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最喜欢的三位指挥大师(内容已更新) [复制链接]

查看: 26921|回复: 166
41#

小松 在 2003-9-15 0:47:02 发表的内容
听立体声的唱片也这样吗?听CD怎么办,找个单声道扩音机?
你朋友的例子正好说明录音对音乐的影响之大,要不他为什么一定要把立体声改成单声道来听呢?只不过他对音响追求与大多数人背道而弛罢了。

你不知道吗,CD也有很多是由单声道转录的。你应该没听过单声道唱头的音色,所以说了也白说。
TOP
42#

dr kuang 在 2003-9-14 13:13:55 发表的内容
我一向的观点是对于唱片来说,录音哏音乐密不可分。

YES。
TOP
43#

克兄说我很年轻,我很高兴,真希望自己永远20岁,哈哈。
的确,单声道时期有为数不少的演绎艺术水准很高,更有一些伟大的演绎至今未能超越,许多资深的乐迷津津乐道、孜孜以求。但DX们在推荐入门曲目时都把这些历史名演排除在外,使这些“瑰宝”不能为更为广大的乐迷中传诵,其罪魁祸首就是拙劣的录音水准。
年代久远的古画,我们决不能任其色彩斑落下去,一定要“修旧如旧”,才能永久的“瑰宝”下去,否则我们真要忽视她的价值了呢。
TOP
44#

小松 在 2003-9-14 23:11:45 发表的内容
克兄说我很年轻,我很高兴,真希望自己永远20岁,哈哈。
的确,单声道时期有为数不少的演绎艺术水准很高,更有一些伟大的演绎至今未能超越,许多资深的乐迷津津乐道、孜孜以求。但DX们在推荐入门曲目时都把这些历史名演排除在外,使这些“瑰宝”不能为更为广大的乐迷中传诵,其罪魁祸首就是拙劣的录音水准。
年代久远的古画,我们决不能任其色彩斑落下去,一定要“修旧如旧”,才能永久的“瑰宝”下去,否则我们真要忽视她的价值了呢。

原来你说的是:推荐入门曲目。对入门者这自当别论,刚入门的爱乐者,发出你这种论调一点不奇怪。还有千万别以为广为传诵的就一定是好东西,“瑰宝”的出现是需要眼光的,不是靠数量。《还珠格格》够好看的吧?万人空巷!它能是什么宝呢?霍洛维兹弹的老柴《第1钢琴协奏曲》,录音是拙劣了点,但又有谁怀疑她的艺术成就呢?
古画一定要“修旧如旧”?“荣宝斋”的老师傅听了这话真不知道该是什么心情。
TOP
45#

我比较喜欢阿巴多的风格。
TOP
46#

小克 在 2003-9-15 0:28:35 发表的内容
我只知道我有一朋友,在听LP的时候,经常动用的是左边那支单声道的唱头,而右边的立体声唱头基本很少动。但他从不堵上一只耳朵听。

听立体声的唱片也这样吗?听CD怎么办,找个单声道扩音机?
你朋友的例子正好说明录音对音乐的影响之大,要不他为什么一定要把立体声改成单声道来听呢?只不过他对音响追求与大多数人背道而弛罢了。
TOP
47#

只作为讨论性质来谈,对于老柴一钢,如果只听录音,我感受不到霍—托的演绎比DG李—卡的演绎有何超越之处。对于这个录音的伟大,我更多地是从阅读得知,暂时还没有从唱片感受到的修为。
TOP
48#

如果立体声技术早诞生十年,富特文格勒的贝多芬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响宴”?我们永远不会得到答案。你可以做到是:找一张你认为演绎、录音具佳的作品,堵上一只耳朵听,会怎样?——试试看!
上天赏赐给我们两只耳朵,呵呵。
最后编辑小松
TOP
49#

小克 在 2003-9-15 0:52:30 发表的内容
你不知道吗,CD也有很多是由单声道转录的。

我更知道绝大多数CD的录音是立体声的,而且以后肯定会更多。
TOP
50#

小松 在 2003-9-15 23:15:04 发表的内容
我更知道绝大多数CD的录音是立体声的,而且以后肯定会更多。

翻开你的CD背面看看,统计一下数量,是DDD和4D的多还是AAD和ADD的多,如果你的CD大多数是前者的话,那我们就没什么可以交流的了(对音乐欣赏的理解和兴趣都不一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