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外国的发烧唱片公司都混不下去了,例如TELARC、CHESKY 、R... [复制链接]

查看: 20411|回复: 54
21#

回复 20楼SPETR的帖子

有刻录碟想买都不敢买了!
出私藏古典碟,请移步: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4505585/
TOP
22#

机制不同!
国内有些唱片公司主业卖唱片不赚钱,但可以在副业赚钱,比如出租房产!这就可以养活几十人了!
出私藏古典碟,请移步: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4505585/
TOP
23#

先吃饱,事情安排妥当才有心情欣赏音乐。
TOP
24#

说到国内国外,愈发感觉是两个世界。前段时间去北美,中国大陆的信用卡在很多加油站的加油机上不能加油,在有些网站上不能订酒店。口罩前,没有这样的事情。撕裂、脱钩,已经活生生的摆在眼前。
说回唱片公司,我觉得对中国国内的消费,文化方面可选择的要比西方少,高质量的就更少。我们去室内乐、交响乐、器乐独奏的现场的成本高过西方很多,去的频次低很多。他们的博物馆、美术馆藏品丰富而且就在家门口,很多还是免费的,露
刺猬 发表于 2023/11/8 19:50:34
有理...
TOP
25#

市场的生长由听众(口味)导向,唱片公司只能顺应市场才能生存,大众审美这事,不敢多说了。
TOP
26#

还有很多小型唱片公司,出一些小众作品或者不知名的演奏家的作品,台湾新天新地就代理很多这种唱片。不求大众认可,只寻觅知音人。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讨论,为什么中港台三地的音响展都要,都会有音模,而慕尼黑展,ces不见有,或者有,但没有报道出来,就连刚结束的新加坡亚洲音响展都没有看到女model。
用过,品尝过的才敢叫好!
TOP
27#

从整个社会消费及使用(聆听)习惯变化、经济大环境及唱片大市场(及至音响大市场)的数据来看,就会明白很多问题,就不会有这类辩论了。
比如若要讨论一些唱片公司的高低,至少应该从实际的制作成本、制作能力以及唱片的销量去衡量吧。当然还有其他的维度,比如唱片公司本身的理念与方向的坚持,等等。
有些厂商是宁愿关门也不愿意妥协求次的。

发烧圈其实只是一个很小的圈子。虽然圈内人自我感受良好。但这种“自我感受良好”在精明商家眼中不但不是坏事,反而是商机。赚钱么固然多多益善,但少少亦无拘。
如果人人都这么理性明智,都懂得什么是真实中正的声音,甚至都懂乐理乐器、音乐作品,那些所谓发烧唱片及音响器材公司就真要再关掉一大批了。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28#

柏林數字音樂廳有一紀錄片,有心人搬到B站,看看吧…

那幾家小公司有生存空間?

【【郎朗】The Highest Level | 巅峰水准(高清中字)-哔哩哔哩】 https://b23.tv/GHksZlw
TOP
29#

當下,夠級數的如BPO,BRSO,LSO,WDR等,數字領域都做得非常出色,用戶付費就可以下載…
別說那幾家小公司,古典領域,唱片巨頭也不好過。
TOP
30#

至於建議國內唱片公司錄古典,那是茅廁打燈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