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天收到了一个炸弹邮包!!! [复制链接]

查看: 15811|回复: 94
71#

这个禁令是什么时候发布的?
TOP
72#

petershao 在 2004-5-24 13:19:33 发表的内容
阿龙 在 2004-5-23 16:11:10 发表的内容
看来还是你发烧


事实上还是你发烧。




你们真的确实非常发烧。
TOP
73#

阿龙 在 2004-5-22 12:06:45 发表的内容
我发现我根本不是什么“发烧友”。
首先我对器材一点也不敏感。我挑选器材只注意大的原则,就是音色。只要这套器材的音色达到了我的要求,其它的东西我一点也不在乎,我从来不会在听音乐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到什么低频的控制力、高频的延伸之类的细节上,因为这会破坏我对音乐的关注。
同时我这个人很懒。有些好事之人拿着一根电源线或者信号线什么的,来我这里想做个对比,以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别。我并非完全不认同线材的作用,但是我觉得这很麻烦。我懒得把器材移来移去,懒得把线插来插去。我宁可将就一点听也不想把功夫耗在这上面。
所以我买线的时候根本没怎么考虑搭配和对比。有人让给我两条忠实信号线,价格很便宜,我接上去一听,觉得OK了,付钱。后来有人提醒我会不会是假线,我说我对它的关注到此为止了,就是假线我也不再换了。
后来我以为自己至少是软件发烧友。我在收入只有不到2000的时候(持续到前年)也敢手不软地买正版CD。可是我现在对这点也开始怀疑起来。因为我这人不太挑版本。一般来说我首先喜欢的是这个曲目,正常情况下不是太坏的版本都能满足我的要求。我不会像某些人如果没有听到最佳版本就像有个心病。当然,我特别喜欢的曲目,也会买多几个版本,找一找“最佳”,并在心情好时拿它们作个比较,通常这类曲目是小提琴类居多。这种比较对我而言也是偶尔为之。至于同一录音同一演绎之间不同版次的比较,我则一点兴趣也没有。并且还加上经济原因,我更喜欢买廉价版纸盒环保版,也买过一些鸭绿江。同时我也很倡导大家都来买一些以减低一点家庭负担。音乐应该带给我们快乐而不是负担。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大款,这话就当我没说过。
所以我也不能算什么软件发烧友。
那么我算什么呢?爱乐者?说起来有点做作的样子,但我勉强能往这靠一点。因为我听音乐的时候的确很快乐。我听音乐的时候不会做别的事,很少把它当背景。我坐下来听的时候很用心。但是我也很随意。比如歌剧,我连剧情都懒得去搞懂,(肯定又要挨MOKA骂了)但是这不妨碍我从中得到快乐。
也许要特别申明一下--这里的人都比较敏感,而我又不想得罪人--我绝非对硬件和软件发烧友有任何偏见,反之,我对特定人群的某种执着与追求完美一直抱有极大的崇敬,只是我自己身上的堕性使 我做不到这点。同时我还比较害羞(没想到吧)别人要说我是个“发烧友”我会脸红。我觉得这至少对我来说不是溢美之词。我不想当一个“发烧友”。




坦诚和真实地说话其实很不容易。我知道龙兄这次不是在说笑话,也不只是想说明他的与人不同。当一个人有意识并且有能力把生活的表皮一层层地扒下,剩下的就是真实和坦诚了。这样做有好,也有不好。

好处是,赤裸的总会吸引人。

不好之处则是对自己。把任何事情都要剖析到赤裸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你会想得越来越多,做得越来越少。这也许是成熟,也许是衰老。

再说发烧。每个人都会对它有自己的定义。而对于我,发烧就是一种命运。

我从小在军营中长大。文化大革命时,几个文艺团体的人被集中到了我们的大院进行思想改造。革委会领导让这几个团的人组织了几套人马每天在部队的礼堂给广大的工农兵群众演样板戏,算是对党的再教育,又红又专的成果汇报,其中就有带管弦乐队的[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

