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需要专门谈一下U-LINK 1号线的缺点
原贴中提到:
“高频含蓄内敛: 高频比较含蓄、内敛,略显明亮但绝不是华丽灿烂,比较柔和而非柔弱纤细,有种藏而不露、引而不发的力量。”
这是针对1米线的感受。因为很多用户盛赞2米线比1米线更好,起码提高30%,于是很快又购买了2米的1号线。这点2米线确实如大家评价的一样,能更出色地展现TOP GUN U-LINK线的特点,更加适合成为“数码味克星”。因为趋肤效应的影响,能量分布进一步向低频与中频聚集,显得更为宽松、大气、厚重、深沉,改善应该有30%。
不过,在后来长期的使用中,发现这2米线还是有一个缺点:高频表现不够完善,有种“重剑无锋”的感觉。听大型交响乐作品问题不大,但是听小提琴奏鸣曲、女声时,会感觉高频有一点黯、有一点涩,不够顺滑流畅。相比之下,1米长的1号线也有这个问题,但不那么明显。
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解决,手头有几年前买的纳米银油,作为一种校声的小道具,对于改善高频表现有奇效。所以,把USB线取下,在两边的接线端子(A口、B口)内部连接4条线的铜箔上,小心翼翼地涂抹纳米银油(先试在2条电源线加纳米银油的效果,有改善,但不够;后来再把两条数据线也涂上,两端4条线全部涂上了),再听,确实有改善。至少那种淡淡的涩味、阻滞感没有了。
结论:对于1号线而言,高频的表现与中低频相比,存在改进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