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收藏的一些<音响论坛>对金嗓子各时期器材评论文章发给各位.供大家参考.
第一篇对金嗓子A50的评论:
我無法抑巨的東方魅力
評Accuphase A-50後級擴大機
圖245:Accuphase A-50後級的構造不像一般日本產品,線路簡潔合理,龐大的電源供應就是它最大的本錢。
規格:純A類50瓦/八歐姆,100瓦/四歐姆,200瓦/二歐姆,橋接時200瓦/八歐姆。總諧波失真率0.05%/二歐姆,0.02%/四到十六歐姆。頻率響應20-20KHz,+0Db,-0.2dB。增益28dB。阻尼係數160/立體聲。輸入阻抗40K歐姆/平衡,20K歐姆/非平衡。S/N比110dB。靜態電流消耗別310
瓦。體積475x239x550mm。重量48.5公斤。售價:428,000元。代理商:台笙。
聲音特色:音色華麗絕美,中頻以上已無缺點,驅動能力源源不絕,播放音樂散發出如金色般使人無法抵擋的魅力。
音響二十要綜合表現:9.2。價格價值比:8(以瓦數論價格,實在不便宜)。製造品質:9.5。
宜:如果搭配Tannoy之類味道醇厚的喇叭,可能你這輩子都不用到外面買酒了。忌:我還想不出來。
試聽搭配器材:Thets Data II轉盤以v.d.H MC Silver AES/EBU線連接Vimak DS-2000,前級有Designer Audio No.2、Audio Research LS-2B,參考後級有Krell KSA300S、MBL 8010C、Air Tight ATM-2等。喇叭A1on Phalanx與Sonus Faber Amator,線材包括MIT Proline Terminator CVT平衡線,Straight Wire Virtuoso平衡線,A1on以Straight Wire Dute喇叭線做Quad-Wire四線連接。
在A-50之前他們有過一部純A類50瓦的P-102後級,價格不到A-50的一半,A-50憑什麼賣這麼貴?我們可以說A-50已經是全新構思下的旗艦級產品,它等於A-100的立體聲版,除了前面兩個傳統的大功率計改為數位式顯示外,香檳金色的面板走D無與倫比的精細作工則如出一轍。談到Accuphase的香檳金色處理,不僅早就成為他們的註冊商標,在黑白交替的流行熱潮中,也一直能屹立不搖,創造出獨特的品味。我很難用筆把Accuphase極高完成度的表面加工形容出來,總之你把它當作日本機器中的勞斯萊斯就沒有錯。Accuphase的工廠設在可遠眺富士山與東京灣的橫濱線日,據說就是要員工能充分體會山海美景,然後再融入Accuphase的生命之中,這種師法自然的精神正是其可貴之處!
啟動A-50的電源後,綠色的Accuphase商標首先從暗黑的顯示窗浮現出來,這大概是受了MCIntosh的影響吧,不過真是漂亮極了。之後左右兩個橘紅色的數位式功率表也亮起來,在頂蓋上有兩個小按鈕,可以選擇功率表每秒變動一次或保持在最大輸出記錄,也可以把它整個關掉。這個功率表的顯示範圍從0.l瓦到400瓦,橋接成單聲道時則顯示1瓦到2000瓦。Accuphase宣稱這個數位式的功率表所顯示的是「真正」的輸出功率,為了這個設計,A-50做了一塊很複雜的線路。首先從輸出級的地方做了一個感應器,把擴大機的負載情況加上電流與電壓的變化後,送到一個「4.5-Digit A/D轉換器」。這個A/D轉換器與另一個八位元D/A所提供的標準值比對後,再交由八位元的微電腦負責調出正確的數目,因為過程複雜,顯示幕與訊號間會有100ms的時間差。為什麼A-50放棄類比式指針功率表而要多花這許多成本?我想指針功率表不準確,不容易判讀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Accuphase要告訴大家這部標示五十瓦輸出功率的擴大機,在輸出兩百瓦以上時依然臉不紅氣不喘,而且的確也提供給用家一些意想不到的妙用,下文我還會說明。
