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2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页,星海音乐厅莫扎特K361欣赏感受)出差广州3个月左右,请问... [复制链接]

查看: 86499|回复: 207
121#

回复 119# fallingforyou 的帖子

如果听音乐就是一场命题拍照,我们会用什么机丶镜丶角度去表达命题呢?



另:如把楼台会播得兴高采烈和只小提琴悲呜,不见大提琴回应很可能是用了哈哈镜或什么了,,,,,,。玩音响如何服务音乐正是我们要思考的,,,,,,,,!!!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6-04-07 11:33:14
TOP
122#

原帖由 chaogao 于 2016/4/2 9:37:00 发表
楼主有水平,值得信赖交往.但入门者,小学生却指导别人家几公分距离的摆位,那可是主人用了几百天,听了无数软件,移动了几百次,结合家居环境的摆位.冒昧了些.如果讨论频率的平衡性则更好.分析声音一方面报自己器材上不了......

兄讲得很好的。但说我有水平是远不敢当,多交流是可以的。

首先家访必须是朋友先发出邀请,经常还会提出一些调校的疑问,然后我才会作出意见参考。所有的意见都会与主人当面交流、修正,甚至还会参与环境与器材的调整、解决问题。像这次对镁声兄的家访,就发现了一些问题且动手进行了改善。当然任何交流都不可能令两人观点完全一致,古语有话“文无第一”。像这次我与镁声兄对脚钉的使用就有分歧:我主张尽量少用,保持器材原本的特色;他喜欢大范围使用,从器材到线材都使用。但我将此归结为各人理解角度或喜好不同,没有高低之分。同时我还进一步考虑到镁声兄是做这个脚钉、线材之类的生意的,为不影响他的生意,我这次的家访也只字不提这个分歧。

其次,我不讲器材恰好是为了减少争议,想让大家将重点放在整个音响系统(器材只是其中一环而已)的关注,最好是对音乐重播与理解的关注。
其实我一楼的自我介绍时就讲到一句话:新居装修时根据加铜铁平尺寸及赛宾公式做了独立听音室,拉了电源专线。真正的内行人我想能看得懂这句话,也不会跳出来再质问器材的。
器材的帖子我很少发,但也发过三两篇,也可以说都涉及了从理论到实操、从电路到元件到器材的分析及动手调整,从几大件器材到供电、听音环境处理多个方面都有分析、描述,还是勉强有参考与交流价值的。因此欢迎这些有疑问的朋友,尤其是喜欢关注几大件的朋友,可以到这些文章上基于实打实技术上的批评、交流。

我更多的是发关于音乐欣赏、乐理乐器、作品架构、造句之类的帖子。因为只有熟悉乐器与乐团的大概情况、作品的内容,形成相对正确的声音与音乐认识,才能尽量接近客观的评价一套器材。我有一点点乐曲创作、演奏经验,进过录音室,帮朋友设计过几间影音室(不收钱的)并请一些国家一、二级演员朋友来试过声音效果过关。朋友也有一些是从事古典、摇滚等各类音乐、器材学习与工作的,我是基于这些经历与理解去评价声音,因此我是不太热衷于摆自已用什么器材的,当然也不会仅仅以器材去评判断朋友们的音响系统素质。

很多音乐家、指挥家,都不是发烧友。但他们一耳朵就能听到唱片的好坏、器材声音的特点。我是发烧友,并且我不但是音响发烧友,还是音乐、乐器、摩托/长途自驾/摄影、数码、书法、户外运动等等多个项目的发烧友。正是通过对多个领域的相对深入接触,才发现所谓“XX发烧友”只是某个小圈子的小称谓,虽然圈内人自我感觉良好,但相对其他众多项目,相对于包容淡然的生活素养,它只不过是很狭隘的一个点,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一不小心就真的会发了烧,走了误区的且还执迷不悟的。



主观看法,请兄及高人们多加指正!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4-08 11:35:55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23#

原帖由 Real 于 2016/4/7 11:15:00 发表
如果听音乐就是一场命题拍照,我们会用什么机丶镜丶角度去表达命题呢?



另:如把楼台会播得兴高采烈和只小提琴悲呜,不见大提琴回应很可能是用了哈哈镜或什么了,,,,,,。玩音响如何服务音乐正是我们要思考的,,,,,,,,!!!

同窗就得欢喜衷肠、楼台必定泣离断肠……肖斯塔科维奇不会是莫少爷!
HIFI是啥,HIFI不是根本,是悲喜之间的尺子,该多少就量多少。
TOP
124#

原帖由 Real 于 2016/4/7 11:15:00 发表
如果听音乐就是一场命题拍照,我们会用什么机丶镜丶角度去表达命题呢?



另:如把楼台会播得兴高采烈和只小提琴悲呜,不见大提琴回应很可能是用了哈哈镜或什么了,,,,,,。玩音响如何服务音乐正是我们要思考的,,,,,,,,!!!

