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友戒烧必读 [复制链接]

查看: 215283|回复: 348
21#



TOP
22#

好地方!
TOP
23#

回复 87楼circle的帖子

愿闻其详
TOP
24#

喜欢是关键,莫忘勤研究。不懂别乱信,慎作小白鼠。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7-10-21 18:49:25
TOP
25#

发烧是专业,走不通,会以牺牲音乐欣赏为代价。
大家做个实验:
        就用norah jones的come away with me,两种听法,
一:总是关注于她的呼吸和齿音。
二:在过门处就跟上她的三拍子。
        当你多关注几次她的呼吸,齿音,你会发现你要回来听到音乐都难。
         跟上拍子,就合了这首歌come away with me的节奏。
TOP
26#

两位都是哲人
TOP
27#

回复 117楼烧到残废的帖子

论坛“打假”,本身就很假
TOP
28#

回复 116楼老浦东的帖子

妄自菲薄也就罢了,切莫再要沽名钓誉
TOP
29#

       如题:“戒烧必读”,乍看劝退,实则劝进,取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意。

       承蒙各位大烧助兴,其间言语有顶撞处,逗趣一笑而已,莫怪。

       下面结合读书心得,零星谈些体会,看我如何劝进,不当处,热心人但批无妨。
TOP
30#

        音乐得以成立的一个重要基石是听觉对音高的辨识能力,基频的音高组合构成不同风格的音阶,音阶在时间上以不同的音程组合节奏性地展开,才形成了旋律。可以说,没有对音高的辨识力就没有音乐了。(这里并非指具备音高和记谱之间的关联能力,那是专业训练才能达到的。音高辨识力是正常人耳的生理机能)
      从 生理上讲,对不同频率段基频音高的辨识牵扯到频域、时域、响度、延时(如何关联请看书),其辨识精度可以达到一个半度音程(大概从2-3赫兹到几百赫兹的频率差异)的1/?(这个问号的数字留给有心人去查证)。这是一个不低的精度!也就是说,即便较微小的扰动就可影响到对音高的准确辨识,从而带来音乐听感的改变。
      仅此一点,似乎就足以支撑市面上几乎所有可见调音道具和手段对声音的改变并非简单的无耻骗局(当然,是否能拿来卖钱,或卖多少,另说),更何况那些几乎有共识的,组成整个音响系统的其它要素部件对乐音的重大影响。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7-10-26 00:25:39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