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425262728293031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化茧成蝶,可与言诗——沐声DA005解码器用家手记(此贴阅读量异... [复制链接]

查看: 310180|回复: 365
281#

数播之忧,不在转盘、解码,而在转盘之前。
以CD作为对比,硬盘盒+硬盘=CD碟+CD转盘机械总成+光电转换总成,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惜至今没有引起商家的重视,开发发烧级硬盘盒(甚至订制发烧级硬盘),这可能是制约数播声音的最大的瓶颈。


国内针对数播开发的HIFI硬盘盒,品种非常有限,素质也非常有限。大致就是欧博X1、景丰、世纪格雷有专门的产品,另外享声CD ONE被部分烧友去掉光驱、接入硬盘或固态硬盘,改为硬盘盒,据说效果也不错。
选择余地很小,不少发烧友选用IT用的硬盘盒、硬盘座,外加12V线性电源与发烧直流电源线,再加发烧USB线,效果肯定比使用开关电源的好,更比SD卡、优盘等好一两个数量级。但总体来说,依然不是很理想。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82#

欧博X1算是国内开发最早的硬盘盒+光驱组合,也有一定的水准,目前在同类产品中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了。
2018年8~9月,购入订制欧博X1,取代以前的ORICO硬盘盒,并进行了一定的摩改,当时有一个比较:
1、未经摩改的欧博X1,总体素质与ORICO硬盘盒+12V线性电源+卡达斯直流电源线基本相当,风格有一定差别;
2、欧博X1的SATA转USB电路的时钟,摩改普通晶振为温补晶振后,单独听效果不明显;但与发烧SATA信号线、SATA电源线配合,则效果相当显著;
3、从硬盘到电路板的SATA信号线、SATA电源线,对音质影响巨大,不同材质的线材声音素质、风格差异很大,是线材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没有之一!(其次才是USB线)
4、硬盘架上接硬盘的公转母转接插,对音质劣化明显,去掉之后用SATA信号线、SATA电源线直接连接硬盘效果更好。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83#

2018年10月,对欧博X1打摩定型之后,就基本没有动过。两边的硬盘盒,升级SATA信号线、SATA电源线,花了大约1000元,整体提升显著,感觉比较满意。
现在这套系统,能折腾的已经折腾得差不多了,但似乎意犹未尽,自然就想对硬盘盒下手。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84#

曾经构想过HIFI的硬盘盒,应该具备这么一些要素:
1、发烧级的12V/5V电源配置,5A以上的电流储备;
2、发烧级的SATA转USB电路板;
3、SATA转USB电路板采用高精度、低噪声的温补晶振或恒温晶振;
4、发烧级SATA信号线、SATA电源线;
5、发烧级硬盘转接插(或去掉转接插,SATA信号线、SATA电源线直连硬盘);
6、重型机箱(5MM以上厚度的铝材)
7、良好的避震
8、优良的防电磁辐射干扰设计


但现在看,这种产品似乎还没有问世,只有等待将来了。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85#

这次对欧博X1的处理,主要是在避震方面。
硬盘盒的震动对音质影响较大,其震动来自于两方面:
一是机内的震动,主要是硬盘磁碟转动产生的震动(10T音乐硬盘,内部有8张磁碟,转速每分钟7200转,每秒120转),其次是电源变压器因为50HZ交流电的电磁场切变,可能引发震动;
二是音箱声波对机箱表面和机器内部的震动。

欧博X1厂家对避震有所考虑,但做的功课明显不足,有改进余地。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86#

避震做了三个步骤的工作,初见成效,但可能还需要第四次折腾才能到位。

第一步是用30X30X100毫米的海绵,加在欧博X1内部,主要是SATA信号线和SATA电源线下方、硬盘支架侧面,以及温补晶振电路板,试听了两天,基本没什么效果。
但这功课还是得做,以前曾发现过,某种措施单独实施似乎并无效果,但与其他措施叠加,也许会有作用。
即使没有作用,至少也可以求个心安。
欧博X1内部避震.jpg (, 下载次数:0)