兄讲到了点子上了。对正确声音的了解,对音乐本身的理解、积累才是本源。我122楼有对这个问题的回复,不再重复,请兄直接查阅,多加指正。
音乐内涵为主,音响器材为辅。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25#

悲喜之间的尺子

!!!,!!!,!!!
TOP
126#

回复 121# Real 的帖子

1231253221352这段吗?
怕是收音机都不至于出这样的问题!另外,可能凄婉要准确点吧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6-04-07 13:46:54
TOP
127#

回复 125# Real 的帖子

小时候,老师叫我们做人要老实,行文要狡猾,,,,,,,
前面那句是老实的,后句,,,,,,,哈哈哈~~~~
TOP
128#

原帖由 Real 于 2016/4/7 11:15:00 发表
如果听音乐就是一场命题拍照,我们会用什么机丶镜丶角度去表达命题呢?



另:如把楼台会播得兴高采烈和只小提琴悲呜,不见大提琴回应很可能是用了哈哈镜或什么了,,,,,,。玩音响如何服务音乐正是我们要思考的,,,,,,,,!!!

兄提到的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是音响器材重播问题,而是演奏者与指挥对作品配器、节奏与速度的理解、控制的问题了,这里针对这个讲讲我的看法,大家指正:

为什么说不是器材问题呢?因为正常的音响器材最多只有改变音色、清晰度等,但不会改变节奏。发烧圈内虽然也有对器材速度快、慢的讲法,但这指的只是器材的瞬间响应或控制力的表现,而不是作品本身的节拍。器材速度快,可能会导致音符的表达过于颗粒感(例如混响与泛音不足),令作品的情感张力削减;反之若器材速度过慢,可能会令音符的表现过于模糊,听起来拥肿、拖沓。而音符是和声与乐句的基础,和声与乐句又是乐章与整部作品的基础,器材的性能不佳,自然也会影响作品的音效与情感表现。

但上述两者的速度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器材性能再差,也不会改变唱片中作品的节奏速度的。以兄所举的梁祝中的<<楼台会>>例,我没有看过总谱,但以我听过的中外十来个常见版本来看,这个小节速度介于柔板到行板之间(少数版本速度可能会低至慢版),节拍在50-60多拍左右吧。如果想要表现得兴高采烈,速度至少要提升到快板,节拍要去到120-160拍左右。正常的音响器材,只要还能响,即使是一台几块钱的收音机,也不会改变节拍造成这个效果的。

至于作品速度的把握,要看演奏者与指挥对乐曲的不同理解,只要不是相差得特别远(例如上面说的由柔板变快版),都可以看作是他们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与把握。历史上速度偏快、准确、偏慢的都有很多成就非凡的,例如古尔德,克伦培勒,节奏是偏慢的;海菲兹、阿卡多节奏是偏快的......贝多芬小协,奥伊斯特拉克的版本比海菲兹,光第一乐章就慢了2分钟左右,但两者均是得到乐坛好评的,也是我最喜欢版本的其中两个。
古尔德1962年与伯恩斯坦合作的指挥纽约爱乐勃拉姆斯1钢协,速度比其他演奏家慢得不是一点半点,但这同样不妨碍他与其他较快的版本一起成为名盘。
前段时间我还在兄弟论坛与一位新加坡的乐友(马勒协会的会员)讨论贝多芬第五钢协的版本与速度问题来着,火花与乐趣实在良多!

欢迎更多关于音乐的交流!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4-08 11:40:14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29#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6/4/7 11:44:00 发表
原帖由 Real 于 2016/4/7 11:15:00 发表
如果听音乐就是一场命题拍照,我们会用什么机丶镜丶角度去表达命题呢?



另:如把楼台会播得兴高采烈和只小提琴悲呜,不见大提琴回应很可能是用了哈哈镜或什么了,,,,,,。玩音响如何服务音乐正是我们要思考的,,,,,,,,!!!

同窗就得欢喜衷肠、楼台必定泣离断肠……肖斯塔科维

时光兄讲得好--“该多少就表现多少”,精彩呀。不过要达到这个效果,器材价格就不简单了,哈哈。

不过抛开器材,回到作品的演奏本身,这个“多”与“少”的问题本身就不简单了。作品速度(节奏或节拍)的把握,要看演奏者与指挥对乐曲的不同理解,只要不是相差得特别远(例如上面说的由柔板变快版),都可以看作是他们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与把握。历史上速度偏快、准确、偏慢的都有很多成就非凡的,例如古尔德,克伦培勒,节奏是偏慢的;海菲兹、阿卡多节奏是偏快的......贝多芬小协,奥伊斯特拉克的版本比海菲兹,光第一乐章就慢了2分钟左右,但两者均是得到乐坛好评的,也是我最喜欢的其中两个版本。

古尔德1962年与伯恩斯坦合作的指挥纽约爱乐勃拉姆斯1钢协,速度比其他演奏家慢得不是一点半点,但这同样不妨碍他与其他较快的版本一起成为名盘。
前段时间我还在兄弟论坛与一位新加坡的乐友(马勒协会的会员)讨论贝多芬第一钢协的版本与速度问题来着,火花与乐趣实在良多!


上面128楼有我对这方面的一点主观分析,请兄及高人们多加指正!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4-07 15:20:20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30#

播放同曲目或段落估计大家差不多分钞的(有也是误差,不讨论)返回例,我们更关心小提琴与大提琴问答间的互动感,,,,,,,如还在数节拍,那还用欣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