強力的能量供應
轉到旁邊的散熱片,A-50每邊共有十六片特殊合成材料構成的錐狀散熱片,其中五片比較厚,中間還用一支橫柱把他們串聯起來。這種散熱片的工作效率相當高,站在機器的上方經常會感覺有股熱氣流昇騰流竄,証諸A-50的溫度,偏壓調在A類50瓦應該一點不誇張。至於散熱片的厚薄不同,主要是經過計算,避免產生「麥克風效應」式的共振。A-50的背面有鍍銠的RCA與平衡式輸入各一組,可以經由一個選擇鈕切換其中的一組或橋接。A-50的喇叭接頭是我見過除了WBT超大端子之外最壯觀的,它的軸心用黃銅鍍金,外面是非常好旋轉的大塑膠頭,A1on一大堆喇叭線很容易就能鎖好。
打開A-50厚厚的頂蓋,一個1000VA的EI變壓器和兩個容量分別為56,000μF的濾波電容被固定在一塊金屬底座上。變壓器外用一個4mm厚的鋁鑄罩子包覆起來,另外再用聚氨脂塗佈,都是為了避免外部振動與漏磁影響。A-50的輸入是平衡差動式線路,因此理想上以平衡式傳輸會獲得更好的效果。放大級採用模組化的IC線路,體積非常小,就固定在兩側線路板的氧化鋁機座上,上面再用一大塊鋁材覆蓋著,所以從外面無法看得很清楚。A-50中所有的接線與線路板都使用有Accuphase商標的OFC材質,閃閃發亮倍增一份高貴的價值感。A-50每聲道使用十對MOSFET功率晶體做推挽式放大,每一對MOSPET晶體在規格上可以做到120瓦的輸出,而A-50只用了5瓦,每一個晶體工作的負擔減輕,除了延長使用壽命外,對於工作的餘裕度也大有幫助。
從規格上來看,A-50在八歐姆負載時每邊有A類50瓦的輸出,隨著阻抗降低功率也倍增,到一歐姆時可以有A類400瓦的功率,這種線性放大說明了A-50的心臟的確夠強。歐美擴大機動輒二、三百瓦的情況下, A-50的50瓦夠用嗎?在這裡順便說明一個觀念,一般喇叭標示的阻抗是平均值,例如WATT+Puppy的平均阻抗是八歐姆,但是它某些頻段阻抗達十八歐姆,有些地方又降到一歐姆左右,因此除了KEF的「恆定阻抗」設計外,可以說沒有一對喇叭阻抗是固定的。在這種情況下功率大小常常沒有絕對的意義,每一個頻段都維持大電流的驅動力反而更能有好的表現,這就是為什麼一台300瓦的AV擴大機不如50瓦大電流擴大機來得「有力」的原因。除非你用的是某些應該劈開當村燒的怪物喇叭,否則A-50是綽綽夠用了。
華美、澄澈、自然、廣闊
此外,喇叭所標示的靈敏度也常被誤解了,特別是多單體的喇叭,一般說來效率都非常高。不過喇叭效率高並不表示它就好推,這個數值只說明了在一定功率推動的情況下它可以發出多大的音壓。試用A-50時,借助著它的功率表,我發現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在雜誌社的試聽室,我用Accuphase DP-90轉盤加DC-91數類轉換器,不經前級直接連結A-50,然後推動效率高達92.5dB的JM Lab旗艦Alcor。播放某些耗費電流的低頻樂段,A-50顯示瞬間功率超過200瓦,平常的工作也不低於三十瓦。回家後,我用A-50推動效率87dB的A1on Phalanx,結果在一般音量下,A-50都只在十瓦以下工作,爆棚瞬間也僅在七、八十瓦左右。這告訴大家,效率高的喇叭雖然用小功率擴大機就可以爆到面無人色,但不等於可以得到無壓縮的動態與良好的控制力。同樣的,小功率擴大機只要心臟夠強,餘裕度夠大,就不用擔心它推不推得動的問題。
