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卡洛》 [复制链接]

查看: 9768|回复: 39
1#
威尔第的中期歌剧《唐.卡洛》在他的全部歌剧创作中无论从场面、曲折且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还是众多极富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来说,都是属于重镇级的扛鼎之作,也是极富野心之作。歌剧改编自德国诗剧作家席勒的同名剧作,属于当时盛行于欧洲剧坛的大歌剧风格。从某种角度来说,《唐.卡洛》是这位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家最伟大的一部歌剧。之所以说《唐.卡洛》是一部野心之作,首先是故事内容过于庞大(这部歌剧差不多是将两部歌剧的内容挤在一部歌剧的躯壳之中。其次在于这部歌剧中充满各种各样的感情:男女之间、朋友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国与国之间,以致教会与世俗国家之间的矛盾、感情纠葛,而所描绘出来的深刻、感人和震撼程度,更是威尔第歌剧中最出色的一部。其中有几样情感体会其实是威尔第自己感同身受的:一个孤独的、同儿子关系恶劣的父亲(威尔第生有一个不肖浪子),一个受教会严重控制的无能君主及无能国家(指樊第冈对意大利的控制和十九世纪意大利的日渐衰落),受压迫的人民和对自由的向往(十九世纪意大利各地此起彼伏的自由党人起义、革命遭到镇压,威尔第本人长期政治上受到审查、迫害,本人也是一位同情自由主义的绅士)等等,所以自威尔第笔端流出这么多刻骨铭心的乐章。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分享 转发
TOP
2#

[upload=jpg]Upload/200471313324654451.jpg[/upload]

功德圆满的PAPPANO现场版
终于在1996年,《唐.卡洛》在首演一百三十年之后,再度回到当初向作曲家委约此部歌剧的巴黎,同時这阕歌剧终于也再度有机会以它原始的法文五幕版本來演唱。想让《唐.卡洛》再度上演并不是件小事,在这个九六年的新制作中,瑞士籍的导演Luc Bondy乃花了一番心思,在Chatelet剧院中完美地呈现出來,这也就是本片录音的所在地点。后來这个制作就搬到英国柯文特花园剧院去演出,隨后又在布鲁塞尔、里昂、尼斯等地的歌剧院上演。这一份跨国际的大型制作,卡士當然也是非同小可,汇集了当今剧院运作方面的佼佼者共聚一堂。有了這些人的帮助,他将威尔第原先所要求的丰富布景搬上了舞台。至於演唱卡司,更是當今歌劇界,所能期待的擅唱法语歌剧的最頂尖組合。Robert Alagna除了被誉为"第四大男高音"之外、更是法文歌剧复兴的最大希望,声音圆润、清新,从感情表达方面可以说直逼当年的Vickers,终幕与伊丽沙白告别那场唱来情绪饱满,令人动容。老将Jose Van Dam和Thomas Hampson搭配,让这个珍贵的版本愈加灿烂动人。值得大书特书的是这里的艾玻里,Waltraud Meier这位当时的拜罗伊特新贵,在这里演来除具有美好的扮相和声线,更具有这个难得的辛辣和阴柔。Karita Mattila的伊丽沙白在排行榜上应该占据前几位。这个于法国夏特雷演出的《唐.卡洛》,除了坚持使用最原始版本的法文演唱外,同時也将由安德魯.波特在二十年前发現的那些经威尔第80年代修订后遗失的部份加进去。这份重建的新谱是由指揮Antonio Pappano所完成,经由这样的重建,這个作品获得彷彿全新的平衡与深刻,人物更丰满,剧情更流畅,而戏剧性也更强烈。

〔…这个版本更确切地掌握了对这个作品诠释、在情感与戏剧张力上极重要的起伏及渲染,在《唐.卡洛》的录音目录上,它是划时代的标志。〕--《留声机》杂志  一九九六年二月〕
TOP
3#

哈哈,版本比卖CD还多
TOP
4#

李源 在 2004-7-13 22:14:21 发表的内容
哈哈,版本比卖CD还多



收藏无穷尽之时啊!
TOP
5#

yilinliulin 在 2004-7-13 13:34:15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471313324654451.jpg[/upload]

功德圆满的PAPPANO现场版
终于在1996年,《唐.卡洛》在首演一百三十年之后,再度回到当初向作曲家委约此部歌剧的巴黎,同時这阕歌剧终于也再度有机会以它原始的法文五幕版本來演唱。想让《唐.卡洛》再度上演并不是件小事,在这个九六年的新制作中,瑞士籍的导演Luc Bondy乃花了一番心思,在Chatelet剧院中完美地呈现出來,这也就是本片录音的所在地点。后來这个制作就搬到英国柯文特花园剧院去演出,隨后又在布鲁塞尔、里昂、尼斯等地的歌剧院上演。这一份跨国际的大型制作,卡士當然也是非同小可,汇集了当今剧院运作方面的佼佼者共聚一堂。有了這些人的帮助,他将威尔第原先所要求的丰富布景搬上了舞台。至於演唱卡司,更是當今歌劇界,所能期待的擅唱法语歌剧的最頂尖組合。Robert Alagna除了被誉为"第四大男高音"之外、更是法文歌剧复兴的最大希望,声音圆润、清新,从感情表达方面可以说直逼当年的Vickers,终幕与伊丽沙白告别那场唱来情绪饱满,令人动容。老将Jose Van Dam和Thomas Hampson搭配,让这个珍贵的版本愈加灿烂动人。值得大书特书的是这里的艾玻里,Waltraud Meier这位当时的拜罗伊特新贵,在这里演来除具有美好的扮相和声线,更具有这个难得的辛辣和阴柔。Karita Mattila的伊丽沙白在排行榜上应该占据前几位。这个于法国夏特雷演出的《唐.卡洛》,除了坚持使用最原始版本的法文演唱外,同時也将由安德魯.波特在二十年前发現的那些经威尔第80年代修订后遗失的部份加进去。这份重建的新谱是由指揮Antonio Pappano所完成,经由这样的重建,這个作品获得彷彿全新的平衡与深刻,人物更丰满,剧情更流畅,而戏剧性也更强烈。

