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667686970717273» / 1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与书籍有关的点点滴滴(《白鹿原》) [复制链接]

查看: 1051765|回复: 1300
691#

东北抗联英烈:杨靖宇(左),赵尚志(中),赵一曼(右)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92#

2019年4月4日,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学生们在听讲解员讲解。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93#

东北烈士纪念馆

东北烈士纪念馆,坐落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241号,
成立于1948年10月10日,
是中国共 产 党建立的第一个永久性纪念馆。
2021年5月-2021年9月,东北烈士纪念馆举办红色记忆——纪念建党百年黑龙江革命文物、文献展,
庆祝中国共 产 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 。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94#

东北烈士纪念馆馆内基本陈列《黑土英魂——东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烈士事迹陈列》,分为“东北沦陷 抗日斗争兴起”“联合御敌 组建抗日联军”“艰辛苦斗配合全国抗战”“坚持斗争 赢得抗战胜利”“争取民主 建立东北根据地”“捍卫和平 进行防御作战”“扭转战局 转入战略进攻”“解放东北 迎接新中国诞生”八个部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95#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96#

著名抗战歌曲《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是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

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风靡中华大地。 1937年除夕,周恩来在《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与任务》一文中,也提到:“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人伤心断肠。”20世纪60年代,周总理指示,将《松花江上》编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可见当年这首歌曲的流传和对中国人民抗战,有着巨大的影响。《松花江上》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松花江上》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摘自网络)

国家相册第四季第14集《在松花江上》视频:
http://www.news.cn/video/2021-09 ... mp;_f=index_cpc_2_0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97#

“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地处沈阳东北部,柳条湖立交桥西北,西靠长大铁路。

1997年9月,“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原残历碑和地下展厅的基础上于开始扩建,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开馆,并由江 泽 民同志题写了馆名。新馆总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开放面积9180平方米,展线长510米。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90周年纪念日,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各界人士列队整齐,庄严肃穆,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勿忘九一八 沈阳敲响14声警世钟,纪念仪式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开始。参加仪式的各界人士代表来到铸有勿忘国耻的警世钟前,共同撞响警世钟14下,代表中华民族14年浴血抗战的艰苦历程。(转载编辑自网络)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98#

音乐、艺术的书籍,多年来也看过不少,读后感也写过很多。
对于下面这一本,我还是很推荐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99#

【原创】《莱茵星光:一位爱乐者的欧行漫记》

音乐教育实质上是人的音乐素质教育,也是人的音乐修养的培养,实质上都是提高人的素质。

要学习音乐,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就要不断学习。学习离不开书本,自然就和书籍联系上了。音乐方面的书籍,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业方面的书籍,一种是音乐散文和听乐随想之类的音乐书籍。前者,象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的《我爱巴赫》,《我爱肖斯塔科维奇》这一类书籍,就是音乐专业书籍,象《我爱肖斯塔科维奇》这本书是专门介绍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音乐的,我读过,不过象我这种业余水平,读起来非常吃力。音乐专业书籍,需要一定的音乐基础,也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学习。后者,就是音乐散文,听乐杂感和随想,象《京师爱乐》系列音乐书籍,这类书籍是音乐和发烧文化普及之后出现的一种音乐文化现象。

《京师爱乐》这套书有24本,主要还是属于音乐散文和听乐随想方面的音乐书籍,对于普及古典音乐和发烧文化当然有促进作用。这套书其实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基本上都是古典音乐发烧友。其实,对于这一类书籍,我认为好几个音乐发烧论坛,有很多网友都可以写,而且写得很好。

可能会有网友会问,谁写得最好?其实我的看法可能比较保守。我还是最推荐郑延益,辛丰年和胡亚东这几位老先生。这几位老先生的文章有一种人格的魅力,对音乐娓娓道来,循循善诱,襟怀坦荡,无疑是我们爱乐者的榜样。音乐书籍水平的高低是受作者的音乐素养所决定的。推而广之,音乐方面的书籍,我们还是要到最高的艺术里去寻找。象罗曼罗兰,他写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名人传》。史怀哲写的《巴赫》,《生命的思索》。贡布里希写的《艺术的故事》等等。。。。。

学习音乐,其实还需要学习德语文化和德国哲学,诗歌,文学等等。我觉得,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我为自己不能去阅读巴赫和贝多芬的第一手最原始音乐材料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春节期间看了一本书,《莱茵星光:一位爱乐者的欧行漫记》,还是非常有收获的,也向大家汇报一下。作者是个古典音乐爱好者,在欧洲工作多年。这是作者对莫扎特和贝多芬寻根式的追念,也是听了一辈子古典音乐的小结。

这本书内容也非常丰富。书中谈到寻访贝多芬故居,布拉格风情,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在荷兰的最后时刻,瓦格纳故居随想等等。书中也谈到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比如法国大革命,卢梭与《忏悔录》等等。

