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920212223242526»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化茧成蝶,可与言诗——沐声DA005解码器用家手记(此贴阅读量异... [复制链接]

查看: 310106|回复: 365
221#

所以,FEVER老师报出2号线3699的价格和补差换新的方案时,我觉得可以接受。9月29日收到,试听3个小时,完整听完3张CD,就确认补差换新了。
目前尚在煲线,具体听感等200小时以后再发,先对2号USB线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22#

一如既往地无包装+简陋的商标——不是皮薄馅大,而是没有皮的肉丸子(低调务实的风格,没有任何噱头,所有的成本都花在产品本身上了)
02号线.jpg (, 下载次数:0)

(2020/9/30 13:08:59 上传)

02号线.jpg

0简陋的商标.jpg (, 下载次数:0)

(2020/9/30 13:08:59 上传)

0简陋的商标.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23#

与1号线(2米)对比,一眼看出是同门兄弟,但2号线线身更粗壮。
02号线与1号线对比.jpg (, 下载次数:0)

(2020/9/30 13:11:09 上传)

02号线与1号线对比.jpg

0粗壮的线身.jpg (, 下载次数:0)

(2020/9/30 13:11:09 上传)

0粗壮的线身.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24#

第一印象:硬——好像是TOP GUN所有线材的特色,估计是用比较厚的紫铜皮做屏蔽层,而不是普通金属箔、网。这造成理线比较困难。
1号线的线身已经够硬了,2号线更加极端(中间部分估计是双层屏蔽,所以更粗、更硬)。
硬到什么程度——可以站得住!(80年代有个相声,说某人极懒,懒到什么程度?别人的袜子脱下来都是躺着的,他的袜子是站着的!)
0硬朗到站得住.jpg (, 下载次数:0)

(2020/9/30 13:21:26 上传)

0硬朗到站得住.jpg

0硬朗到站得住1.jpg (, 下载次数:0)

(2020/9/30 13:21:26 上传)

0硬朗到站得住1.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25#


公开发售了?十分期待水手兄的听感分享!!
食古轩主 发表于 2020/9/30 16:13:03
食古轩主兄是TOP GUN的铁粉,看来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按FEVER老师言辞的语义,U-LINK 2号线应该是已经定型,并准备公开发售了。
转FEVER老师的通知:所有U-LINK 1号线的老用户,可以补差价升级2号线(原价回收1号线),这为老用户升级解除了后顾之忧,是一个不错的福利。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26#


电源线作用大得异乎寻常的,我是用了好多年时间一条一条逐步买齐的。
食古轩主 发表于 2020/9/30 16:27:14
老兄对线材确实很舍得投资啊!

线材的作用,发烧友分两大派:一是线材无用派,二是线材有用派。线材有用派中,又分为两派:一是认为线材只能发挥有限作用,是器材的附件;二是认为线材能发挥重大作用,有些时候甚至发挥决定作用(所谓的一线升机、一线定生死),线材本身就是一种器材。
认为线材作用有限、只是器材附件的,自然会把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器材,线材和配套的道具按一定比例(10~30%左右)限定预算。
认为线材作用巨大、本身就是器材的,对于线材和周边设施异常重视,甚至出现几千元器材配上万线材、避震道具的极端例子,所谓的“酱油贵过鸡”。

每个人的观念不同,所以发烧方式各异。
我个人与多数人一样,还是认为线材、道具有用,但作用有限,系统的声音主要由器材本身决定,线材、周边道具只是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27#

到今天煲线时间超过100小时,听音时间约25小时。虽然声音还未完全稳定(按以往的经验,TOP GUN 的USB线大约要500小时才彻底稳定,等不了这么久),但已经了解其基本特点,可以比较一下U-LINK 1号线(2米)与2号线的风格。

一、2号线在保留1号线出色音乐性的前提下,显著改善了高频表现与解析力,获得更佳的HIFI性,从而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了音乐性与HIFI性的统一。

二、似乎2号线的声音,不是一条线能出得来的声音,而是两条线的声音叠加:3/4的铜线(U-LINK 1号线)声音+1/4的银线(或金银线),通过互补效应获得一种近乎理想的声音表现。

三、1号线如同是加了弱音器的小提琴,2号线则是去掉了弱音器的小提琴

四、1号线的声音仿佛是全频喇叭,2号线则是分频音箱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28#

为比较2号线与1号线的差异,翻出自己去年写的1米的1号线听感,“声音的奇异果,数播的点睛笔——FEVER老师的TOPGUN U-LINK 1 USB 发烧线听感”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51257.aspx

这是当时中奖U-LINK线之后必须完成的300字作业,要求10天内完成,在煲线200个小时、听了30个小时的情况下完成的急就章。
温习了一遍,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还好!使用9天之后写的听感,基本的判断是正确的,无需修正,没有误判,更没有胡说。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29#

