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122232425262728»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计算芯片的发展将让普通CD战胜LP [复制链接]

查看: 51046|回复: 320
241#

在插值算法中,原始曲线的采样的方法非常重要,采样的方法好,那么还原的可能性就高,如果采样的方法错误,那在好的算法也不行。

比如Sin正弦曲线的采样,同样采用等分的才采样方法(同音频采样的方法),分割间隙为Pai,从横坐标0开始采样,那么得到的序列是0,0,0,.......,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插值算法,得出的应该都是一条直线-横坐标,但是如果从横坐标Pai/2开始取样,那么序列是1, -1, 1, -1......,那么插值算法算出来可能是折线曲线或者是sin曲线,具体要看算法。

上面的例子是分割的时候采用的等分分割的特殊情况,如果不想造成上面的误差,那么理论上分割是越小越好,但无论分割怎么小,等分方法造成以上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音频曲线来说,如果能够在波峰波谷上动态采样的话,那应该说是完美的采样方法,只有这种采样的方法,得出还原音频给人的感觉才会是真实的。

就拿人的记忆来说,我们记住一个人、一个场景,是因为我们记住了它的特征,而不是所有的细节信息,我们记住了关键的点、线、几何形状等等重要特征,然后用着些数据还原的,所以一个人能够在茫茫人海中找出自己认识的人,但无法用笔画出自己认识的人,因为记忆中的细节不够。就那sin线来说,人所记住的是sin曲线的特征是有波峰波谷组成的、波曲峰高度为1、波谷洼度为1、波峰波谷间隔为pai的一条光滑曲线,如果用等分采样的方法,让人自己来还原,那我们知道因分割的起始点和宽度的不同而得到的结果将是千奇百怪。

我想LP能够记录的原始音频曲线特征,而CD目前的采样方法总是能够混淆一些关键特征。
TOP
24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43#

接朋友传书,急急赶来参战!  呵呵,真够热闹的哈。

我觉得楼主只需要将你的新算法弄出来的东东再变到频域看看就成了,那么:
1,有超出22K成分,那你这是个超级算法,可以“无中生有”
2,没有超出22K成分,那你的算法不会比滤波更好。

That's all !



felixcat 在 2004-11-21 14:46:36 发表的内容
谢谢各位对我的支持!

EE朋友:假如我有什么疑难问题的话一定会咨询你的,在此先表谢意。

科研兄:您推荐的CD我一定会买张来听的(呵呵你的推荐不会有错的)。有空我肯定找你切磋切磋 :)

我做下去的话,肯定就不只是限于讨论CD的44.1/16格式了,而是转为讨论比较一般的情形了。下星期见老师的时候他将会介绍他的新想法,到时我也顺便充充电,想必他会先用速成大法把相关概念给我灌一遍的 :)
最后编辑abob
TOP
244#

多谢F兄恢复了曲线。从三条曲线恢复的情况看,这种算法还是可行的,也有别于升频。但还不够完善,如每条曲线的头三个取样点和最后三个取样点恢复得不好,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了。X 、Z曲线的中间部分也有失真的地方,就是我画了方框的地方。

还有个问题,您处理每条曲线大约用多少时间(指机器运算的时间)?

三条曲线的原函数表达式如下图:[upload=jpg]Upload/2004112292374604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4112293944393.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41122934155808.jpg[/upload]
TOP
245#

楼主辛苦了,麻烦您把下面另两条曲线恢复一下(取样频率不变)。到时我把三条曲线的情况说一说。
X0= 0.1477601
X1 = 0.73360197
X2 = -0.216881915
X3 = 0.16000234
X4 = -0.510931185
X5 = -0.26793822
X6 = 0.993557905
X7 = -0.123437865
X8 = -0.41243081
X9 = -0.03032599
X10= -0.365017745
X11= 0.763833435
X12= 0.29430282
X13= -0.858049015
X14= 0.0746672
X15= 0.009572675
X16= 0.271527465
X17= 0.577738085
X18= -0.865449105
X19= -0.262377135
X20= 0.552593
X21= -0.01110786
X22= 0.39518144
X23= -0.458949595
X24= -0.676030305
X25= 0.795651966
X26 = 0.178484445
X27= -0.137689155
X28= -0.054651565
X29= -0.721665
X30= 0.555471125