(2020/11/11 15:28:16 上传)

欧博X1内部避震.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87#

第二步 加避震钉垫
以前欧博X1叠放在CD机上,器材架内已经无空间进行外部避震处理,只好叠叠乐。2013年初弃CD投数播以来,CD机使用极少,每年也就几次,往往是系统更换某件器材后,播几张熟悉的CD对比效果而已。所以,干脆去掉CD机,腾出空间做硬盘盒的避震。

欧博X1底部有4个脚钉,材质为硬橡胶,硬度很大,只有一点点塑性,似乎与做警棍的材料相同。圆台形,中空(又可以加圆珠子玩),用3MM英标螺丝固定在机箱底部。
顺带批评一下安装工人,有点偷懒,4个脚钉都没有安装到位,比较松垮。拧了5~7圈,确保拧紧之后再进行后续操作。
欧博X1底部.jpg (, 下载次数:0)

(2020/11/11 15:36:40 上传)

欧博X1底部.jpg

欧博X1脚钉.jpg (, 下载次数:0)

(2020/11/11 15:36:40 上传)

欧博X1脚钉.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88#

接下来,用上次购买的4只轴承滚珠(直径48毫米、高度46毫米,重650克),加在X1的橡胶脚钉上。
初听效果不错,跟用在解码器、前级的效果类似,也是声音的密度感也可闻的提升;缺点是也有一定的金属味,但比用在解码器上的小很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机箱顶部用了50毫米的吸音棉(摩改写*真*八号音箱用剩下的),再加了几本书压住,主要是考虑吸收空气声波的振动,兼有防尘作用。X1顶部、顶部和两侧都有散热孔,需考虑防尘。
这是秋冬春季的配置,夏季气温高,硬盘温度高到60度以上音质会严重劣化(音量变少、声音密度锐减,高低频延伸变差等等),到时需要进行降温处理,肯定不能堵塞顶部的散热孔。
避震方案.jpg (, 下载次数:0)

(2020/11/11 15:47:06 上传)

避震方案.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89#

这样听了一周时间,听的时间长了,听的音乐种类多了,慢慢发现这声音有缺点。
一是声音变得比较硬朗,不够宽松、舒展;二是淡淡的金属味在某些曲目时显得过于光辉、明亮。

看来滚珠轴承与硬质脚钉的硬碰硬接触,不是一个好方案。
有了以前在解码器和前级上,用麂皮加在硬质脚钉与滚珠轴承之间做缓冲、软接触的经验,自然想到加入其它垫材中和的办法。

找出手头有的XX音响的炭纤维垫材(每块50元,不算便宜),加上去之后,金属声基本消失,但声音还是过于硬朗。
听了三四天,果断撤下,换上一个超便宜的小道具,学生用的2B橡皮檫,加在滚珠与脚钉之间,再听,这下就对了!没有金属声,也不再是硬邦邦的感觉。
避震组合1.jpg (, 下载次数:0)

(2020/11/11 15:58:15 上传)

避震组合1.jpg

橡皮檫.jpg (, 下载次数:0)

(2020/11/11 15:58:15 上传)

橡皮檫.jpg

确定使用的避震组合.jpg (, 下载次数:0)

(2020/11/11 15:58:15 上传)

确定使用的避震组合.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90#

这个避震组合,效果不错!
手摸硬盘盒底部、侧面,硬盘转动引发的震动显著减小(大概减少90%以上)。声音的改善也是可闻的:密度感有一定提升,质感中性略略偏硬,背景更安静一点,低频下潜显著改善!

是否尽善尽美呢?听了5天了,发现还是有一个问题:低频下潜虽然提高很大,但是弹性也减弱了,仿佛鼓槌落下去之后就一直停留在鼓面上,没有弹回来的感觉。

猜测是橡皮厚了点(5MM),如果3MM厚度也许刚好?
这个问题要解决也不难,再加一层中性略偏硬的薄垫材,也许就能调整到自己喜欢的状态。
这是第四步的工作,过段时间再说吧。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