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音乐可以发展成为一个音乐爱好 (philharmonic)者,或许是音响爱好者,前者着重于聆听音乐的内容,对欣赏音乐的工具无特殊要求,他们可以使用低档音响、劣质随身听甚至收音机来欣赏音乐;音响爱好者就不相同了,没有好的器材,再好的音乐也不会欣赏,他们着重回放出来的声音的音响效果,他们常常可以搬出一大套声音音质的理论、或许是专门名词来描述效回放出来的声音的效果怎样,那里不对,这里还过得去…,一点一滴地诸多挑剔,力求回放出来的声音能够绝对真实。因此,音乐爱好者很容易满足。问题就是发生在音响爱好者,由于他们追求的是绝对真实回放,而现实上,音响器材的质素却是非常复杂,它们之间的搭配真是流光溢彩、曼妙多姿,搭配的组合千变万化,回放出来的声音可以说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只好各自选择自己的所喜欢的声音了。声音有没有贵气仅是一种自我陶醉的心灵境界,是他满足自己要求的一种聆听方式,这是他追求的私人空间,无可厚非的!谁也不能干涉。但是当别人(或许多人)闯入这个「空间」,而又同样感受到这种陶醉的心灵境界的话,你试想这个境界是不是「现实」?缺不会是幻象!
回放出来的声音的好坏,可以说是受到很多因素所影响的。其实音响是为音乐服务的,聆听音响的目的最终是聆听音乐,因此音响效果应该与艺术魅力相结合。音响“发烧”不仅需了解器材知识,房间声学知识,还要对音乐有所了解。
“发烧”切忌主观,不能经不起广告宣传诱惑,不能轻信某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不要盲目模仿,凡事要通过自己实践的验证,掌握基本的电声学知识,不去想当然,不去赶潮流,不攀比器材价格档次……你就会顺利步入音响这个殿堂。如何科学“发烧”,合理消费,则是每个“发烧友”和爱乐人都密切关注的事。
自然界听得的声音都是立体声,可以分辨出发出声音的方位,低档音响的收音机中发出的声音,却只是一个点。立体声就是利用两个以上的声道来播放声音,使之有一定的空间感。
综观音响“发烧”中出现的诸多困惑,大量争论不休的问题,乃至走火入魔的事例,不少实在是由于缺乏有关知识所致,鉴于“发烧友”都想不断改善自己器材的使用效果,就极容易为夸大其词的舆论所误导。所以“发烧”必须先学一些电声学基础知识,电声学牵涉的范围极广,包含着大量技术和艺术内容,不下一番苦功是不行的,取巧只会产生似是而非的观点,以致误入歧路。莎士比亚说“一点点的知识是很危险的,片面的知识比无知更可怕”。片面知识常会导致错误理解、轻信尝试、以讹传讹,小则浪费金钱和时间,大则引起事故,更遑论领略个中情趣了。
音响界流传的一些神话,如能听出乐谱落地的声音,音响摆位相差幾厘米也能区别等等,真是玄而又玄,高深莫测,一些缺乏应有专业知识的狂热“发烧友”也就信其为有,进而造成只见细节,不闻音乐的听音习惯,这种为音响而音响,把音响为音乐服务的目的直抛到九霄云外,就实在不能算是“发烧”,无异暴殄天物。要提高自己对音响的资质,只有认真聆听,善作思考,多看有水准的书刊文章,须经时日之磨练,绝无“速成”,慢慢摸索,不断实践,总结教训,方能有所成。
选购音箱就像小提琴家选择提琴一样,因为聆听音响的声音是从这对音箱里发出来的,它的音色是不是合符自己的品味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然后再去寻找匹配这对音箱,能将它们的性能充分发挥的放大器。讯源的设备就各选所好了:贪求方便的话,首选CD,不怕麻烦的,喜欢经常动手调校、变化多姿多采的,喜欢迎接挑战的,那便会挑LP了。只要掌握了彼此的调校匹配的技术,汲取了多少经验教训,相信那一种讯源设备,在选择一片录音很好的软件放下去回放,都能播放出悦耳怡情的贵气声音。当然是在整个音响系统(包括聆听室空间)已经调整妥当的前提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