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非常发烧之旅(一)— 网友amrs家的Goldmund朝圣之旅。 [复制链接]

查看: 40428|回复: 140
41#

好DD
TOP
42#

sylx 在 2003-5-29 23:48:53 发表的内容
哎呀!“立”晒地下果d都几好洛。嘿嘿!
e版,快d讲下d声音表现啦!


听过调教唱头、唱放、电子分音,这套系统可以让人一会坐着音乐厅的前排,一会儿坐着音乐厅的皇帝位。
TOP
43#

winkll 在 2003-5-30 14:40:22 发表的内容
你好细心,或者他故意吊大家胃口。

因为还有其他人听过,故有此问。
TOP
44#

songyc 在 2003-5-31 10:42:51 发表的内容
请教amrs兄,房间这样处理完全发挥出了器材的水平吗?

当初音响室墙壁均用图片所看到木结构扩散和吸音制作高至房间和木格状天花相接.但声音极不理想.经和威信厂方咨询(当时用苏菲亚)
后,将所有天花拆除梁位外露不作处理,墙壁木结构和吸音仅拆至1米多后,声音获重大改善.以后几个用威信朋友作试音室均是房间不刻意作任何处理,均有理想效果.
TOP
45#

yabao 在 2003-6-1 12:06:30 发表的内容
高蚊----------最好的DD,不用听啦!有米搬回家就没错了。


那倒未必!
高文的功放确实是奇迹。从喇叭的设计来看,高文对瞬变较为注重,高文是不是认为低频没有方向性和没有层次?瞬变达到一定程度,低频的传真度、层次相应有所损失,这是现代发声器件普遍存在的局限。就好象小提琴不能当大提琴来演奏是同一个道理。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完美的音响系统(包括家庭环境),以现在的发声器件,将来也不会有完美的音响系统!
TOP
46#

如果我的老爸是李嘉城那多好呵。
TOP
47#

在那儿仍B&W6XX,我到楼下去接。
TOP
48#


/原廠理論精粹/

Goldmund機械接地理論
林及人/編譯

本文是Goldmund發表已久的一篇文章,原名為「The Goldmund Mechanical Grounding」,內容旨在闡述機械接地的影響與重要性。瑞士Goldmund向來是業界倡導「機械接地」著力最深的音響廠商,不但在相關理論方面已經獲得專利多年,而且在旗下產品也都可以見到實際應用的範例。雖說Goldmund的器材並非大家都有機會使用,不過其間牽涉的觀念亦可視為角錐、墊材等道具的延伸,喜愛調音的音響迷可以當作參考。


自從Goldmund T3唱臂和Reference唱盤推出之後,所有Goldmund的產品,包括Mimesis系列的前後級擴大機,都必須通過嚴格的機械參數測試 - Goldmund機械接地理論(Goldmund Mechanical Grounding Principle),方能推出上市。拜Goldmund研發工程師所發展出的「電子接地守則」經驗之所賜,經由嚴謹的機械接地結構,使得音響系統的假性機械諧振得以降至最低,以臻完美之境。而唯有與地表適當的連接,方能有效的將各環節中可能造成的諧振收納,盡可能的使其趨近於零。

有趣的實驗
為了要簡單的說明Goldmund的機械接地理論,我們常用電動刮鬍刀為例來作解釋。每當手握著電動刮鬍刀時,您可以直接的感覺到刮鬍刀機身的震動。如果想要減低這種震動,我們可以在刮鬍刀周圍包裹上軟性的吸振物質。即便如此,藉由橡膠或是軟布的包裹,對震動的吸收程度上仍然有限。倘若您試著將電動刮鬍刀靠在浴缸上,同時微微施壓,這些剩餘的微量震動便會由於浴缸與地面穩固的連接,順利的導入地表而得以排除。

電子學上的現象
電子學上的現象與機械接地是相當類似的。在器材處於不穩定狀態(Floating)之下,器材的噪音、哼聲、以及DC Offset是無法避免的,整個機械架構也會因此而容易震動。於是,我們可以嘗試著將機體與地面連接,藉以排除震動所帶來的困擾;而機體與地面的連接愈是完善牢固,相對的接地效果也就愈顯著。所有機箱內引發振動的臭蟲,在經過適當的機械接地處理加以排除之後,訊號自然就會顯得格外乾淨,就連唱頭在傳統唱片溝槽中摩擦所造成微小的機械性震盪,也可能消弭於無形。音箱中的各元件也保留原本因為振動而消耗掉的能量,進而提供了更上層樓的活生感。

光學上的現象
為了要有效的吸收震動,整個機械結構內各元件間的連接,必須保有一定的特性。如果我們忽略了其中某些元件較為獨特的個性,震動便會經由各元件間的連接而產生「反射」的現象(Reflected)。光學儀器中光線的傳導也有類似的有趣現象。當光線經由空氣進入玻璃介質,部分光線隨即產生反射現象。假使經過的路徑是二層玻璃,那麼,玻璃表面的光滑程度和二層玻璃特性,就成了決定光線反射比例的重大變因。玻璃表面愈是光滑,或者是材質相同(折射率相同),所產生的反射也就愈小。再者,由高密度介質(高折射率,低傳遞速率)進入低密度介質(低折射率,高傳遞速率),也會提供光線較佳的傳導途徑。

