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间30平方的听音室声学处理实践,顺便聊聊听音室声学处理 [复制链接]

查看: 27989|回复: 49
31#

拜读了一遍,看着很过瘾,却还是有不少不明的地方,好像四周放的吸音板或扩散板究竟放哪里放多少等等的一些疑问,估计还是得学习不少基本知识再拜读第二遍,知识结合实例,哈哈,还有普通的一个客厅怎么可以在不影响家里人正常活动的情况下去改善,这种也很需要哟。O(∩_∩)O哈哈~谢谢分享,继续继续
xuliang1107 发表于 2023/4/10 14:51:22

另外,可能很多烧友的听音室包装一些看起来很专业的听音室的室内声学处理方式都是错的。尤其是对扩散这块,我现在学到的情况是:扩散板不能离听音位过近,大约应该有3-4米这样,太近会有伪影。粗糙的水泥墙的声学特性其实比某些专业的吸音板好,它对低频的吸音效果很好。全屋装上吸音纤维板这类的做法,通常是错的,高频会很干。
到最后我会给出一些建议,是自己这段时间通过实践和学习到的一些经验,希望会对你有用。目前我的室内声装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最后的一些小调整了。就是发贴速度很慢,还要几天。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2#

回复 30楼溪秀兰的帖子

鼎源,我觉得挺好的,两个都是他家的,也不贵。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3#

回复 29楼溪秀兰的帖子

老兄好!我天花板那里搞死我了,现在问题仍然有,低频一猛的时候就滋滋做响,弄得我想把它给拆了。
惨就一个字!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4#


于是,又从前面的等麦克风到改成了等低频陷阱了,中间也用测试来做了些摆位的调整。但是效果却……越来越差,看曲线挺好的,但声音很硬和毛,看来用它调摆位这事不靠谱!最后还是靠听感校回来,但很惨的是忘记最初用仿真软件确定的位置了,我记得那个位置是最好的。中间又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比如tops这个值其实比RT30那个值算出来的RT60更准确和可靠,第一反射点不推荐扩散等。下面这张是陷阱来之前的Tops混响时间和RT30的区别,按大佬的说法,俺听音室200Hz以上基本上已经没毛病了,所有问题都在200Hz以内。正在暗自高兴时,他又补充来了句:不过,200Hz以上处理是非常简单的,真正难的是200Hz以下。靠,搞了半天,原来我玩了个寂寞!



顺便让大家看看用1/6平滑下房间不同音箱摆位的差异,150Hz那里有一巨坑,不同摆位40hz那里也差距巨大,中高频也差距不小。不过,当自己看曲线调整后发现,不调还好些!总之就是,越靠后墙,低频越多,但中高频就越不平。不过,如果听音距离太近,高频就会发冲:




对了,不同听音位置影响也是挺大的。具体就是,不能太靠后墙,得留出空间来(我严重怀疑后墙没扩散也是音质不够好的原因,准备把鸡蛋包装用在这里):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5#

玩得不亦乐乎!总结的经验非常有价值
TOP
36#

回复 35楼蓝河一湾的帖子

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我后面会稍微讲一讲自己这段时间的心得体会。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7#

回复 35楼蓝河一湾的帖子

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我后面会稍微讲一讲自己这段时间的心得体会。
zjize 发表于 2023/4/11 22:40:45
期待期待~
TOP
38#

过了两天,低频陷进到了。好大的包裹啊,当时买的时候,觉得不大啊:




费了半天劲,终于拆掉搬到了房间的角落里:




拖着得了甲流还没好完的身体,继续搬另一边:




搬完之后,累得不行了。赶紧躺到沙发上,开始听音乐。我是不太想测了,一是太累;第二个原因是想先看看听感,而不是先看仪器给自己先入为主的概念(俺以为自称“人形频响仪”的,哈哈)。





刚开声2三首歌就能明显的感觉出来差异,低频量感比以前明显提升了,另一个是稍嫌紧的低频(100-200Hz凹陷的原因导致的)几乎感觉不到了。低频量感的提升让声音更为宽松和扎实了,欣赏起音乐也更为舒服了。听了几张唱片,个人的感觉在40Hz处还是仍然有3-5db的欠缺,但已经非常理想了。整体其它地方我基本上已经完全满意了。
于是就是样听了一晚,准备第二天再仔细测测看。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39#

低频是越吸收越好……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40#

第二天来办公室,立刻支起麦克风开测。然后……我又感觉不满足了。




这次用的tops的数值(比原来的RT30值要难看一些),除了200Hz左右有一个混响比较少的坑外(也是在280ms以上),其它地方堪称完美!50Hz低频混音时间降到了800ms左右,60-125Hz水平在600ms,170Hz稍多、200Hz稍少,4000Hz以上基本上都在300-400ms之间,算是非常理想的值了。甚至包括4000-10000Hz也都在300ms以上。
但是,房间频响就显然不太好了。




房间频响如上图,40Hz处的巨坑仍然、依然如旧,只不过由原来的盆地变成了山谷。但我决定不管它了,最大一个原因是这里已经超过麦克风的量程了,准确性已经没法保证了。除低频外,150hz原来的大谷已经消失,只剩了一个5db的小坑,另外就是600Hz有个5db左右的峰,其它的波动已经比较理想了。我大致又画了一下自己认为理想的一条曲线,基本上总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波动均在+/-5db以内了。考虑到音箱本身有+/-2db的波动,这个值我已经很满足了。




其余的问题,应该可以通过摆位来调整。于是,俺又开始把音箱移来移去,测不同的点的房间频响:


还测了测把扩散板放不同位置时的曲线,仍然是很明显的:



后面又试了吸音板的不同摆位,纸箱多少的影响等等,累得不行,也“学习”了各种情况对曲线和RT60的影响(无用的知识又增加了)。等我玩够了,又发现自己音箱摆位又变了,原来是哪里的记不得了。然后声音又变得不好了,哈哈。还是得凭听感再摆回来(白测了),更惨的是,我记不得原来用仿真软件的摆位了(那个摆位我记得是声音最好的)。
最后的总结:还是听感靠谱,看曲线和混响来摆位不太行。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