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M4群英会 [复制链接]

查看: 9921|回复: 58
11#

Reni Grist/Newyork Philharmonic/Leonard Bernstein(CBS)
Helmut Wittek/Amsterdam Concertgebouworkest(DGG,1987)
用现今的眼光去衡量伯恩斯坦的CBS马勒第四,是十分困难的。伯恩斯坦的CBS马勒全集绝对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单是因为这是留声机史上第一套马勒交响曲全集,跟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人们对马勒的态度和认识。Schnabel的贝多芬奏鸣曲全集和索尔第的《指环》全集也都是划时代的巨构,但Schnabel没有改变人们对贝多芬的认识,索尔第也没有;但伯恩斯坦却将马勒从人们心目中“太过喋喋不休的三流作曲家”的形象一下提升到“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影响极其深远。在马勒演出史上,伯恩斯坦的地位甚至是与瓦尔特、门格尔贝格同等的。
这其中的马勒第四录音虽不太杰出,但后来在DG的第四也不见得样样胜过这版。演绎方面,伯恩斯坦塑造的是一个悠闲的格局,很有田园味。其中出现的激动场面有如春雷,常令听者措手不及。虽然这个马勒第四是好多人的马勒启蒙,今日听来,仍可以发现很多新鲜灵感,这是非常难得的。在Sony的皇家水彩系列之后,这个演绎现今又收进了索尼的伯恩斯坦马勒全集环保装中和原封系列中。
一直以来,对伯恩斯坦在DGG1987年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的马勒第四实况很有感情。对于从Tolzer儿童合唱团中遴选了男孩Helmut Wittek来唱第四乐章《少年魔号》的曲词,当时曾备受争议。由于这个争论,使人只将注意力集中在第四乐章,实在有失偏颇。论高音,能达到Wittek那么清丽的女高音有很多,但那个低音B?就很少有女高音能达到Wittek的坚稳响亮了。他是个勇敢的歌者,那些偶有为之的颤音、滑音,说不定有几成是伯恩斯坦的主意呢。Wittek具备了马勒要求的天真无邪风格和清晰准确的咬字。DG录音师在这里强调突出了独唱者。其实,欣赏这个演奏更有必要将四个乐章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应将末乐章割裂开来听。听完60年代CBS录音后再听这个录音,便越觉得伯恩斯坦对这首交响曲分外珍惜,宠爱有加。他的第一乐章充满能量和俏皮可爱的细节对比,表情变化之精美细腻直将他的旧录音比下去。在这里,能明显听到阿姆斯特丹现场录音比旧版本情绪更安定、醇和、内省些,没有NYPO那么容易令人激动。不过谐谑曲乐章仍有颇偏激的抢板运用。末乐章情真意切,速度变化似偷天换日,“天堂之门”的高潮富有戏剧性。终章的节奏和速度运用,显现出几十年经验的权威性。伯恩斯坦对音乐脉搏的直觉,与马勒在乐谱上的指示往往是完全一致的。概括起来,这是一个极富慎密思维、效果清新而充满人性的M4,并非年轻时自我放纵的伯恩斯坦演绎。。录音虽不算好,但演绎有许多发人深省的细节值得我们深深玩味。

[upload=jpg]Upload/2004932337214881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49323374279602.jpg[/upload]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最后编辑yilinliulin
TOP
12#

Frederica von Stade/Wiener Philharmoniker/Cladio Abbado(DGG,1978)
阿巴多的马勒第四是在与CSO精彩的第二交响曲录制之后紧接着录音的。虽然在整体布局上没问题,但阿巴多的速度变化作得太痕迹化,如第一乐章便给人不太衔接、一段一段似的感觉。第二乐章光辉耀动,体现了马勒的指示:“以轻松的动态”。慢乐章感情沉溺,开头速度奇慢,而后又出现变速不自然的问题、但如果分开来听,个别段落倒不乏回肠荡气的浪漫美感。WPO的演奏固然出色,但同一时期WPO与马泽尔有更出色的表现。女中音施塔德的感性声音很有魅力,但还是觉得用更清新、嫩些的声音来唱“在天堂的田园有所有一切种类的良好品种的蔬菜,有数不尽的良好品质的芦笋、菜豆┉┉”更合马勒的心意。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13#

[upload=jpg]Upload/20049323392976528.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49323394685707.jpg[/upload]