相對的在機械學上,震動可能因為接觸面的平滑程度或材質的特性而無法順利傳導下去。除了折射係數之外,機械阻抗也是機械工程師考量的重點之一。就好比在光學,震動可以順利的由慢介質(軟性物質,低傳導速度)傳導至快介質(剛性物質,高傳導速度)。Goldmund的圓錐角就是以這種理念為基礎而設計的,同時也考量了光學上的限制折射角度(The Limit Refraction Angle)會帶來的影響。

音響器材的音染
Goldmund的工程師群在徹底研究過多種不同器材之後,證實了絕大多數的音染是來自於器材的機械振動。至於Re-Emission所造成的喇叭本身內部的震動,以及因能量吸收而產生聲音瞬間的模糊感,機械上的電子迴路(包括器材所有零件本身)會因麥克風效應而產生一連串的震動、假性訊號和音染。這樣的效應在真空管上是可以輕易地經由耳朵判別的。由於真空管中的電壓會隨著訊號的強弱而上下起伏,因而造成真空管內部金屬部分的震動,同時也使得電極本身的諧振對聲音品質產生影響。另外,訊號衰減的時間延長(真空管器材發出空間感的來源),以及各種真空管的結構對不同頻段所造成的音染(好壞管子的分別),都是主宰真空管器材聲音的主要因素。

幾年前,這種現象也被發現在電容器上。這種所謂的電容器「聲紋」(Sonic Fingerprint)的來源,主要來自電容器內部鋁箔間的震動。絕緣層/鋁箔相對於電解質的機械結構愈強,或是聚苯乙烯與複合碳酸鹽間的諧振愈諧調,電容器也就愈適合為音響之用。而一般來說,電介質密度愈大(高電壓),音質愈佳;同時,固體鋁質電解質也較液體容易震動之電解質好得多。

在擴大機中,輸出電晶體也會產生相當程度的震動,而Goldmund的擴大機將來自輸入電晶體的麥克風效應所生成之震動,以機械接地方式予以消除。同樣的,喇叭和唱盤也可以藉機械接地,以相同的原則在聲音方面予以改善。

優秀的機械接地設計
雖然由Goldmund研發出的機械接地技術都已獲得專利,但是一般構築機械與地表良好的結合的基本理論,早已為大眾所熟知,並且已經應用至其他如大型的機械工具製造產業上,而此大型機械工具的生產則是瑞士相當重要的工業之一。

再一次強調,機器的諧振可以輕易地從電子和光學的基礎上予以消除。首先,地表與機械結構間的接合必須相當嚴謹,阻尼物質的採用也應慎重的選擇,否則接合物質會因本身的共振而產生不良的影響(例如使用鋁質圓錐體),同時能量的傳遞上和震動的排除也無法趨於完美。再者,就如我們所見到的,震動由慢介質進入快介質能有較為良好的傳送。因此,適當的選擇二種介質材料才能確保震動疏離的完美性,同時將回震傳至本體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這種作用就是Goldmund所說的「機械二極體」效應(Mechanical Diode)。如果我們將光學中的原理加以延伸,應用在音響器材上,則各個元件接合的角度必須有確切的方向性,而Goldmund所設計使用的圓錐體則有著相當於電子二極體的單向傳導功能;除此之外,角錐形角座、機械二極體、堅固而沉重的機體、震動排除箱和阻尼物質在Goldmund產品中隨處可見。誠然愈是重型機械,愈需要好的機械接地。在音響設計上有許許多多的例子可以說明,縱使是小小的改善,也會對聲音造成戲劇性的改變。

機械接地對聲音的影響
良好的機械接地不僅提供了較優異的動態表現,同時也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音染。前面已經討論過,任何的器材的機械接地可將器材本身的震動藉地表導出。對於機械接地的喇叭而言,所有可利用的能量將完全轉移到音響能量之上,使得動態表現大幅提昇。因此,妥善的擴大機機械接地不僅削減了機箱內部的諧振,同時可以預期的是,大動態的表現與具有活生感的暫態反應。

對於經驗較缺乏的音響迷來說,要聽出器材上程度較低的音染或許並不容易,但是,Goldmund器材藉著良好的機械接地,不僅提供了消費者澄澈透明的音質和豐富生動的細節,系統中各器材音色上的微妙差異也更能加以辨別。如此一來,系統上空間相位的準確度也會因此而大幅改善。■


回157期目錄
TOP
49#

rogerwewe 在 2003-5-30 11:55:49 发表的内容
我靠,严重打击国产发烧友的自尊心!太玄了,再奋斗几年才能进入HI-END呀。

如果中国人的心态都象你说的那么脆弱,那就真是中华民族的不幸了!
你这句话应该改为:“......严重激励了使用国产器材的发烧友的强烈进取心......
TOP
50#

arms大哥考虑升级音箱吗?再加个3,1+2+3
再加两台29.4ME
另外,房间处理发挥出了器材极限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