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客户爽约改期,继续“挤牙膏”谈钢琴。
没看音响杂志应该有个五六年的了。一是因为地处老少边穷,要买也都买唱片了;二是因为好书的翻译都是越来越差(原因嘛?经过台湾或香港,翻译准确是会得罪本地同行的,此行业的江湖习性似乎到哪里都会是潭浑水),看原版?那就不用买书了,直接上网浏览即可;三嘛,说真话有水平的写手实在不多,甚至基本绝迹…… 总而言之,不看也罢!你想,安兔兔都变雷兔兔的私企了,又怎能要求混音响江湖的杂志具公正性呢?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也就真不好意思去和要养家活儿的写手们较真了,人在屋檐下 不得不低头的道理和人情世故还是了解的。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两句算是我认为用中文描述声音的最高境界了,只可惜写得是支琵琶。不过,好多写手在面对钢琴奏鸣曲或协奏曲时,也常选用这句;若再加那句李白的疑似银河落九天来借喻气势磅礴,那这篇器评或乐评的稿费也就到手了,还真不丢人,对得起稿费有余了。不过,当拨开大珠和小珠,并拿开那只玉盘;再穿过那疑似的银河,把写手听的这段钢琴听上九天后。作为观众或听众的你又能得到些啥呢?nothing,大多数人会有此反应;聪明些、领悟力高些的,能得到的就是一个乱字!这和我初听霍洛维茨一个叼样,当时所得到的音响舞台真就叫一个乱,应接不暇的乱,又真好似那大珠小珠落玉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