不过,看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贝多芬与哲学这些问题。有些朋友认为听音乐,了解哲学是否有必要?不过,对贝多芬与哲学这些问题,“研究”“探讨”起来非常有趣的。贝多芬受启蒙运动影响是肯定的,而启蒙运动的思想基础是斯宾诺莎等人的泛神论。斯宾诺莎的哲学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康德,黑格尔等大批哲学家和思想家,以及歌德,贝多芬等一大批文化巨人。而普朗克和爱恩斯坦等人也受到斯宾诺莎的影响。斯宾诺莎的哲学非常有意思的,他最重要的著作叫《伦理学》。斯宾诺莎最重要的思想是他的所谓泛神论。他认为世界上没有拟人化的上帝,而大自然和宇宙其实就是上帝。斯宾诺莎哲学的核心,恰恰是人和神,人和自然以及自然和神的关系。贝多芬的交响曲《田园》可以看出是明显受到泛神论思想影响的,《田园》这部作品是贝多芬和大自然的对话,而大自然也就是他心目中的上帝。。。。。

贝多芬在去世前五年在记事本上写了这么一句话:心中的道德律,头上的星空,康德!!!(是有三个感叹号的,贝多芬写的),这句话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在康德去世后刻在康德的墓碑,这也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人名言。由此可见康德哲学思想对贝多芬的影响。。。。。在《莱茵星光》这本书里,作者将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比喻为“头顶上的星空”,那是贝多芬的星空,康德的星空。。。。。

听音乐当年,也深感学习的重要性。看了这本书,有些问题思考一下,和大家交流一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00#

杨振宁百岁演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北京日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09-23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为庆祝杨振宁先生百岁诞辰,9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会上,杨振宁先生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题发表了讲话,特刊登全文,以飨读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在杨振宁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上的讲话

杨振宁

各位首长、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亲戚:

我非常感谢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跟中国物理学会合办的庆祝我农历一百岁的生日。我没有想到你们请到了这么多人,跟我在不同的时候有过很多交往。我是整整五十年以前,1971年第一次访问新中国。那个访问是我人生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段,因为使得我对于新中国第一次有了一点认识,而这个认识对于以后50年我的人生轨迹有了非常大的影响。

那次访问除了看了住院的父亲以外,我还看见了很多亲戚和朋友,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我最亲近的朋友就是邓稼先。他1971年给我写的一封信,最近发表在一本书里头,这里头的故事是这样的,中国原子弹爆了以后,美国的报纸很快有种种的消息。其中一项我注意到,说是设计中国原子弹的人物里头有邓稼先。邓稼先是我中学、大学、在美国的知心朋友,我想他跟我的关系不止是学术上的关系,也超过了兄弟的关系,所以对于这个消息我当然非常注意。另外一个消息我也注意到,是美国报纸上说**派了飞机到陕北把美国物理学家寒春接到北京帮助中国制造原子弹。我认识寒春是因为我跟她在芝加哥大学同一个实验室工作了20个月,而且她还要我教她中文。她没有告诉我为什么,一直到1948年3月她告诉芝加哥大学系里所有的老师、学生,说她要到中国去跟她的男朋友结婚,在陕北。

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很想知道这个消息是不是对的,很想知道中国的原子弹是不是中国人自己造出来,没有经过外国人的帮忙。所以我在1971年4个礼拜的访问之中就非常想问这些问题,问寒春参加中国的原子弹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可是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所以我又不敢问。最后在北京几个礼拜后,我要到上海去,从上海再过几天就要飞回美国。在离开北京的时候,也是去飞机场的时候,邓稼先送我。那个时候北京的飞机场很简单,所以他陪我一直走到飞机的楼梯底下。我实在憋不住了,我问他寒春有没有参加中国原子弹的设计?他说他觉得没有,不过他说要跟组织上认证一下然后告诉我。

所以那天他就去跟组织接触了,组织告诉他没有外国人参加中国原子弹的制造,除了在最先的时候略微有一些苏联人的帮助,后来基本上是中国人自己做的。他就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在第二天派专人到上海,到的时候我在上海大厦,在吃饭的时候信差送来了这封信,这封信现在已经出版在我的一本新书里头。这个信如果仔细看很有意思,因为它除了讲他验证了中国的原子弹基本没有外国人参与,当然没有寒春。这封信后边还有几段显示得很清楚,他在那几个礼拜里跟我见过好多次,他有想跟我说的话说不出来,所以他在信的尾巴上描述了一下他想要跟我讲什么,可是不知道怎么讲。在这个信的最后他这样给了我一个期望,是“但愿人长久”,他把“千里共婵娟”改了一下,变成“千里共同途”,当时我看了信以后没有看懂这句话。“千里共同途”是什么意思呢?我后来想了想,知道这是一个很深的意思。最近这个信发表了以后,仔细看了以后,我觉得今天五十年以后,我可以跟邓稼先说: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再见!

本文经翁帆审阅

来源: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 | 作者 杨振宁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