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怦然心动,陶然忘机——沐声DA006解码器用家札记 [复制链接]

21#

4个小时的初步试听中,边听边记了一些主观感受的关键词:
温暖
醇厚
绵密
扁平三角形(重心低、底盘稳)
润泽(水润)
圆润、顺滑(鹅卵石的感觉)
外柔内刚(双层结构)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2#

整理思路时,突然发现一个问题:DA006的声音风格,与DA005差别很大;与之前的DA002/003/004相比,更是相去甚远。
作为沐声的老用户,从2013年开始,使用过沐声几乎所有的解码器(除2012年最早的DA001外):从使用ESS9018pro芯片的DA002和DA003、使用ESS9028pro芯片的DA003mkii、最后到使用ESS9038pro的DA004和DA005,都曾经使用过。沐声十几年来一直坚持使用ESS90XX系列DAC芯片,多年深耕不辍,逐渐掌握了ESS芯片开发设计的关键,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例如,变态的解析力,巨大的信息量,宽广深邃的3D音场,凌厉的动态表现,极佳的瞬态响应……但在4个小时的初步试听中,居然没有注意到这些HIFI要素!是这些要素不复存在了?还是注意力被吸引到其它方面、以至于忽略了这些要素?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3#


心里很是困惑——这台DA006的声音很陌生,虽然是十年的老用户,但有一种宛若初见的感觉。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4#

次日,从晚上7点开始第二次试听。这次专门选择了一些HIFI效果比较明显的资源,如“立体声之旅”、“白头佬”、喜多郎的《古事记》、《央金玛》中的《六世**喇嘛情歌》、《阿姐鼓》中的《羚羊过山岗》等等,仔细聆听,发现该有的HIFI元素都在,解析力、信息量、音场、定位、声像聚焦、动态、瞬态等等,都不亚于DA005,而且音场的纵深感明显比DA005胜出一筹。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5#

原来是DA006具有浓郁的音乐味,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大部分注意力,所以竟然让人一度忽略了其HIFI属性。如同月明星稀,不是因为星星消失了,而是月光掩蔽了星光。
于是豁然开朗,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6#

于是继续聆听,很快习惯了这种“新”的声音,并且越听越喜欢。

想起领导提的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化繁为简、直击要害,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于是尝试用一句话概括DA006的声音风格,想来想去,想起90年代雀巢咖啡的广告——“味道好极了!”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7#

说得跟一朵花似的,那有没有缺点呢?
当然有!
跟熟悉的DA005相比,至少有3个比较明显的缺点:
1、高频延伸似有妥协
2、低频下潜的深度、量感有明显的差距
3、空气感有所不如,缺少微动态、微细节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8#

当然,比较的条件不完全一致——一则DA005是使用了四五千小时的熟透的器材,而DA006是全新机;二则DA005一直是按我自己独创的加热升温法加热到45~48度,而DA006暂未进行加热升温,在室温30~33度的条件下,机身温度稳定在42度。从DA005的使用经验看,40度以下的声音的润泽感也是水润,45度以上才有一些油润;同样,40度以下的声音空气感一般,45~48度的时候才会有大量的微动态、微细节(我猜是与蒙多福电解电容、GAD油浸金属箔电容有关)。


所以,不急于下结论,先如实记录第一印象,然后就是24小时持续不断的煲机,计划煲机1000小时左右(40来天)。待解码器基本煲熟了,在加热升温到45~48度进行比较。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9#

回复 28楼zaar的帖子

谢谢关注!
煲机300个小时不够,500个小时起步吧。我是准备煲机1000小时再正式试听,到今天为止煲机大概700小时,8月底完成煲机。

煲机500小时以后,低频下潜的深度和量感出来了,跟DA005一样,而且低频的弹性和分析力更胜一筹;高频延伸也不错,但感觉跟DA005比差了一丢丢。
偶尔有油润的感觉,但还是以水润为主;空气感还是没有出来——看来最后必须依靠外置加热升温,加热到45~48度才有希望。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30#

三、匠心独运,叹为观止——产品解析
本节目录
野狐参禅(业余人士的产品分析)
外观设计
整机功耗
产品功能
内部工艺
专论: DAC芯片与解码器
DA006的总体技术框架
DA006的电源设计
DA006的时钟系统
DA006的模拟电路(I/V转换与LPF电路)
DA006的DSP处理
DA006的USB输入
DA006的校声与用料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31#

野狐参禅(业余人士的产品分析)

发烧音响是音响技术与音乐艺术的统一体。技术水平决定产品的素质(技术指标,与音响性相关),艺术修养决定产品的风格(主观听感,与音乐性相关)。
技术比较容易掌握,也容易被模仿;但艺术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主要看个人的禀赋与修为了。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然而,无道何以言器、无器何以言道?

