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友戒烧必读 [复制链接]

查看: 215377|回复: 348
31#

回复 128楼circle的帖子

嗯!这个就涉及到人耳生理听觉的另一特性:感知声音的方位——双耳效应。
这一能力对大型和声乐器(如钢琴)、多乐器演奏多声部(如管弦乐团)时的音乐听感很有影响……有机会会试着讲一下的。
TOP
32#

1.音乐的另一块基石——节奏
2.对节奏的感知听觉优先,其次触觉、视觉。
3.节奏包含三个要素:频率(速度)、拍子(分组)和韵律(强弱)。这些都是音乐中的常用名词。只是韵律在音乐中还包含和声导向。(如皮卡第三度,小调的大三和弦结束式。号称尖锐的转折)
4.对节奏要素的精确追求在音乐中只要知道交响乐队的训练就明白了。卡拉扬曾经不无夸张的说:“我要求的是毫秒级”,可见其对表达乐曲的重要性。
5.节奏还原体现在音响器材评价上诸如动态,瞬态,“相位”的准确……。如果像卡拉扬那样的追求,就是毫秒级的了,你说精度高不高?!
6.值得一提的是发烧友对声音所谓“快、慢”的表达,总体时间不变,时间的精确划分却受到到各种扰动的影响,在音符的时值,声音的强弱对比,和声的组合音准上发生微妙变化,从而给听觉以假像!
TOP
33#

回复 133楼dbsunny的帖子

哈哈!
我现在就是想结合理论学习认真训练自己的“和声听辨”技能,这块短板确实要补的。
这块过关了,无论欣赏音乐、玩乐器,还是发烧辩器,都会大有帮助。
TOP
34#

回复 135楼时光车间的帖子

时光兄专业!
说到频谱图,就像以音乐为笔触,在时间上展开的一副副壮丽的抽象画。
TOP
35#

回复 138楼circle的帖子

逻辑!
TOP
36#

回复 139楼Real的帖子

结果导向、过程导向、功利主义、理想主义
TOP
37#

音乐基于听觉的第三块基石——音色
        音准、节拍、强弱都做到的纯音(正弦波)听起来就像没有生命的木偶,呆板乏味,算不上音乐,加上音色,音乐才活了起来,变得感人至深……
1.众人皆知,音色取决于泛音。泛音是基频1-n次谐波中可闻部分的一般叫法。(通常基频的7次以上谐波不可闻,但低频的音准可能是靠其高次谐波的拍音效应来感知的)
2.谐波在频率上都是基频的倍数,对应其与基频不同的音程关系,这个规律用来形成音律,或称音阶,(如:毕达哥拉斯律、自然律、十二平均律。值得注意的是12平均律不准确对应基频的谐波频率,所以本身就会产生拍音效应,所以,为了很好使用管风琴的音栓调音,在其与乐队的配合时不一定用12律。另外,很多古乐队也不用12律)所以,构成音乐的音符是一组精心挑选的声音,不是弄出个响就是音乐。
3.不同乐器或人声为何有不同音色,最主要取决于基频与其谐波在起音时(乐音可理解为起奏-维持-消退三个阶段)相互关系的几个方面:
     a.基频与谐波出现的时刻不同。(如双簧管是谐波先于基频,小提琴是摩擦噪声在先,长笛是吹气噪声在先……)
     b.基频与谐波的强度(震幅)比例不同。这一点对应不同乐器千变万化,有兴趣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c.谐波的特色。(如单簧管只产生奇次谐波,小提琴可以听到7次谐波,大号只听到5次,打击乐器没有谐波成分,男高音的谐波有明显的颤音成分……)
4.以上a、b、c的各种可能性只在几十毫秒里就发生了,你就感知了音色,其精确度绝对在毫秒级。所以,发烧友可以有1/1000秒数量级的追求空间,真是想到也只怕你做不到鸟!      人的潜能绝对大于你的理性认知……,好好学习吧!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7-10-31 22:18:03
TOP
38#

回复 146楼烧到残废的帖子

老兄可记得这位资深玄学家是如何说的?
TOP
39#

回复 149楼烧到残废的帖子

谢谢老兄从音乐声学方面的普及!和谐与否,在心里声学领域涉及听觉神经系统的临界频带,这本书里有。
关于中世纪音乐对音程的官方运用,可参考格里高利圣咏研究。
TOP
40#

回复 150楼烧到残废的帖子

哈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