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425262728293031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化茧成蝶,可与言诗——沐声DA005解码器用家手记(此贴阅读量异... [复制链接]

查看: 310170|回复: 365
271#

如此糟糕的声音表现,近些年来在自己的系统上从未遇到!

嗯,也不那么绝对。因某声老总长期鼓吹SD卡>NAS>机械硬盘、严重误导初烧,为了驳斥其谬论,2014年、2018年两次试着用厂家赠送的64G的东芝SD卡直接播放音乐,出来的声音就是这种德性:干、薄、涩、空、散,一句话:盗版CD的声音!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72#

用数播硬盘播放本地音乐,关于机械硬盘和SSD硬盘的听感谁优谁劣的实践比较,我的听感和水手兄完全一致。
睿睿飞翔 发表于 2020/10/25 4:31:32
多谢老兄的分享!看来不是特列,并非我一个人觉得SSD不如机械硬盘。

从原理看,SSD比机械硬盘先进,理论上具有更多的优点。然而,在数播领域,SSD与HIFI好像八字不合?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73#

回复 326楼自然而然2的帖子

部分赞同您的观点。
1、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工作原理完全不同,所需工作条件差异很大;
2、所以,基于机械硬盘优化的环境系统(电源、SATA线乃至USB线)未必适合于固态硬盘;
3、数播中运用固态硬盘为存储介质,需另起炉灶进行系统优化。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74#

猜测:不同的固态硬盘声音表现也许有差别,其差别可能大于机械硬盘内部的差别

查了一些资料,固态硬盘包括三个主要部分
1、存储颗粒
2、主控芯片
3、缓存
此外,还有一个大家没有注意到的重要因素:晶振,作为系统时钟的基准。网上找到几张固态硬盘内部的照片,所用晶振为50Mhz的普通晶振(机械硬盘为12Mhz),大概是几毛钱一只那种。


看到IT专业人士科普的文章,大意是存储颗粒决定了SSD的上限,而主控芯片决定了SSD的下限。
存储颗粒大致分为SLC(单层式储存)/MLC(多层式储存,每个单元储存2位数据)/TLC(三层式储存,每个单元储存3位数据)/QLC(四层式储存,每个单元储存4位数据),按顺序容量递增,但按读取速度、使用寿命则递降。SLC最优,但价格昂贵,很少见了。似乎目前主流的是TLC,连MLC都算良心了。

另外,据说不同厂家的主控芯片对SSD质量也有影响。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75#

推测1:SSD和HD存储、读取原理不同,校声方式可能会有区别;或者说,对HD有效的校声方式,对SSD而言可能无效甚至是负效果;
推测2:理论上SSD肯定要好于HD,但在将来SSD取代HD的过程中,会有老烧抱怨SSD不如HD,比如根据KLWX的描述,完全可以这样说:HD有模拟味,SSD都是数码声,如同今天不少人说数播是数码声、CD有模拟味一样——天晓得当初数码声是专门针对CD不足而总结的一种概念。
数码相机取代光学相机时,也被指责有数码味;等数码相机普及、光学相机完败(柯达破产是标志),CMOS取代CCD之后,又有若干人认为CMOS数码味重,不如CCD韵味好。

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8-08-02 02:46:15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76#

上面这段是2018年E版测评享声D300REF时,我的一个跟帖,不幸言中~~

但是,推测2居然是讽刺的我自己~~~
打脸了,汗!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77#

尝试固态硬盘之前,内心充满了对音质有显著提升的期待,没想到结果是音质全方位、大幅度的下降!被兜头泼了一大盆冷水,失望之余,还有强烈的挫败感。

看来用固态硬盘,需要另一套环境支持系统——决定暂时放弃,保持观望与关注,等其他烧友摸索出适合固态硬盘的使用方法、经验之后,再伺机而动,避免做超出自己能力射程范围的事情,也减少试错成本。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78#

但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放弃,总有些不甘;就是死也要死个明白。
这段时间找了一些资料学习,也收集了一些数据进行粗浅的分析,至少发现了小试固态硬盘失败的一个原因——电源供应不足:裕量有限,内阻特别是动态内阻偏大。

欧博X1是针对机械硬盘设计的,跟固态硬盘的需要差别甚大。电源变压器次级有两组输出:13V和7V,最大电流都是3A。这两组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稳压之后输出直流12V/5V供左侧的光驱与右侧的3.5吋硬盘盒工作(我用的定制版,左侧光驱更换为硬盘盒)。由于左右两侧电路大致相同,则每组硬盘盒的12V/5V直流电源的最大电流均为1.5A。

查了几种硬盘的工作电流:
右侧音频专用西部数据氦气硬盘10T(固定,SATA信号线、电源线直连硬盘,无法抽取更换硬盘):12V(供硬盘的主轴电机驱动磁碟转动,每分钟7200转,共有8张磁碟)0.6A,5V(供硬盘和SATA转USB电路用)0.4A;

左侧电影用的硬盘(可抽取更换),用得最多的是西部数据红盘4T,12V(供硬盘的主轴电机驱动磁碟转动,每分钟7200转,共有4张磁碟)0.45A,5V(供硬盘和SATA转USB电路用)0.6A;

因此,12V、5V最大输出电流1.5A,完全能支持硬盘正常工作,功率裕量较大,游刃有余。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79#

然而,这个电源设计显然不适合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没有机械转动装置,无需12V直流电,这部分资源完全浪费。

固态硬盘只需要5V直流,而且工作电流为1.1~1.2A,这应该是平均值,如果有输入指令时、操作状态变化,瞬间电流估计应该大数倍,而电源供应最大1.5A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功率裕量不足,电源内阻较大,特别是动态内阻很大,虽然可以正常工作,但无法保证出色工作——这应该是固态硬盘听感恶劣的罪魁祸首。

看来,固态硬盘真的需要另起炉灶、重新设计环境支持系统。例如,5V直流电源,也许需要5~10A的电流储备。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80#

“有种胜利叫撤退!”
尝试固态硬盘失败,其实是另一种成功,未来三五年都不必上固态硬盘,所以就应该下功夫把机械硬盘调理好。

目前整个系统中,欧博X1硬盘盒似乎是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有折腾的必要。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