对一个只会调皮捣蛋的孩子来说,那段时间真是充满了新奇。我整晚整晚地坐在乐池边听啊,看啊。什么是管弦乐队,什么是芭蕾,故事讲的是什么,我全不懂,就是好奇,喜欢。幼稚敏感的神经承受一次次巨大强烈的震撼。每次早早地混进去,找个不碍事的地方看乐队操练,演出完了也舍不得走。就这样,我连续看了20多场能代表当时中国交响音乐水平的演出,这个经历催化了我发烧的萌动。换了现在这个时代,有如此经历的人,IQ稍高点儿就是郎朗,稍低点儿起码也能混个舟舟。

之后的很多年,好像就再没听到能吸引我的管弦乐,我指的是除了[国际歌]、[大海航行靠舵手]一类之外。直到伟人们相继过世的那一年,我这个农民忽然听到了[G弦上的咏叹调]。在当时,没人能意识到那音乐对我们(发烧和不发烧的)意味着什么,我只是又感到了曾有过的新奇。

自那以后的年月里,我在一次次的新奇,喜悦和兴奋中听到了,读到了记录在不同材料中的真正的西方古典音乐;一次次同样震撼心灵的生活经历使我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音乐中蕴含的一切。然而,我只知道感受音乐是美好的,并不知道这感受是可以拿出来与人分享的,和人交流的,向人炫耀的,跟人争论的,直到我在虚拟世界中遇到了HiFi168并做了我所能做的一切。

现在怎么样呢?我对音乐不狂热,不盲从,不功利,不执著。可说实话,我已经离不开这个论坛了。在论坛中,对同一件事物有那么多的标准,对同一首乐曲有那么多的感受,对同一个问题有那么多的解释,对同一个人有那么多的评价,对同一句话有那么多的理(误)解。一个人不发烧到一定程度根本做不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一个人不洒脱到一定程度也根本做不到即则包容万事,离则心意自得。正因此,我佩服龙兄(心里话,谁觉得肉麻就麻去吧)。

其实,让我们发烧的不仅仅是音乐。
TOP
74#

阿龙 在 2004-5-23 16:11:10 发表的内容
看来还是你发烧


事实上还是你发烧。
TOP
75#

petershao 在 2004-5-23 16:07:27 发表的内容
我怕麻烦;听音乐的时候,我是一定要躺着听的,我很懒,向来不讲究什么皇帝位。


你应该把扬声器掉在天花板上。
TOP
76#

jazzlee 在 2004-5-24 14:23:35 发表的内容
阿龙 在 2004-5-24 12:37:50 发表的内容
有的时候,我还是个“悲观主义者”,经常冒出“人生苦短”的念头,想想人一生如此之快就过了一半,剩下那点时间还在“线”啊“摆位”啊上面不依不饶的,再留给音乐的时间就更没多少了。

同感!
小声对你说:你把MOKA兄吸引过来,让这帖更精彩,胜过置顶帖!


MOKA兄不是回贴了吗?
我很喜欢他的回贴啊。说真的,这老兄不轻易出手的,一出手就出彩。
也希望你老兄多发表一点高见,让这贴变得更加好看。
TOP
77#

阿龙 在 2004-5-24 12:37:50 发表的内容
有的时候,我还是个“悲观主义者”,经常冒出“人生苦短”的念头,想想人一生如此之快就过了一半,剩下那点时间还在“线”啊“摆位”啊上面不依不饶的,再留给音乐的时间就更没多少了。

同感!
小声对你说:你把MOKA兄吸引过来,让这帖更精彩,胜过置顶帖!
TOP
78#

曾经有个朋友(写过一本《嫁到黑非洲》,并于前两年拍成电视连续剧,但是很不好看)从非洲给我带了一个木雕。打电话告诉我时我激动得几乎晕过去。可是后来在莫斯科机场被强行没收了。她说其实就是那些老毛子看上了这件艺术品。
TOP
79#

