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良心:尤金娜与帕斯捷尔纳克以下内容转载编写自网络
尤金娜是苏联著名钢琴家,当帕斯捷尔纳克被放逐时,她在演奏会上向大家宣布:“今天晚上不弹琴,我来读《日瓦哥医生》这本书给大家听!”当初她生活困顿时收到斯大林送的两万卢布,她给斯大林回信说:“谢谢你的帮助,约瑟夫。我将日夜为你祈祷,求主原谅你在人民和国家面前犯下的大罪。”
有人这样评价尤金娜的一生,说她的一生都是“另一个苏联”的象征,这另一个苏联,人们可以列出一大串名字:从尤金娜到帕斯捷尔纳克到索尔仁尼琴,等等。
玛莉亚.尤金娜1899年出生于俄国的Nevel,1970年在莫斯科逝世。从1906年开始接受钢琴教育;此后,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Anna Essipova。1913年,首次公开露面。而后,师从Tcherepnin和Blumenfeld等大师继续深造。从1930年开始,她在苏联频繁演出,此外,还曾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音乐学院从教。1950年,她参加了莱比锡巴赫音乐节。1954年在波兰进行巡回演出。在被莫斯科音乐学院解聘之后,她继续在地处苏联首都的Gnessin学院从事教育活动;同时,还继续举行独奏音乐会。1962年,当斯特拉文斯基首次重返苏联,她参加了庆祝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80岁寿辰的音乐会。1969年5月,她举行了最后一场音乐会。
尤金娜大学时接受哲学与神学训练,并皈依了宗教。她有记日记的习惯,1917年,她在日记中写到:我知道只有一种方式接近上帝,那就是艺术。我不认为我的方式是具有普遍性的:我明白还有许多其他的路,但是对我来说只有这一条路是可行的——神圣通过艺术,通过她的分支,音乐向我敞开。这是我的职业!我相信这一点,相信我的能力……我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在艺术之中,我只是艺术之链中的一环。
因为尤金娜信仰基督教,因此在当时遭到排挤。
在充满无神论、没有宗教自由的生活环境中,尤金娜坚持到教堂做礼拜,她一生坚守自己的宗教信仰,以彰显她孤傲的人格。她从不抱怨物质生活的窘迫,从不讨好有权势的人。她与已经失势的作曲家交友,并且不顾任何禁令,演奏他们的作品。当帕斯捷尔纳克被放逐时,尤金娜很生气,在她演奏会上就向大家宣布“今天晚上我不弹琴,我来读《齐瓦哥医生》这本书给大家听!”她热爱自由,曾几度被剥夺教学的权力,被禁止出现在任何表演舞台上,过着苦难的生活。
在尤金娜诞辰120周年,人们认为她是一个将永远被纪念的圣徒、最勇敢的钢琴家。在她逝世二十多年后,东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谢二世曾亲自向尤金娜致敬:“在那黑暗的艰苦岁月,玛利亚•尤金娜以她内心始终不二的真诚,向后人证实了基督伟大的信仰力量。”
在音乐上,玛丽亚•尤金娜的演奏气势恢宏,音乐最大的特色在于不墨守古典型式的成规而富有深刻的创造性。
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的诗就已蜚声诗坛。他的诗多以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为写作对象。