未完待续。
TOP
14#

纵横兄:就是前面介绍的WITTEK/BERNSTEIN这版呀!
TOP
15#

Elisabeth Schwarzkopf/Philharmonia Orchestra/Otto Klemperer(EMI,1961)
克廉佩勒现存的M4录音不下四个,但最值得推荐的仍是这个EMI的录音室录音。首先这个录音具有EMI全盛时期双Christoff录音制作班底的保证,Kingsway Hall的丰富堂音,音场内部细节线条清晰。克廉佩勒替EMI录制这个M4时已是76岁高龄,阅历经验没的说,但对乐队的控制能力已然衰减。整体演出具有自然的田园气息,但克廉佩勒典型的粗线条和有点不修边幅的乐器发音,用在M4上时,难免不尽如人意。。1961年的爱乐乐团可能是当时全球最佳乐团之一,但他们却多次跟不上克廉佩勒的速度变化(例如,第二乐章11段的前八小节,约有六分半钟)。当然,爱乐乐团的桂冠指挥克廉佩勒与他的亲兵相遇,总会擦出一些火花,例如第二乐章终段的连德勒舞曲以及虽然快些但诚挚动人的慢乐章。克廉佩勒终乐章的处理来得颇为平实。施瓦茨科普芙的咬文嚼字和精研的发音,可能她的乐迷觉得甘之如饴,但或许也有人会觉得她的风格太过花巧,少了的就是马勒要求的天真、纯洁。无论怎样,这是一位年迈的马勒先驱对马勒第四的最后遗墨,深富历史遗味,还有德国声乐第一夫人的演唱。
[upload=jpg]Upload/20049521311318868.jpg[/upload]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16#

Elsie Morison/Bayerischen Rundfunk/Rafael Kubelik(DGG)
60年代后期,捷克指挥家库贝利克率领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录制了马勒全集,可惜生不逢时,当时CBS的伯恩斯坦的马勒全集风头正劲,库贝利克的马勒全集未能引起广泛的回响。其中,第四交响曲是全集的精髓之一,有一种特别生猛、潇洒卓莹的魅力,速度偏快,步伐充满原动力。乐队生命力十足,造句婉约精美,滑音运用非常含蓄。库贝利克处理这首田园风格的作品,显现出轻盈流畅、浑然天成的特质。慢乐章“天国之门”大高潮气势并未最轰轰烈烈,这是库贝利克刻意经营所为。选用Elsie Morison是明智的,她既能表现出童真的表情,又具有成熟女高音的声乐技能,效果动人。库贝利克也成功地在末乐章营造出一种玩闹嬉戏的气氛。这个全集目前已有环保装重发了,不过据说,CD的声音清晰度和新鲜感不如当初的中价版了。


[upload=jpg]Upload/20049722282633742.jpg[/upload]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17#

Barbara Hendricks/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nstra/Zubin Mehta (DECCA,1979)

梅塔的M4成就不及他的M2那么辉煌,有着清新的田园味和抒情的感性,高潮乐断也一如既往地有足够火力,但整体的流动感就不及海廷克或马泽尔那么自然而发。这个1979年特拉维夫Mann音乐厅的录音,由于是早期数码录音,音响素质不是最顺畅,虽然清晰度相当高,但小提琴在最强音有一丝“叫”的倾向。梅塔有意在演出里加进点“维也纳”的色彩,这个听这张唱片的时候,你一下子就能感觉得到。第四乐章由于有亨德里克丝演唱而大放光彩,她和凯瑟琳.芭特尔的演绎方法类同,不同的是她的嗓子比芭特尔厚些、暗些,这是这张唱片最大的“听点”。另外,我是很喜欢她的《最后四首歌》的。


[upload=jpg][/upload]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最后编辑yilinliulin
TOP
18#

当然是好东西,明天写出来!莱纳的马勒都是好东西,可惜太少!
TOP
19#

上山兄力挺布莱兹,看来等他的马勒全集功德圆满之后是要收进一套的.不过,他今年已经80寿了,不知能不能等到这一天.
TOP
20#

Kiri Te Kanawa/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Seiji Ozawa(Philips)

初听小泽的M4,坦白讲不太喜欢,后来慢慢多听了几次,竟然听出其所以然,渐渐欣赏这个演绎了。小泽征尔的气质应该是很适合演绎M4和M1的,但他总有要磨平一些棱角的倾向“收敛马勒那不合理性的神经质,缓和其极端的情绪变化。可是,马勒之所以在二十世纪下半叶异军突起,就在于他的音乐和人生一样,总是充斥着不合理性。在第一乐章里,小泽的造句磊落大方、典雅高贵。滑音和抢板自然生成,但给人的影响是太过文雅、正经了点;小提琴的独奏总是那么斯文、木管总是甜甜的,小泽就总不愿意表露出那些气氛、情绪上和速度的突然变化所带来的瞬时冲动。第二乐章可以在热辣些,小泽在此表现出他的十足的东方人的保守的人生哲学的一方面。慢乐章是演得最好的一个乐章,波士顿乐团弦乐的持续奏听来十分舒服和到位,在好暖、好滑的表层下,小泽成功地表达出音乐里的愁怀和心绪不宁。“天国之门”的大高潮气势摄人,波士顿的小号应记头功。尾声感人至深,蒂-卡那瓦是第二次录制M4了,比起上次在索尔第棒下唱的淡定多了,放开了嗓子,但声线还是太奶油了,不适合唱马勒。录音是菲力普乐队作品中顶级的。

[upload=jpg]Upload/200491222565826657.jpg[/upload]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