Moka 在 2004-5-24 3:02:04 发表的内容
阿龙 在 2004-5-22 12:06:45 发表的内容
我发现我根本不是什么“发烧友”。
首先我对器材一点也不敏感。我挑选器材只注意大的原则,就是音色。只要这套器材的音色达到了我的要求,其它的东西我一点也不在乎,我从来不会在听音乐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到什么低频的控制力、高频的延伸之类的细节上,因为这会破坏我对音乐的关注。
同时我这个人很懒。有些好事之人拿着一根电源线或者信号线什么的,来我这里想做个对比,以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别。我并非完全不认同线材的作用,但是我觉得这很麻烦。我懒得把器材移来移去,懒得把线插来插去。我宁可将就一点听也不想把功夫耗在这上面。
所以我买线的时候根本没怎么考虑搭配和对比。有人让给我两条忠实信号线,价格很便宜,我接上去一听,觉得OK了,付钱。后来有人提醒我会不会是假线,我说我对它的关注到此为止了,就是假线我也不再换了。
后来我以为自己至少是软件发烧友。我在收入只有不到2000的时候(持续到前年)也敢手不软地买正版CD。可是我现在对这点也开始怀疑起来。因为我这人不太挑版本。一般来说我首先喜欢的是这个曲目,正常情况下不是太坏的版本都能满足我的要求。我不会像某些人如果没有听到最佳版本就像有个心病。当然,我特别喜欢的曲目,也会买多几个版本,找一找“最佳”,并在心情好时拿它们作个比较,通常这类曲目是小提琴类居多。这种比较对我而言也是偶尔为之。至于同一录音同一演绎之间不同版次的比较,我则一点兴趣也没有。并且还加上经济原因,我更喜欢买廉价版纸盒环保版,也买过一些鸭绿江。同时我也很倡导大家都来买一些以减低一点家庭负担。音乐应该带给我们快乐而不是负担。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大款,这话就当我没说过。
所以我也不能算什么软件发烧友。
那么我算什么呢?爱乐者?说起来有点做作的样子,但我勉强能往这靠一点。因为我听音乐的时候的确很快乐。我听音乐的时候不会做别的事,很少把它当背景。我坐下来听的时候很用心。但是我也很随意。比如歌剧,我连剧情都懒得去搞懂,(肯定又要挨MOKA骂了)但是这不妨碍我从中得到快乐。
也许要特别申明一下--这里的人都比较敏感,而我又不想得罪人--我绝非对硬件和软件发烧友有任何偏见,反之,我对特定人群的某种执着与追求完美一直抱有极大的崇敬,只是我自己身上的堕性使 我做不到这点。同时我还比较害羞(没想到吧)别人要说我是个“发烧友”我会脸红。我觉得这至少对我来说不是溢美之词。我不想当一个“发烧友”。




坦诚和真实地说话其实很不容易。我知道龙兄这次不是在说笑话,也不只是想说明他的与人不同。当一个人有意识并且有能力把生活的表皮一层层地扒下,剩下的就是真实和坦诚了。这样做有好,也有不好。

好处是,赤裸的总会吸引人。

不好之处则是对自己。把任何事情都要剖析到赤裸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你会想得越来越多,做得越来越少。这也许是成熟,也许是衰老。

再说发烧。每个人都会对它有自己的定义。而对于我,发烧就是一种命运。



现在怎么样呢?我对音乐不狂热,不盲从,不功利,不执著。可说实话,我已经离不开这个论坛了。在论坛中,对同一件事物有那么多的标准,对同一首乐曲有那么多的感受,对同一个问题有那么多的解释,对同一个人有那么多的评价,对同一句话有那么多的理(误)解。一个人不发烧到一定程度根本做不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一个人不洒脱到一定程度也根本做不到即则包容万事,离则心意自得。正因此,我佩服龙兄(心里话,谁觉得肉麻就麻去吧)。

其实,让我们发烧的不仅仅是音乐。


精辟!!
TOP
80#

阿龙 在 2004-5-25 10:54:19 发表的内容
Moka 在 2004-5-24 23:36:02 发表的内容


他说:那好吧,你就听我说说。我打了五年高尔夫,Handicap搞到76,她一个年轻女子竟然36(我实在不懂高尔夫的什么“差点”,感觉不到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handicap就是差点的意思,用于不同水平之间球员比赛时,用来计算让杆的指数。一个标准球场18个洞,标准杆则为72杆。如果那个打了五年球的“他”差点系数是76,也就是说高于标准标4杆。这是相当不错的水平了。高于标准杆越多,水平就越差。打职业比赛的选手,差点系数都是为0的,也就是说要在72杆以内。
那个年轻的“她”是36,我估计这是半程9个洞的水平,也就是说18洞为72杆的水平,0差点,可以去打职业赛了。这当然是很了不起的成绩。

龙兄比起“她”厉害得多了,龙兄是一杆进洞
(玩游戏机的时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