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看来我的其中一个“预言”——不能再跟您缠下去,的确是正确的。
不过我发现您读我写的东西,理解得有错误,所以最后一次向您指出来,请您一定仔细看看:
1. 我这次仅对Maksim开刀,他弹钢琴的确弹得不好,很一般很一般。对于这个我绝对有发言权,不怕告诉您,我习琴已经17年了,各种风格的我基本上都尝试过,各类型的演奏家也领教过,也知道听众的口味怎样、怎么弹才能更好表现出作品的精神内蕴。所以说,就不用硬撑说Maksim的音乐怎样了。
还有,演奏总是不能满足所有听众的口味的,所以就算弹流行,也要按照观众的品位从一定高度往低照顾下去,这是对艺术负责的做法;当然如果Maksim“故意”按品位从最底层开始往上满足,让听众沉迷于感官享受,并且在这里得到响应者,那么我想这个已经不属于音乐范畴而是商业策略了,更谈不上是艺术了,所以这不必讨论了。
2. 我说的某些新人不行,是有特定对象的。比如说我仅仅举了陈美、Bond、The Planets这三个例子,他们的不行,都是有事实为证的;出了这个范围,我就不敢保证了,有成功的,也不成功的,不过不成功的绝对是占大多数。我回想一下,真的说不出搞古典+流行新花样的人、组合能够撑下来的有谁,平时我都很留意个杂志的广告了,似乎都是几个月就来个“推陈出新”。
3. 我前面早已说过,并非流行里面没有知识、内蕴。我从来不敢碰Jazz、摇滚、民谣这些,因为里面涉及的背景、异国民俗知识实在太丰富了,如果不去认真地了解、学习,那么听几次还可以,但要持续地能够安心地揣摩下去,因为知识的匮乏那就很难坚持了。其他人听什么,我无权干涉;但是一位艺术家(如果Maksim算得上是的话)的真实水平、艺术修养(其实流行乐里也讲究对该门艺术的理解、感悟)等,我却有权利发表我的看法,并且通过讲道理、说事实的途径,让大家信服我说的东西。我不会因为是在网上写东西,就不认真去准备——相反,我相信我写的所有东西,就算拿给专门研究的人去看,也是相当有分量的——因为我的观点都是经过我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之后才写下来的,并非一时头脑发热、感情冲动的挥毫。
很肯定的,有相当一部分的流行乐是有很深厚的背景的,具有与古典音乐不相上下的艺术价值,也一直为各类型乐迷所津津乐道。没错,不用经过思考、学习就能够听懂的音乐,的确是一种感官上的“享受”,就像x欲对于动物一样。但是我觉得,假如认为“流行不需要学习知识,以感受为主”,那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如果一天工作累了,不想去学点音乐方面的知识,听音乐来“放松放松”,无可厚非,我也无权干涉——因为音乐本来一个功能就是让人享受,假如您承认Maksim就是这个水平,那我不会说什么;但是很肯定,假如向大众宣扬这种思想、并且夸大一个弹钢琴的成就、凭感觉说话,那么作为对艺术的负责,肯定有人会站出来反对——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社会道德所允许的。其实,就因为大众对于艺术发展的流向选择一般抓不准,所以每一门艺术分支,每个年代,每个社会里都会有相应一批人站出来以他们的实际行动指明方向(古典自然有其人,Jazz也有历代诸位大师,摇滚也有代表人,民谣那就更多了)。我不敢忝列其中,但是我觉得,我应该以我所学,尽我的一分力。
欢迎大家指出我论述中的错误。如果有朋友“感觉上”觉得其中有错,但是却说不出来究竟怎么错,那么请您先仔细考虑好。朱光潜说过,描述不出来的美,意味着并没有真正感受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