摘引其中一段:
初步感受如下:
1、对声音的改变巨大、改善明显,让人越来越相信“一线升机”的“音响玄学”;
2、具有强烈的声音修饰作用,音乐味浓郁,一扫某些数播(低档数播或调试不当的数播)的数码味(冷、干、薄),具有明显的模拟味(暖、润、厚),让人对数播有一种全新的体验——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3、个性突出,风格鲜明,优点是可以有效弥补系统中其他器材的不足,缺点是可能会掩盖其他器材的特色,搭配时需要注意与系统的匹配问题。不过在我的系统上,能有效弥补泉2解码器能量感和密度感稍弱、动态似有压缩的缺点,作用都是正面的。
4、整体表现:音乐味突出,HIFI性不俗。浓墨重彩、酣畅淋漓,力道雄浑、大气磅礴,从容不迫、神闲气定,属于典型的阳刚之美,声音有一种权威感,颇有王者风范。
一句话概括TOPGUN U-LINK 1 USB 发烧线:声音的奇异果,数播的点睛笔。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30#

再来一段:
四、声音特点
与原来使用的两条USB发烧线(价位相近)相比,TOPGUN的USB线有以下几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一)能量感强大、密度感极佳、信息量巨大
从第一次开声到后来、到现在,给人的第一感受就是能量感强大、密度感极佳、信息量巨大,整个声音有种明显的冲击力(向外喷发)和无形的张力(向内收敛),恰到好处。拔山扛鼎、举重若轻,挥洒自如、大气磅礴,洋溢着阳刚之美,与某些器材和线材纤细阴柔的娘炮风格截然不同。相比之下,以前用的USB线像是二轮驱动的家用轿车,而这条USB线则像四轮驱动的越野车了。
用了TOPGUN的USB线之后,仿佛每一粒音符都是沉甸甸的稻穗,颗粒饱满,有一种重量感。
(二)声音能量分布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低频厚实饱满、中频丰满温暖、高频含蓄内敛
低频表现出色,力度、量感远远超过预期,同时保持了良好的低频分析力,速度中等稍偏慢,收与放都显得比较平滑、舒缓而不突兀、剧烈,弹性十足。中频丰满、润泽、绵密、凝聚,韧性上佳,并带有明显的温暖色调;高频比较含蓄、内敛,略显明亮但绝不是华丽灿烂,比较柔和而非柔弱纤细,有种藏而不露、引而不发的力量。
(三)具有非常明显的声音染色,浓墨重彩,酣畅淋漓,谐波丰富、余韵悠长
该线绝非强调素质、中性直白的监听风格,而是追求音乐味、悦耳怡心的成功作品。经过这条线之后,从硬盘出来的声音好像接受了一系列的复杂而微妙的处理:谐波增加了,余韵丰富了,残响有层次了,释放出许多细节(有些烧友所说的微动态),现场感十分出色。似乎是一幅油画,浓墨重彩、挥洒自如;而不同于过去所用USB线那种工笔丹青,轻描淡写、薄施粉黛。或者说,这条线有点像川菜(热油猛火、麻辣鲜香),以前的线有点像粤菜(清淡柔和、本色示人)。

(四)音场宏大,定位准确,声线凝聚,立体感突出,营造出接近圆雕的3D效果
音场表现优异:左右、上下都有很好的表现,尤其难得的是前后景深(纵深感)惊人!定位相当准确,声线比较凝聚,声像聚焦也比较理想,加之出色的密度感、能量感,营造出清晰、准确的声线与声像,极富立体感,可谓栩栩如生甚至触手可及。大编制乐队中各乐器的位置交代相当清楚,并且稳如泰山,不会因为音量大小变化导致飘忽不定。
不合格的线,营造出来的音场像绘画;合格的线,出来的音场像木刻画;良好的线,出来的音场像浮雕。而这条USB线,基本就接近于圆雕的效果了。
(五)音乐性与音响性的平衡
这条USB线以音乐味见长,但HIFI性一点也不弱,各种HIFI要素该有的都有,完全能满足追求HIFI的音响派的要求。
(六)适合音乐类型
基本上属于全面型、全能型,各种体裁、各种规模的作品都能很好的演绎,似乎没有明显的短板。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钢琴泛音丰富的现场感、低音大提琴雄浑深沉的牛筋感、大鼓排山倒海的气势,最可贵的是大编制交响乐大动态的能量感、3D音场的立体感和出色的解析力。
(七)缺点与不足
TOPGUN听感改善巨大,甚至是颠覆了对传统数播的印象。以千元售价而言,对这条线真不好意思挑毛病!如果非要鸡蛋里面挑骨头的话,风格过于鲜明、个性过于突出,会对整套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掩盖器材和其他线材的特点,所以需要在搭配时予以注意。例如,该线风格阳刚大气,以至于听细腻温柔的郑京和的小提琴时,都有点奥伊斯特拉赫的味道。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