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场聆听是我们玩音响的名词之一,通常形容因空间太小没有法子拉开聆听距离。但我这趟的近场聆听倒不是因为空间太少,而是我忍不住想站前一点去看他那在琴鍵上跳动的双手。我本来是坐著听的,但是听著听著我就不情不自禁的走了过去。但是我发现站太前的话,声音又不会那么好听,会变得浑一些,那我又只好站後一点。就是这样前前後後我走了几次,我才找到一个可以欣赏他的琴声和弹琴技巧的最好位置。现在回想回来,那一次可能是我第一次的尝试擺位技巧^^但是那次是为了找一个可以听弹琴和看弹琴的平衡位置而擺自己,现在找的通常是声音的平衡而擺音箱的位置。
从那天之後,我跟他就成了好朋友。我们常常一起讨论音乐,他常常弹完一首作品就会放一首一样的CD来给我对比。而那首的版本通常都是他觉得世界上弹得最好的几个人之一。是不是有点好怪想知道他有没有玩发烧音响,答案是没有的。他家用的只是一台我们发烧友没有法子忍受的组合音响,日本SONY的,还是小小床头用的。那时候我是在学心理学的,通过我知道的理论,我想他那组合音响发出来的声音只是帮他带起一个联想的作用,简单来说,他本身就是一个DAC(应该是ADA),他可以重新理解那组合音响发出来的声音然後把它化成美妙的音乐。後来倨我知道,玩音乐的人对音响通常有2个极端:一个是把音响当作垃圾,整天強调现场和音响的不同,觉得通过音响来听音乐的人是有问题的;另一种是好像我这个朋友一样的,他们容易满足任何一套音响(CAV,爱浪这些极端不平衡的另外,这2个品牌的用家请原谅我这样说),他们是通过他们本身的内在去感受那声音,音响出来的声音只是一个给他们一个联想的开始,就好像我剛才说的DAC论一样,是一种对音乐自我分析的理解。当然他也会跟我说,音响回放的效果越好,他也会听得越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