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无礼的上海TANNOY代理商 [复制链接]

查看: 12351|回复: 95
41#

diala 在 2005-1-17 17:43:43 发表的内容
同一海尔产品,A 店卖5K ,B 店卖4K 。

但是B店只有一個隨便的門面,出來招呼的老闆一問三不知,還嫌我東問西問沒水準。要看現貨沒有,得看型錄訂購。問他售後服務,他要我直接找原廠準沒錯,他這邊不提共任何服務。

A店一走進去一整排冰箱大小型號任你挑選,售貨員問他冷藏速度,還主動告知你溼度的設定與蔬果保鮮的關係。提共解說還順便插上電讓你聽聽靜不靜音。售後服務除了原廠,本店電話禮貌諮詢,範圍之類店內還有專人上門先行服務。

A店怎麼算成本,估計都賣不到B店不存貨不裝潢不請專業銷售員的價格。但我還會在A店買。沒辦法,我可不想買台冰箱送來的是暖氣,最後還不知道找誰退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提供个人的做法
去A店看B店买…….这是最美的结合!我是MBA
TOP
42#

其實這樣也好,以後大家都靠看型錄買音響。這樣買錯的人一定很多,二手市場物流暢通,一手市場重買的人也會不少,JS大賺其錢,整個市場就活起來了。

這就是美國音響市場的現狀。一舉多得!!

但這真的是消費者的福氣嗎,唉.....
最后编辑diala
TOP
43#

purplewb 在 2005-1-17 18:54:46 发表的内容
petershao 在 2005-1-17 8:36:45 发表的内容
有没有人换位思考过?如果你是JS的话。


其实生意人哪有生意不要做的?高档器材的客户相对稀少,但是利润空间较大,JS当然要看你的诚意,如果能让他相信你的诚意和购买欲望,JS没有不客气的理由,除非他不想做生意。所以,假如你一心一意听器材的优劣,而丝毫不露你的购买欲,JS自然不耐烦。
因此,提醒朋友们一定要注意与JS的沟通技巧,包括言行举止、衣着打扮等。购买价格较高的器材时,可以先打个电话预约下,第一次试听不必自带CD,试听时间不宜过长。试听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多与JS交谈,让他了解你对试听的器材很感兴趣。如果你准备下一次再来试听的话,不要忘记,一定要和他先谈一下价,让他知道你是有意向购买的。
我非生意人,但我知道,如果JS确认你是发烧友,你去他那里只有试听器材的欲望,丝毫没有购买的意思的话,那他肯定不乐意。




CAV 之流的兴旺发达就是因为 JS 们这样想!

JS 又要赚客人钱,还要客人恭恭敬敬?
TOP
44#

同一海尔产品,A 店卖5K ,B 店卖4K 。

但是B店只有一個隨便的門面,出來招呼的老闆一問三不知,還嫌我東問西問沒水準。要看現貨沒有,得看型錄訂購。問他售後服務,他要我直接找原廠準沒錯,他這邊不提共任何服務。

A店一走進去一整排冰箱大小型號任你挑選,售貨員問他冷藏速度,還主動告知你溼度的設定與蔬果保鮮的關係。提共解說還順便插上電讓你聽聽靜不靜音。售後服務除了原廠,本店電話禮貌諮詢,範圍之類店內還有專人上門先行服務。

A店怎麼算成本,估計都賣不到B店不存貨不裝潢不請專業銷售員的價格。但我還會在A店買。沒辦法,我可不想買台冰箱送來的是暖氣,最後還不知道找誰退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TOP
45#

果然是MBA,以後A店就倒光光

乾脆五個朋友一起買一張原版CD,聽喜歡其他幾個都去買盜版,划算!!

woodylee 在 2005-1-17 17:55:40 发表的内容

提供个人的做法
去A店看B店买…….这是最美的结合!我是MBA
TOP
46#

purplewb 在 2005-1-17 18:54:46 发表的内容
petershao 在 2005-1-17 8:36:45 发表的内容
有没有人换位思考过?如果你是JS的话。


其实生意人哪有生意不要做的?高档器材的客户相对稀少,但是利润空间较大,JS当然要看你的诚意,如果能让他相信你的诚意和购买欲望,JS没有不客气的理由,除非他不想做生意。所以,假如你一心一意听器材的优劣,而丝毫不露你的购买欲,JS自然不耐烦。
因此,提醒朋友们一定要注意与JS的沟通技巧,包括言行举止、衣着打扮等。购买价格较高的器材时,可以先打个电话预约下,第一次试听不必自带CD,试听时间不宜过长。试听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多与JS交谈,让他了解你对试听的器材很感兴趣。如果你准备下一次再来试听的话,不要忘记,一定要和他先谈一下价,让他知道你是有意向购买的。
我非生意人,但我知道,如果JS确认你是发烧友,你去他那里只有试听器材的欲望,丝毫没有购买的意思的话,那他肯定不乐意。


我在小城市就完全明白那些只听不買的人
基本上我店内一个月招待的百份之90的人是不会買的
但我总觉得要做生意是要要有服务
进门的就算是不買也不能不理的
就这样我这店就成了这城内人们泡茶的好地方^^
有好音乐又有好茶
有许多人问我干嘛不开家店茶店^^
TOP
47#

diala 在 2005-1-17 23:57:32 发表的内容
無所謂理智不理智啦,消費習慣不同而已

很多判準因為國情與風土文化的不同,確實不能以某一價值來作一致性的衡量。譬如以兄所言,價格,特定在中國絕大多數市場,確實是關鍵性因素。經年在中國經商,對此我能深刻體會。

問題在於當中國的"主流"總是被表彰成一種"唯一",而非一種"可能"時,我總會覺得很可惜。

中國人口母群龐大,消費力驚人,我想沒有哪個店能吃下所有消費者的生意。如果百分之十是一個正確的描述,相對而言,我們有看到對應比例的店家嗎?

