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最喜欢的三位指挥大师(内容已更新) [复制链接]

查看: 26922|回复: 166
31#

peregrine 在 2003-9-13 23:11:39 发表的内容
就我拥有的唱片来说,喜欢瓦尔特、切利比达赫、小克,至于老富,只可惜他的录音基本上不是立体声的。

是听音乐,不是听立体声。
TOP
32#

我一向的观点是对于唱片来说,录音哏音乐密不可分。
TOP
33#

我最喜欢:富特文格勒、切利毕达克、瓦尔特及克莱姆佩勒。
小克莱伯——最具个性的指挥家!
TOP
34#

我只知道我有一朋友,在听LP的时候,经常动用的是左边那支单声道的唱头,而右边的立体声唱头基本很少动。但他从不堵上一只耳朵听。
TOP
35#

就我拥有的唱片来说,喜欢瓦尔特、切利比达赫、小克,至于老富,只可惜他的录音基本上不是立体声的。
TOP
36#

“录音只是音乐的一个元素”?
我认为,录音是为了再现音乐,是手段。
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信息量丰富,录音不佳,许多音乐信息无法再现,音乐的感染力就大打折扣。
我们听的是音乐,而不是立体声?
好象是很有道理。但你要知道,对我们来说音乐就是立体声的啊!单声道音乐不能说是完整的音乐,即使她还有很强的感染力。
TOP
37#

小松 在 2003-9-14 17:32:56 发表的内容
“录音只是音乐的一个元素”?
我认为,录音是为了再现音乐,是手段。
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信息量丰富,录音不佳,许多音乐信息无法再现,音乐的感染力就大打折扣。
我们听的是音乐,而不是立体声?
好象是很有道理。但你要知道,对我们来说音乐就是立体声的啊!单声道音乐不能说是完整的音乐,即使她还有很强的感染力。

如果你真是这样看录音和音乐的关系的话,我相信你还很年轻。当然我们听音乐都希望演译、录音具佳,但不能忽略的是有很多伟大的演译都是在录音技术不大完善的时期,他们的艺术成就不能用录音的好坏来评论。有很多历史录音,她们的音色并不完美,但依然为乐迷津津乐道,是追求的目标,如果你错过了这些作品,将是可惜的。
所以我认为,音乐是艺术领域中较为抽象的行为,正因为如此一个作品的优秀与否单凭录音的好坏来断义,不恰当。就象一副古画,不能因为年代久远、色彩斑落而忽视她们的价值,很有可能这正是她成为“瑰宝”的原因。
TOP
38#

我对唱片的选择也比较倾向于小松的观点。
单声道时代的录音不能一概都说不好,大约在52年后(以DECCA开发出全声频录音技术,DG开发出33转LONG PLAYING黑胶唱片为标致),单声道录音才能达到“全频”,这时候的录音效果虽然没有立体声,但音色,动态等不少已达到现代录音的水平,基本能准确再现当年音乐家的艺术成就。在52年前的录音,频宽窄,音色干薄,母带噪音大,听室内乐还勉强过得去,管弦乐团的录音,除了能听到快慢之外,强弱对比,不同乐器的音色一概欠奉,能在这样的录音中能再现多少当时的演出效果值得怀疑,他们演出的伟大之处,可能靠传颂和想象力才能感受得到。为了自己的唱片录音效果,托斯卡尼尼晚年在听到克伦佩勒的录音,竟然凄然泪下,不但他本人,连后来无缘听到他现场演出的乐迷,都会为他生不逢时而感叹不已。
TOP
39#

dr kuang 在 2003-9-14 13:13:55 发表的内容
我一向的观点是对于唱片来说,录音哏音乐密不可分。

我一向的观点是对于音乐来说,录音只是音乐的一个元素,但不是决定性的。
TOP
40#

dr kuang 在 2003-9-15 0:26:28 发表的内容
只作为讨论性质来谈,对于老柴一钢,如果只听录音,我感受不到霍—托的演绎比DG李—卡的演绎有何超越之处。对于这个录音的伟大,我更多地是从阅读得知,暂时还没有从唱片感受到的修为。

只要你肯为了一个录音而去阅读,这本身就能说明问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