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得以成立的一个重要基石是听觉对音高的辨识能力,基频的音高组合构成不同风格的音阶,音阶在时间上以不同的音程组合节奏性地展开,才形成了旋律。可以说,没有对音高的辨识力就没有音乐了。(这里并非指具备音高和记谱之间的关联能力,那是专业训练才能达到的。音高辨识力是正常人耳的生理机能)
从 生理上讲,对不同频率段基频音高的辨识牵扯到频域、时域、响度、延时(如何关联请看书),其辨识精度可以达到一个半度音程(大概从2-3赫兹到几百赫兹的频率差异)的1/?(这个问号的数字留给有心人去查证)。这是一个不低的精度!也就是说,即便较微小的扰动就可影响到对音高的准确辨识,从而带来音乐听感的改变。
仅此一点,似乎就足以支撑市面上几乎所有可见调音道具和手段对声音的改变并非简单的无耻骗局(当然,是否能拿来卖钱,或卖多少,另说),更何况那些几乎有共识的,组成整个音响系统的其它要素部件对乐音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