不靠有效而既成的區辨去賺這些人的錢,偏偏要去搞齊頭式拼價的活動,姑且不論消費者的福利,而單純是JS們的損失。

不難想像中國為何最後漸漸只剩大賣場得以存活。或許拼價對中國商人而言,比較有樂趣吧

小李. 在 2005-1-17 21:05:33 发表的内容

1、兄是在玩文字
2、兄就是那 10% 的人

总结,也许兄很理智,但在中国,象兄这样的消费不一定多!


很高兴还有大大这种人在国内
所以我说在国内,服务态度一直没法跟上的原因就是基本上客户不太重视
我说这种话,好像是很容易得罪人,也有可能把原来有机会成为我的客户的大大趕走,但我相信跟我沟通过的人会知道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在国内,做高级音响的其中一个困难就是找员工
有素质的员工难找,通常都要自己重新陪训
我就是整天带著自己的员工到处去看音响展
偶而还会带他去听音乐会
不是的话,随便找的话,就容易出现那种什么都不懂,只会白眼看人的员工 
从我做音响的那一天开始,我最庆幸的是还好我不是要用这个来过活^^
现在在中国做音响真的不容易
自己是发烧友又要做好就更不容易
我自己也试过有灰心的时候
还好是这边的大大们的支持鼓励了我
TOP
48#

小李. 在 2005-1-17 14:09:02 发表的内容
sfxlo826 在 2005-1-17 12:10:36 发表的内容
小李. 在 2005-1-17 11:52:02 发表的内容
[quote]petershao 在 2005-1-17 8:36:45 发表的内容
有没有人换位思考过?如果你是JS的话。


市场经济啊!谁会为 JS 着想?钞票可是在消费者手上啊?!


基本上做高级音响的成本绝对会比一般家电高
高级音响是高级消费品
消费都所重视的是那消费的过程(包括服务,产品)
而不是支出成本的差别 
但我国的经济还没有完全成熟
最为受消费者重视的还是价格
楼上的大大,如果一件器材在A店有好服务但比B店贵上1K你会怎么買?
很多时候,服务是需要成本的
中国音响市场的怪现象是買賣双方做成的
^^
PS:小第可以把器材无偿带上去给福建省内的同好试听也是剛好我自己做水泥,随便一起走而已

我自己是賣家说这种话,是知道要挨K的
但我相信和我通过电话的大大们都知道我的为人^^



市场经济里面要取胜首要就是要先取得顾客的认同!

如果一件器材在A店有好服务但比B店贵上1K,90% 的人都会在 B 店买。原因:

1、顾客不认同 A 店的服务值这个差价
2、顾客认同 B 店的销售手法

总结来讲,A 店在商业上是注定失败的,A 店为何不想一想:
1、价格做到与 B 店持平,且服务更好?
2、即便无法把价格做到与 B 店持平,但也应附送与 B 店差价相若的,顾客又认同的产品。

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下,是买家市场,要让消费者为 JS 着想,那是不可能的!


[/quote]

还好我通常对168的网友都是做了大大说的第一点
TOP
49#

diala 在 2005-1-17 17:43:43 发表的内容
同一海尔产品,A 店卖5K ,B 店卖4K 。

但是B店只有一個隨便的門面,出來招呼的老闆一問三不知,還嫌我東問西問沒水準。要看現貨沒有,得看型錄訂購。問他售後服務,他要我直接找原廠準沒錯,他這邊不提共任何服務。

A店一走進去一整排冰箱大小型號任你挑選,售貨員問他冷藏速度,還主動告知你溼度的設定與蔬果保鮮的關係。提共解說還順便插上電讓你聽聽靜不靜音。售後服務除了原廠,本店電話禮貌諮詢,範圍之類店內還有專人上門先行服務。

A店怎麼算成本,估計都賣不到B店不存貨不裝潢不請專業銷售員的價格。但我還會在A店買。沒辦法,我可不想買台冰箱送來的是暖氣,最後還不知道找誰退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1、兄是在玩文字
2、兄就是那 10% 的人

总结,也许兄很理智,但在中国,象兄这样的消费不一定多!
TOP
50#

無所謂理智不理智啦,消費習慣不同而已

很多判準因為國情與風土文化的不同,確實不能以某一價值來作一致性的衡量。譬如以兄所言,價格,特定在中國絕大多數市場,確實是關鍵性因素。經年在中國經商,對此我能深刻體會。

問題在於當中國的"主流"總是被表彰成一種"唯一",而非一種"可能"時,我總會覺得很可惜。

中國人口母群龐大,消費力驚人,我想沒有哪個店能吃下所有消費者的生意。如果百分之十是一個正確的描述,相對而言,我們有看到對應比例的店家嗎?

不靠有效而既成的區辨去賺這些人的錢,偏偏要去搞齊頭式拼價的活動,姑且不論消費者的福利,而單純是JS們的損失。

不難想像中國為何最後漸漸只剩大賣場得以存活。或許拼價對中國商人而言,比較有樂趣吧

小李. 在 2005-1-17 21:05:33 发表的内容

1、兄是在玩文字
2、兄就是那 10% 的人

总结,也许兄很理智,但在中国,象兄这样的消费不一定多!
最后编辑diala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