在使用A-50的期間內,曾經和Krell、MBL、Air Tight等幾部後級比較過, A-50的極低不如Krell,極高略遜MBL,中庸的個性反而比較接近Air Tight。這幾部頂級擴大機各有優點,不過整體表現卻以AccuPhase最能打動我心!「華美、澄澈、自然、廣闊」這八個字足以說明AccuPhase A-50的迷人之處。我們對後級擴大機所要求的驅動力、平順程度、質感、低頻控制力、音場呈現、細節與透明度,A-50幾乎無一不善!以驅動能力而言,它毫無問題,唱爆棚時足以讓音壓震破耳膜而仍悠游自在。質感嘛,A-50就像它的香檳金色外觀一樣,處處充滿精美細緻的亮麗色澤與威儀堂皇的王者風範。至於平順程度,你不可能在Accuphase身上找到一丁點的贅肉,它不膨脹,也不太過精瘦,一切就是那麼自然。台灣製造雅瑟擴大機的蔡先生,由於本身也從事高科技微波器材的開發製造,因此對許多號稱Hi-End的音響都嗤之以鼻,唯有Accuphase是他認為失真最低,最值得信賴的擴大機,因此你說A-50還會不平坦嗎? Krell極低頻權威性無疑是可以傲視群雄的,但是低頻中段收放自如的瞬間反應卻不如A-50來得巧妙,事實上Accuphase已經突破日本器材在低頻表現方面的障礙,它釋放出來的能量很少人會覺得不夠。音場表現呢?使用A-50的這段期間也是我聆聽室中出現最好音場的時候,一直到最近我換用Denon DCD-S1當轉盤,Klell才拉出和Accuphase一樣漂亮的舞台深度。細節與透明度就不用說了,A-50鐵定是當今最高標準之一,尤其吸引人的是它有一股讓你深深投入音樂的感染力,這和我在聽日本Audio Current Partita C1前級的感受非常類似,Accuphase會讓你忘記有音響的存在,此話一點也不假!接下來就以音響二十要再對A-50作一番剖析:
音質:A-50質感可以和最好的真空管擴大機相媲美,不敢說是超越,起碼平起平坐也不會臉紅。它具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獨特光澤,既不過度豪奢華麗,也不會太平淡樸素。如果說MBL的音質像是龍蝦大餐般滿口鮮味, Krell像是飽含肉汁的腓力牛排,那麼Accuphase就是沁涼爽口的海鮮水果吧,味道一樣甜美清嫩卻不會油膩。我並不認為這是刻意雕琢的人工甘味,六月底庫特‧馬舒/紐約愛樂在國家音樂廳的表演你去欣賞了嗎?A-50重播弦樂的質感,已經有七八分現場的優美與真實,相較之下其他擴大機的真實程度都還不夠好。
音色:在春天到過日本京都的人,往往會被漫山遍野到處盛開的八重櫻與吉野櫻給嚇一跳,當輕風拂過,落櫻彷彿在眼前勾劃出一幅白裡透紅的絕妙彩繪。對了,Accuphase A-50的音色就像片片飄零的櫻花一樣,美麗得無可挑剔。