通俗地说,任何艺术都有其物质的基础;任何音乐性都有其物理的实现手段。
任何声音都有其实现的物理条件和技术手段,技术方案、电路结构、元器件、工作参数、关键节点因素等等,通过复杂的交互作用,最终决定了声音表现。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32#

80年代上大学时,对哲学、美学非常感兴趣。曾经关注过50年代国内美学届关于美的本质大讨论,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美是客观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属性(以蔡仪为代表,不过蔡本身是机械唯物主义者,认知很肤浅,所写《美学原理》是不折不扣的丑学);二是认为美是主观的、是人对外部事物的感知结果(以朱光潜为代表,朱光潜可以说是我这一生的精神导师,很幸运大学第一学期就接触到朱光潜的著作,引发了对哲学、艺术和历史的强烈兴趣,特别是朱老主张的“用最少的物质材料,构筑最丰富的精神境界”,影响了我整个人生观);三是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是物质与人脑相互作用的结果(代表人物是李泽厚,很有思想很有才华的学者,可惜89年之后远走他乡了)。

记得李泽厚曾经引用过苏东坡的《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33#

所以,个人有三个基本的观点:
1、不公布内部照片的,都是耍流氓!
2、不介绍技术方案、只吹嘘设计师调音如何牛B(传奇故事、音乐修养、神奇履历、成就荣誉)的,都是大忽悠!
3、不接受顾客或业内人士分析、商榷的,都有些做贼心虚!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34#

本节尝试从技术角度对沐声DA006的设计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争取对产品有较深入的理解。声明一下:本人只是音响发烧友、产品用户,纯粹业余人士;专业知识有限,三十多年前自学过一点《模拟电子线路》和《电工学》,零星地知道点电子技术的常识,会点简单的摩机,不过是三脚猫的水平。有较强的求知欲,有一点学习能力。所以,对DA006的分析不一定正确,只是抛砖引玉,期待方家斧正!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35#

外观设计

看沐声官方给出的DA006产品照片,感觉外观工艺大有改进,比DA005明显上档次,有点高端大气的感觉。不过等到实物到手后,才发现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错觉。

发几张DA005与DA006的对比图。


02DA006背板.jpg (, 下载次数:0)

(2024/8/19 17:50:24 上传)

02DA006背板.jpg

DA005背面.jpg (, 下载次数:0)

(2024/8/19 17:50:24 上传)

DA005背面.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36#

其实,DA006与DA005的外观工艺是一样的,都是全铝合金机箱、CNC精密加工,前面板、顶板和侧板均无螺丝,外观整体性很好。
机箱材料的厚度,我专门问过李总:前面板、左右侧板12mm,背板8mm,底板、顶板和内部的隔板4mm——跟DA005完全一致。
机箱尺寸430毫⽶*380毫⽶*122毫⽶,对比DA005的尺寸是430毫⽶*350毫⽶*78毫⽶,厚了50%——可能就是给人感觉更高端大气的原因。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37#

前面板上的操作按键从2014年的DA003开始就千年不变;但显示屏从VFD(真空荧光管)换成了液晶显示屏。

多年前听李总讲过,之所以用VFD而不用液晶,是因为液晶的电磁辐射比VFD高很多、可能对声音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沐声一直坚持用VFD,并且有自动熄屏的设计。这种设计很有道理!

但客观来说,VFD的显示效果不太理想,两三米外基本看不清显示内容。现在顺应潮流,换成了液晶,显示效果多样化,有4种背景色可选,字体也大了不少。同样的,为了减少液晶屏的电磁辐射影响,亮度从10%~100%分10级可调,并且同样有自动熄屏的功能——建议使用时一律使用自动熄屏。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38#

增加了一个呼吸灯,这个小改进很贴心。以前DA005有一个待机状态指示灯,待机时亮起、工作时熄灭。而听音时如果采用熄屏方式,整个机器面板就无任何显示——跟没有接通电源一样。现在把待机指示灯改成呼吸灯,让人知道它在工作、没有睡着。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39#

散热孔设在两个侧板和底板,顶部无散热孔,可减少灰尘飘入。
脚垫还是铝合金+硅胶圈,从2014年的DA003(6800元)到2024年的DA006(26800元),也是千年不变。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40#

整机重量达到13.9公斤,这对避震是很有好处的。从个人的体会看,不同的器材对震动的敏感性有差别,或者说避震手段对不同器材的效果有差别。一般来说,机箱材料厚、机身重量大、密封程度大(开孔少)的器材,对避震敏感性较低,或者说,本身具有更好的避震能力;而机箱材料薄、机身重量轻、密封程度低(开孔多)的器材,对震动较为敏感,需要加强避震工作。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