Z0= 0
Z1 = 0.05909474
Z2 = -0.033534165
Z3 = 0.017817735
Z4 = -0.145784895
Z5 = -0.091876365
Z6 = 0.39328339
Z7 = -0.054868325
Z8 = -0.20178149
Z9 = -0.016084675
Z10= -0.20741086
Z11= 0.46059378
Z12= 0.1868772
Z13= -0.570076085
Z14= 0.051626535
Z15= 0.006856705
Z16= 0.200695105
Z17= 0.43916622
Z18= -0.674590515
Z19= -0.209175835
Z20= 0.44957152
Z21= -0.00920381
Z22= 0.3328982
Z23= -0.39244284
Z24= -0.58595763
Z25=0.6981808
Z26 = 0.15838055
Z27= -0.123429635
Z28= -0.049447605
Z29=-0.65848306
Z30= 0.510756965
TOP
246#

建议再开多一个高数论坛
TOP
247#

enrique 在 2004-11-20 22:25:11 发表的内容
梧桐树 在 2004-11-20 21:24:10 发表的内容
基本上没有看懂上面的讨论,隐隐约约觉得是搞应用数学的人用数学专业知识侵入了音频数字信号处理领域,但又犯了点概念错误。于是大家有了争论,有趣的事,其实双方关注的核心根本就不在一个点上。

至于是否有误导的嫌疑,我觉得并不会有太多问题,因为专业人士各有各得观点,一时半会改变不了;非专业的人即使再叫好,也不会学到什么,因为根本就无法复述,更不用说应用了。

作为菜鸟,忍不住问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国内CD机(比如Spark,欧博之类的),在设计时是否考虑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他们是否使用了自己独有的算法?




国产CD都是采用一些通用DAC芯片,自己并无这方面的技术,现在最流行的Crystal 或者BB公司的,都属于Delta Sigma算法。

国外某些公司有自己研发DAC的实力,所以顶级CD多半来自于技术创新,比如Wadia,Meridian 等。而不是猛料,或者靠人为调声。


所以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国产CD还处在攒机阶段,还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看看Spark,欧博,山灵之类都在猛料和调声方面下功夫,是不是南辕北辙了?
TOP
248#

楼主,给你个强烈的忠告.
你研究的东西,是可以申请专利卖钱的,千万不要透露太多.甚至根本不要在得到专利之前发这个贴子.
你可以跟别人合作.
再加一个忠告,先不用在具体的对于CD的提升上花太多脑筋.科技日新月异,DVD好象都已经退潮了.拿什么做载体可以由你的专利应用之后来决定.
录音,重放的运算过程才是你大展拳脚的地方!    不要在现有普通CD的播放效果提升上浪费你的宝贵精力了!它的市场并不大!而且在你的技术得到应用之后CD将只能在古董店找到了.
这是我对你的忠告.这将使你赚更多的钱,更重要的是更充分的展示你的才华,更高效地化能力为创造.
(再加一句,你发达后可以考虑找我做你的策划人,或者代理人,或者,,,我现在还失着业呢.)
TOP
249#

恩,多谢开心果兄的指正!插值多项式的一个最大的缺点(呵呵,也是特点)就是头尾几个点肯定有较大误差。我会想办法继续完善它的(比如说只取最中间的那些点,尽管这样会减低运算效率)。

我的PC(迅驰1.6G)运行计算最后一组数据的时间,假如要画出图象的话,要0.16秒;假如仅仅是计算,不画图的话,仅用0.06秒。
TOP
250#

nos网友请你在讨论时候要注意用词,一些过激和带有攻击性的词语和字眼不应该在讨论文章中出现的,希望你能心平气和地进行讨论!
最后编辑Willson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