〔…这个版本更确切地掌握了对这个作品诠释、在情感与戏剧张力上极重要的起伏及渲染,在《唐.卡洛》的录音目录上,它是划时代的标志。〕--《留声机》杂志  一九九六年二月〕


Pappano在EMI CLASSICS的唱片,无论是歌剧还是其他,都非常出色。
张张都要买了。
TOP
6#

据说,现在MYTO唱片公司又除了一个1948年Fischer-Dieskau初出道演歌剧时的《唐.卡洛》现场录音,期待中.....
TOP
7#

       .......幻想…….
假如由维斯康蒂执导,Coreli、Callas(不管她演伊丽沙白还是艾玻里)、Christoff、Gobbi、Ghiaurov加盟,卡拉扬指挥他的70年代亲兵柏林爱乐(1962年就差点成就了这个幻想)………
TOP
8#

[upload=jpg]Upload/200471313305791431.jpg[/upload]

MUTI的现场
下面是一款宝贵的现场实况录音,由R.Muti指挥的斯卡拉五幕意语版。在一部歌剧中,作曲家往往只写两个或三个有“唱功”的角色,其他人则多是龙套。而威尔第的《唐·卡洛》中,放开嗓子唱大段咏叹调的演员,竟达五个至多。在这套CD唱片中的唐·卡洛就是由帕瓦罗蒂扮演的,飞利普二世由S.Ramey扮演,伊丽沙白由戴西N.Dessi扮演,罗德利哥由Coni扮演,艾伯利公主由D’lntino扮演。五位新老名角同时登台,确实很值得仔细欣赏一番。92年的帕瓦罗蒂,正是炉火纯青的时候,绝不是紫禁城舞台上的这付‘模样’,全剧从头到尾嗓音饱满,充满激情!每一个乐句都表现的很到位。高音也都个个漂亮;虽然是实况演出,却演唱的非常细腻。这一套CD唱片,确实展示了帕瓦罗蒂的风采,一定会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扮演飞利普二世的Ramey,虽然是个嗓音偏高的男低音,没有Ghiaurov那么浑厚,却唱的十分动情。在三幕一场中,他那朴实而流畅的音乐,饱含着哀怨,把那首著名的咏叹调“她从没爱过我”,唱的很感动人。扮演罗德利哥的Corni,是一位标准的男中音,特别是在三幕二场中,他来监狱探望卡洛时唱的那首著名的“我再次拥抱你”,整首咏叹调,特别是在受到致命的死伤后,他都唱的很动情;嗓音也很漂亮。而两位女主角,伊利沙白皇后和艾伯利公主,都是比较难唱的角色。女高音伊利沙白的嗓音要具有相当的戏剧性。而女中音艾伯利在三幕中的那首咏叹调“唔,命中注定”,结尾时要求用大音量连续两次冲击高音降B,确实难度很大。女中音演员的嗓音在此夭折的不乏其人。但这两位女主角都具备了威尔第式的噪音,并且唱的都很辉煌!至于Muti的指挥继承了斯卡拉的传统,富有戏剧张力和必要的高潮节点。
[em26][em26][em26][em26]
TOP
9#

[upload=jpg]Upload/200471313362540055.jpg[/upload]

在此之外,我尚未见到的最充满向往的演绎是:Giulini1958年在柯文特花园歌剧院指挥的《唐.卡洛》,是剧记载的历史上最盛况空前的演出,卡士也空前绝后:Christoff和Gobbi继续扮他们的不可替代的菲力普二世和罗德里戈,荷兰女高音Brouwenstijn唱了她的伊丽沙白,Jon Vickers唱了最富英雄性、内心最复杂、痛苦的卡洛,Fedora Barbieri唱了一个令人同情怜悯的艾玻里。除了卡拉扬,朱里尼应是最能表达威尔第灵魂的指挥了。

[em26][em26][em26]
TOP
10#

[upload=jpg]Upload/20047131194195079.jpg[/upload]

索尔第热不起来
这套1965年的制作是众多录音中第一个五幕版本,歌唱家也是一时之选,但他(她)们未必适合他(她)们所担纲的角色。Carlo Bergonzi是卡洛的典范,显示出优美的风格;但Tebaldi似乎过于成熟了,听来似乎象是卡洛的母亲而非情人,但在歌剧的后半段,苔巴尔第慢慢入戏,“Tu che le vantia”即能显现出Tebaldi伟大之处。Fisher-Dieskau的罗德里戈,具有他演的大多数歌剧的通病,设计过于小心翼翼,不甚感人,而且,对于演唱意大利歌剧他也的确不能得心应手。Grace Bumbry比起其他艾包力演绎者明显逊色。整个卡士最出色的,是唱菲力普的Nicolai Ghiaurov, Ghiaurov是继Christoff后直至今天最重要的菲力普二世演绎者。他或许不象Christoff那般那么着重内心体验的戏剧矛盾的表现,但仍是一种含蓄的感人演绎。Martti Talvela亦成功地演绎了一位最骇人的大裁判官。只有Solti的演绎,却始终陷于让人难以忍受的松散,缺乏张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