高中低頻的量感分布與控制力:Accuphase不是十分妖艷,刺激而招人側目的花蝴蝶,它是讓你好好坐下來享受音樂的。所以A-50的高頻並非無止無盡,直衝雲霄的類型,但是它的延伸仍然相當好,而且邊角都仔細修飾打磨過,找不出任何銳利不平整的地方。真空管機經常在高頻的泛音結構要比晶體機好很多,聽小提琴時溼潤的程度特別明顯。 MBL和Krell各用不同的方式讓小提琴顯得比較細緻唯美些,但是A-50除了美之外,還有管機的溫暖與實體感,這方面的表現它超越尋常晶體機多多。中頻的地方A-50保有非常輕鬆的特質,它絕不太過飽滿而有音像北開的情形出現,更不會太過凝聚而顯得緊張。Opus 3的兩張民謠錄音(CD7706/CD7917),A-50播放出來的人聲會讓你興起把歌者一把抱住的衝動。Accuphase的低頻則和高頻一樣精彩,只要你不要求坦克車般的震撼力量,A-50低頻的衝擊力與快速的反應,保証會使許多人瞠目結舌:這是五十瓦的後級嗎?Hayden Wayne的「非洲」交響曲(Newport NPD85569),A-50把不斷咆哮的定音鼓播得結實有勁,鼓槌落下的點與隨後洶湧的震波一清二楚,震天憾地的動態只比Krell差一點點。
音場表現:無話可說,尤其是舞台的深度,比其他擴大機更遠而且邊緣更明確。原來我認為Krell在營進音場方面已有一套,接上A-50後才知道人外有人,不知道是否日本發燒友的喇叭都離牆較近,相對的日本器材深度表現就特別傑出。(Accuphase與Denon的數位器材也都有這種傾向)而難能可貴的是A-50呈現的音場不會大而無當,舞台上樂器分布的情況非常充實,這比一些虛無飄渺的音場要有血有肉得多。
聲音的密度與重量感:密度感極佳,大型管弦樂的綿密黏滯已臻上乘,這使得A-50播放的樂器具有很高的像真度。整體的重量感不若Krell那麼澎湃壯闊,如果將Krell比作四平八穩的賓士車,那麼Accuphase就像BMW,靈活輕巧的操控性足以彌補其缺憾。
透明感:許多日本器材的透明感都有相似之處,他們不特別火熱耀眼,但是乾淨、純潔的程度相當討人喜歡。好像夏天吃冰過的西瓜一樣,A-50的透明度帶有心平氣和的沁涼感,因此全頻段聽來都很澄澈。高山上有些清可見底的湖泊,水裡的魚蝦綠草隨波而動,看在眼中是一種莫大的享受,A-50的透明度就好比那一泓清水。
層次感:一極棒!「麥田之歌」(Proprius PRCD9093)或金弦試音碟的第八首(PRCD9075),都是非常動聽的合唱音樂,用來試音場的層次感也很合適。A-50不僅可以讓你清楚的看到合唱團前後排位置,每個發聲點也都有很好的共鳴實體感。Telarc由史拉特金/聖路易交響樂團演奏的弦樂(CD-80059),最後一首「Danny Boy」就像面照妖鏡,能夠把各部弦樂抽絲劉蘭般的分離出來者,器材的實力必然不同凡響。A-50把多部的旋律線從混沌中明確規劃區隔開,連位於右後方最難表現的低音大提琴都活了過來,這種層次感也是無可挑剔了。
定位感:水準之上。Accuphase並沒有讓音像有特別浮凸的感覺,但是它的定位絕不模擬兩可,越是大編制的管弦樂或大音壓時,越能體會A-50這方面的好處。
活生感:劉總編非常喜歡Goldmund擴大機因為飛快速度所造成的活生感,如果以Goldmund或Spectral當標準,Accuphase並沒有超越他們。但是和Krell、MBL比起來,A-50卻有一種音樂隱然而動的韻律,它讓罐頭音樂與現場的距離拉得更近,也使演奏者與聆聽者的心里交流更沒有阻隔。
結像力與形笛感:接近滿分標準。在廣闊的舞台上,A-50非但把每件樂器的音像都凝結得很精準,而且密實的程度很高。 MBL的音像也很精準,不過有時會失之骨感;Air Tight形體感很實在,但聚焦不夠銳利,A-50兼有兩者之長卻把缺點除掉了。
