
这张CD的转制是EMI的前老牌转制人HARDWICK的杰作,代表了EMI的最高制作水准,认真听一下,注意到这个录音素质非常优质,细节、音色丰富无比,不论是大提琴浑厚的鸣响还是弱音时静静的共鸣都展现得非常恰当。
卡老的音色古拙苍劲、宏浑真切,这一版连卡老的一股爽朗之气都翻制出来了,非常难得!
例如第一首的前奏曲,一开始卡老的大提琴就发出深沉有力而绵长的鸣响,然后悠然自得地开始推进,大提琴始终在轻轻地鸣响;在中段开始出现个别强有力的拉奏,接着回复平和,最后在末尾展开了难以置信的强大加速,注意到这段叫人目定口呆的表演,力度、色彩、速度的不断翻滚,层层迭迭,实在太迷人了!
30年代的录音被转制得非常好,喜欢这个版的人得向工程师HARDWICK致敬,大提琴音色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更加难得的是噪音也被控制得很好,尽管有理由相信可能会有少量影响,但是他显然非常谨慎地处理一切细节,连本来母版上的一些明显缺陷都被小心地保留了!
如果不对这个相同的转制进行高价的发行,很难相信会有别的版本能有更好的效果!这张唱片无论是演绎、转制、价格都是典范之作,如果EMI别的制作也保持这种态度的话,俺真的要跪下来感谢苍天了。
唱片编号:CHS 7 61027 2
分享 转发
TOP
2#

这样的好贴永远不会过时!
感谢楼主和艾乃斯库兄的真情感悟!
Naxos转制的确又廉价又好找素质大部分不错! Pearl和Bidduph太难寻,Music&ART的质量参差不齐.Testment普遍很好(如那张哈西德和内沃的是极品).EMI老参考现在也大多绝版.那些个意大利和老毛子的风衣版是不入我眼的.
现在我只等Naxos的,胡伯曼出了两张(一张是和弗里德曼的克鲁采),布什只有一张,还有海老和年轻梅纽因的小曲,吉泽金只出了部分协奏曲(强烈期待莫扎特,巴赫,德彪西),还有从未出现过的霍夫曼,罗森塔尔.
当然有幸遇上其它公司的精品也决不错过.
TOP
3#

weiarc兴趣真是广泛,米人一个.
TOP
4#

感谢差不多两年了仍然有人关注这个旧文!
俺不是米人,而且这些也不是什么珍稀唱片,后来大约有一年多没怎么写过文章,一些新的文章可以到音乐随想去看。现在在找Blog,以后准备更新在Blog了。
TOP
5#

胡贝尔曼《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upload=jpg]Upload/20073811273927764.jpg[/upload]
TOP
6#

这个老版CD封面的颜色是紫黄色的,而说明书就是上面的图片所见,偏绿色的。
另外还有个版是红标的,CD编号一样,俺手头上没有,不知道是不是一样的音质。
[upload=jpg]Upload/20053720172019800.jpg[/upload]
TOP
7#

[upload=jpg]Upload/20053720353624052.jpg[/upload]
啊哈,轮到NAXOS出场了,近年NAXOS不断地重发历史录音,而且是一贯的低价,实在是太好了,而且相当的部分音质优良!
可惜轮到这个巴赫大无的时候,俺失望了。相比较于EMI的老版,这个版本显得过于强调“优美”了,卡撒尔斯的琴音显得过于秀气,厚度不足,细节也不太丰富。
转制者MARSTON是俺很欣赏的制作人,可惜这个转制听起来不那么成功,尤其是极容易引起注意的第一前奏曲。但是某些部分听起来却很不错,例如第5组。说明书也没有提到具体的制作细节,俺觉得这是NAXOS没能够找到很好的原版所致,MARSTON也无能为力。不过正因为这个“秀气”特质,听其中的抒情段落确实是非常迷人的,如果觉得EMI版声音过粗,听这个版则相当的不错。
NAXOS版还有优势,后面还附加了一些巴赫的改编曲,这些相当出色!当然G弦上的咏叹调伴奏相当的差劲,听起来极不舒服,不过这不关NAXOS的事。两张CD合起来才是EMI一张的价格,比之EMI新发行的版本各有优缺点,如果你还没有,这是值得关注的。
TOP
8#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9#

楼主的贴强!俺PF。顶一个!
TOP
10#

[upload=jpg]Upload/20053720234486228.jpg[/upload]
呵呵,没错,这个是EMI100周年重新发行的版本,非常不幸的是这个版本已经经由ART技术处理过了,声音听起来干干净净,显得枯燥乏味,老版丰富的泛音不见了,音色没了,细节没了......更加可怜的是噪音并没有比老版削弱多少,倒是母版的一些小缺陷被修正了,实在是不知所云。这是一个听起来叫人难过的版本,如果我们都是听这样的唱片来认识卡撒尔斯的艺术的话,那真是太不幸了。
必须坦白,俺手上这个是D版,实在没勇气去买正版,大量的聆听经验表明,如果是出色的音质,即使听D版,也是能听出来的。鉴于老版已经绝版多时,这个版本似乎是必经之路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