早在四十年代末,帕斯捷尔纳克就开始创作《日瓦戈医生》,直到1956年才最终完成。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尤里•日瓦戈大夫,一个俄罗斯知识分子,在他40年的生涯中,经历了许多社会的大变动,从一次大战、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社会主义改造。在这些大变革中,他每每为社会的进化、自由的释放而欢欣,又为一次次的暴力和流血而痛苦,他个人的一切,包括家庭、事业、爱情等等,更是被**的巨轮所碾压。《日瓦戈医生》的主题,就是知识分子与革命的问题。作品完成后,帕斯捷尔纳克将其投寄《新世界》杂志,但杂志认为作者对十月革命所持的态度有问题而未予发表。1957年11月,该小说的意译本率先在意大利出版,引起轰动。不久、英、法、德、瑞典等许多国家翻印了这部作品,并被译成多种西方文字,轰动西方和世界。
195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当年的诺贝尔奖授予帕斯捷尔纳克。这却激怒了苏联当局,他们将帕斯捷尔纳克的获奖视为西方阵营“一次敌意的政治行动”,认为作家对国家、革命和人民心存不满。10月27日,苏联作协将帕斯捷尔纳克开除出作协;官方也警告作家,如出国领奖,将永远不得再回俄罗斯。迫于压力,最后帕斯捷尔纳克宣布放弃接受诺贝尔奖。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帕斯捷尔纳克事件”。
帕斯捷尔纳克极具才华,他出生在莫斯科一个犹太家庭中,父亲是画家,母亲是钢琴家,他从小深受艺术熏陶。少年**的帕斯捷尔纳克还曾有幸与大文豪托尔斯泰和德国诗人里尔克邂逅。1909年,他考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后转入历史哲学系。1912年夏赴德国马尔堡大学,在科恩教授指导下攻读德国哲学,研究新康德主义学说……. 这都开阔了他的视野和眼界,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帕斯捷尔纳克追求的是心灵与情感倾诉的艺术,拒绝为了应时和实用而创作。在创作中,他始终坚守着独立的个性和主体意识,拒绝随波逐流;凡是他所描写的事物通常都是他本人直接感觉到的。他很少受世俗的干扰,不会人云亦云,在从众和媚俗成为时尚的年月里,他拒绝随世沉浮,始终坚守着独立的自我个性,保持着难能可贵的主体意识。
帕斯捷尔纳克的作品不以完整的情节和跌宕的叙事见长,而着重表现作家心灵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对艺术形而上的领悟和对人生问题的求索。
帕斯捷尔纳克诗歌欣赏:
曾经想过文/帕斯捷尔纳克(俄罗斯)
曾经想过把彼此的灵魂分开,
但穆契卡卜和扎克萨这两个名字
就像提琴的泣诉
震撼着忧伤的琴弦。
我爱那些名字就像我爱你,
就像你就是它们。
毫无希望地,我爱着你;
并且因思爱成病。
像暗护群星的夜晚,
像哮喘撕开的纱布,
当你袒露双肩,
连楼梯也在颤栗。
那是谁犹豫不决的耳语?
我的?不,肯定是你的。
它们自你的唇间飞出,
像烈酒迅速气化的液滴。
一种思想平静地展现。
它无可挑剔,宛如一声叹息。
它像海岬一样突入夜色,
被月光从三面点亮。
1917转译自Mark Rudman 英译本。
阿九译
--------------------------------------------
生活——我的姐妹文/帕斯捷尔纳克(俄罗斯)
生活——我的姐妹,就在今天
它依然像春雨遍洒人间,
但饰金佩玉的人们高傲地抱怨,
并且像麦田里的蛇斯斯文文地咬人。
长者怨天尤人自有道理。
你的道理却非常、非常滑稽;
说什么雷雨时眼睛和草坪是紫色的。
而且天际有一股潮湿的木樨草气息。
说在五月里前住卡梅申途中,
你在火车里翻阅火车时刻表,
那时刻表比圣经还要恢宏,
虽然看得非常潦草。
说夕阳刚刚照射到
拥挤在路基上的庄稼人,
我就听出这不是那座小站,
夕阳对我深深表示同情。
三遍铃响过,渐去渐远的铃声
一再向我道歉:很遗憾,不是这个站。
渐渐烧黑的夜色钻进窗来,
草原扑向星空,离开车间的台阶。
有些人眨巴着眼.却睡得十分香甜,
此刻,生活犹如梦幻,
就像一颗心拍打着车厢平台,
把一扇扇车门撒向草原。
(力冈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