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M4群英会 [复制链接]

查看: 9929|回复: 58
21#

Barbara Hendricks、Los Angeles Philharmonic/Esa-Pekka Salonen (Sony SK 48380)

萨洛恩的M4是十足的蛊惑人的想像力制作。第一、第二乐章收放有度,富有魅力和青春冲动,速度的转换和抢板都具有自然的美感。洛杉矶爱乐的各声部首席,不是亮出靓到极点的造句。在萨洛恩的率领下,洛杉矶爱乐的水平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弦乐组在慢乐章里尽量做到了圆滑无缝、温馨如歌、整齐划一等等高要求,只是在绝对质量上仍不是维也纳爱乐、柏林爱乐或芝加哥乐团那一级。这张唱片到处是萨洛恩全情泡制、连他自己也陶醉其中的诗情画意。高潮之处具有魔力般的震撼,且加上录音优秀,更觉气势如虹。Barbara Hendricks是第二次录M4了,跟其它两位也是两次以上录过M4的女高音(波普和卡那瓦)相比,亨德里克丝的声音衰老现象最轻微。她的唱法仍然有点象唱“黑人灵歌”,萨洛恩的乐队舒服极了地灵巧相配,加上极靓的录音,意境深远。

[upload=jpg]Upload/200491222582814932.jpg[/upload]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22#

明天上莱纳的M4。
TOP
23#

抱歉,今天又没时间了,明天吧。
TOP
24#

Kiri Te Kanawa/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George Solti (Decca)

[upload=jpg]Upload/2004122816292047257.jpg[/upload]

1961年索尔第与皇家音乐厅乐团在DECCA录了一次M4,女高音是Sylvia Stahlman,维尔金森的发烧录音,但艺术表现力却不如录音来得优秀。20年后,索尔第与亲兵芝加哥乐团再次灌录了这部交响曲的数码录音。索尔第的演奏已然不象早年那么生猛,动态压缩不少,这是一个温暖、充满人情味的演奏。第一、第二乐章的速度都较早年放慢了,索尔第营造出的是一种充满爱心、人情味的纯真气息,谐谑曲乐章的木管与独奏小提琴的Trio演奏得非常甜美,这里可以听出以铜管出名的CSO小提琴也有杰出表现。但整个第四乐章显得动力不济、对比不足,开头很动人(这里的大提琴真是美得迷人),索尔第在乐章的发展部中不恰当地不时加力,造成乐章的高潮来得过早。独唱是Kiri Te Kanawa,由于卡纳娃太过努力地为了表现童真,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当然,录音还是Decca的一贯好。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25#

Judith Raskin/Cleveland Orchestra/George Szell (CBS)
[upload=jpg]Upload/2004122821274864303.jpg[/upload]

塞尔1966年的这个马勒第四,简直就是马勒乐迷的“不灭名盘”,CBS/Sony已经从LP时代开始就已经多次将它再版。听这张唱片,你会立刻觉得塞尔棒下的克里夫兰乐团,其技术水平及状态之佳,可能在录音史上无出其右的了。在这张唱片里,你可以听出乐队的每一声部,无论发音和划句都整齐得如一人在演奏,连弦乐的揉音都如同出自一人,乐曲里多处的速度变化自然天成,近百人的大编制乐队竟没有一丝一毫的偏移,这是塞尔通过什么方法训练成的啊!塞尔表现出高度的权威性和自信性,乐队达到了极高的紧密平衡性,乐曲的最细微处都毕现无遗。塞尔素以铁腕统治乐团著名,这张唱片里尽管你听不到如瓦尔特般的温暖人情味,带有丝微凉意,但那种整齐划一的1/16音符所带来的听觉享受是别处无寻的。塞尔的这个演出尽管是出自精准的计算和严格的乐队训练,但全曲听来绝无人为刻画的成份,浑然天成,音乐有充沛的生命气息,节奏生猛。第一乐章在塞尔的结构性的铺陈下,呈现出一幅迷人的、变化多端的立体景象。谐谑曲活泼轻快,木管的演奏富有戏剧效果,烘托出温暖的感人气氛。慢乐章的影响别具一格,弦乐组透明、丰满,呈现出一种富有光泽的肌理。此后塞尔逐渐构架出一俱巍峨高耸的大厦,其冷静的火力,实在少见,每每听到第四乐章此处,都大觉过瘾。Judith Raskin有着纯净的声线,娇柔而不造作。这张唱片还胜在录音上,可以称得上是塞尔/克里夫兰在CBS的最佳录音了,清洗而温暖。Sony的两次CD再制音响都保持了极佳状态。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26#

可能就是吧。
不过,马勒少了布鲁诺-瓦尔特总有人觉得不完整吧,正酝酿续写最后的瓦尔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