解析力:日本器材一向都具有顯微鏡般的分析能力,Accuphase自然也不例外,許多老錄音拿出來重新播放,會懷疑以前是不是真的聽過了。Peter、Paul &Mary的現場音樂會錄音(Warner Bros.1555-2),除了三度空間感特別好,三個人融洽無間的演唱表情與自然的身體移動,在A-50的詮釋下都無所遁形的一一出現。
速度感與暫態反應:如果Goldmund是保時捷,那麼Accuphase就是BMW,由靜止到百公裡的加速度後者雖然稍遜,但是中段以後彼此的差異就不大。有一張Denon的測試片(GES-9515),裡面的爵士樂錄音可以用誇張兩個字來形容,不過鋼琴與鼓鈸的敲擊用來觀察暫態反應卻非常理想。我並不覺得A-50有任何遲滯之處,相反的銅鈸激起的空氣嘶鳴與銀光蕩漾的金屬破裂聲,它都濃冽得動人心弦。
強弱對比與動態對比:這似乎是A-50的拿手好戲,它推A1on時強弱對比絲毫不輸給300瓦的Krell KSA 300S,只在小音量時低頻的豐潤程度略遜一籌;因此顯得不夠大方。動態對比A-50則有相當驚人的表現,它與我最近聽過同樣是50瓦的Denon PMA-SI相比,差距之大會嚇人一跳!Opus 3的「Test Record 3」標明是為測試動態的,但裡面很少有爆棚樂段,我們不妨把它當作量測對比幅度的工具。無論是吉他的撥弦,管弦樂由靜止的瞬間到合奏齊鳴,A-50的勁道與衝擊力都會令人刮目相看。
樂器與人聲大小比例:中庸合宜,在正常的系統上不會有蓬鬆放大或緊縮的問題。
樂器與人聲的質感、空氣感:新舊錄音都好,透過Accuphase來播放,總是會蒙上一層富麗堂皇的金色質感。人聲也許不是最醇厚的,輕鬆而千變萬化的表情卻煞是迷人。薩克斯風吹奏時除了管壁空氣流動帶來濃郁的金屬味外,非常好的解析力甚至讓你感到口水四濺。小提琴獨奏琴弦交錯的細微波動,還有瑰麗無比的色澤,A-50通通都有。
細節再生:只要你的週邊系統夠好,A-50可以把錄音中九成以上的細節再現o。Audiofon編號CD72033的亞倫羅桑小提琴演奏,第十首是非常動聽的「祈禱者」, A-50把類比母帶上的嘶聲全頻段(不是只有高頻部分)表現出來,而小提琴左手揉音的細節就更不用說了。
空間感:絕佳!不同的唱片有不同的錄音空間,某些擴大機聽起來會差不多,A-50則明確指出其中的差異。以Telarc的錄音為例,A-50非常卓越的三度空間表現,經常讓我有回到國家音樂廳的錯覺。
整體平衡性:由極低到極高沒有特別突出飽滿的地方,堪稱增一分太肥,減一分又太穫。
器材個性:曾經得過日本天皇國民賞的棒球選手王貞治,他在球場上金雞獨立握著球棒時,看不出有特別勇壯的地方,但是擊球瞬間優美的弧度與猛爆的勁道,正是力與美的最佳寫照。下了球場,他同樣又是一派彬彬有禮,茶道書法樣樣精通。這樣動靜皆宜的個性,用在Accuphase身上也非常合適。
搭配上的建議:我用A-5。推過JM Lab Alcor,聲音明朗而飽滿;推A1on時厚實開揚;推Amator則濃得可愛。因此可以看出,Accuphase的個性並不強烈,喇叭本身的影響要大過它許多,也可以說,A-50的搭配幾乎不必顧慮。當然,要想讓它有最好的表現,我想Accuphase的前級還是最佳選擇,如果再加上他家的數位系統,不聽聲音光看那一片金光閃閃…我實在不敢再想下去了。
這是我第一次給音響器材這麼高的評分,真有這麼好嗎?聽完之後我有股衝動想掏錢買下來,你說它好不好!考慮它的瓦數/價格比,的確是不便宜,以Jeff Rowland 9的聲音表現可以賣一百多萬台幣,相形之下Accuphase A-50還算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