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开一个不定期更新的帖子,随手记录一下自己喜欢的艺术歌曲 [复制链接]

查看: 8548|回复: 22
1#
论坛上讨论艺术歌曲的帖子很少,这几天的心情却偏向听艺术歌曲,于是想开一个帖子。但是一个是不知道这热情能持续多久,还一个是艺术歌曲虽然不如其它形式的器乐作品“精深”,但是却绝对的“博大”。哪个知名的作曲家没留下几首艺术歌曲?而反过来,在其他器乐作品中名不见经传的作曲家们,留下几首绝佳的艺术歌曲之事,却屡见不鲜。因此若想系统的写,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仍旧是写成不定期更新的杂文吧,最好能抛砖引玉
分享 转发
TOP
2#

最近听着最感动的,莫过于这首法国歌曲 - 法国作曲家哈恩为雨果的诗歌配乐的歌曲 si mes vers avaient des ailes -“如果我的诗有翅膀“。
曲调优美自不必说,还有一种”我欲乘风归去“的脱俗感,恍惚间令人遐想,是否此曲只应天上有。

不知不觉又听了好几遍了,听得我是如痴如醉,浮想联翩,曲终才如梦反省,五星级推荐!
TOP
3#


贝多芬的《我爱你》,曲调,节奏和歌词,都和这首歌的歌名一般的simple,简直可以说我听过的最容易唱的艺术歌曲。情真意切,我觉得特别适合wunderich这种深沉的男声来唱。美中不足的是歌词b格太低,就不贴出来了
TOP
4#

舒曼的诗人之恋,我觉得不仅是舒曼艺术歌曲的集大成之作,也是舒曼作为作曲家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我对其的喜爱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诗人之恋“这四个字,实在是没有一个人比舒曼更配得上了。我之所以对舒曼如此喜爱,也正是因为这四个字,喜欢他能把至深的情感用极富诗意,毫不肉麻的方式表达出来。
TOP
5#

先听舒伯特的吧。
TOP
6#

原帖由 wudanao 于 2015/9/20 9:26:00 发表
舒曼的诗人之恋,我觉得不仅是舒曼艺术歌曲的集大成之作,也是舒曼作为作曲家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我对其的喜爱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诗人之恋“这四个字,实在是没有一个人比舒曼更配得上了。我之所以对舒曼如此喜爱,也正是因为这四个字,喜欢他能把至深的情感用极富诗意,毫不肉麻的方式表达出来。 [/quote]
支持一下,介绍的时候如果能贴上视频或者音频就更好了。
帮你贴段《诗人之恋》
<embed src="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QyNzc1MTky/v.swf" allowFullScreen="true" quality="high" width="480" height="400" align="middl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embed>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QyNzc1MTky/v.swf
最后编辑jm 最后编辑于 2015-09-20 12:14:52
TOP
7#

节一段未完成制作《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歌剧性》

《美丽的磨坊女》――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歌剧性

众所周知,舒伯特短暂的作曲生涯中产生了大量的优秀的德国艺术歌曲的代表作,但他却是一位失败的德国歌剧作家(1823年《阿尔方索与埃斯忒拉,Alfonso und Estrella》根本就是得不到演出的机会)。似乎,舒伯特,在世人眼中,是一位与歌剧无缘的作曲家了。
然而,也就是在这同一年,舒伯特完成了他的传世之作《美丽的磨坊女,Die schone Mullerin》。舒伯特留下的三部大型声乐套曲中《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都是选用了同一位诗人的不同诗歌,与其前人(贝多芬)或后世的声乐套曲作曲家(舒曼、马勒等)不同,舒伯特的这两部声乐套曲中没有类似于贝多芬《致远方的爱人》和《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恋》中惯常见到的结构反复、音乐元素的反复、回归。舒伯特的声乐套曲中,没有一首歌曲借用了另一首歌曲的音乐元素,在《美丽的磨坊女》中也仅仅是出现了简短的旋律和织体上的回应以作为贯穿全诗的小溪主题。而这种完全反德国艺术歌曲传统的写作手法,却又是歌剧作曲家写作时的必须遵循的艺术定规。
《美丽的磨坊女》不仅仅是拘泥于讲故事,它与其说是在讲故事,不如说是在勾勒情节;与其说是在表达,不如说是在暗示。它也不像《诗人之恋》那样隐晦地捉摸心理过程。也不像舒伯特最后一部声乐套曲《天鹅之歌》那样整部作品是因为氛围而不是故事构成统一。因此,《天鹅之歌》中的歌曲是否按照次序演唱不存在什么本质上的差别;而《美丽的磨坊女》中的歌曲如果打乱次序演唱,必定会造成审美上的灾难。
声乐套曲与歌剧在表演方式上的区别十分明显:没有布景、服装和道具,也没有乐队,只有一位演唱者。声乐套曲中的歌曲,在长度上与歌剧中的基本音乐单位大致相当,既不是由宣叙调串联起来,也不像19世纪的歌剧那样由“连续性”的音乐语汇(或主导动机)串联起来。因此,声乐套曲的叙事线索不可避免地会不如歌剧那么有因果关系,声乐套曲也可被视为去掉了连接组织的歌剧:歌者沉浸在沉思的孤立瞬间,听着必须重新把一连串事件组织起来,而在歌剧中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都会得到想方设法的详细说明。事实上,艺术歌曲的声乐套曲对听者的参与要求显著提高,而这正是声乐套曲的最显著特征之一。
(节选自未完成之作《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歌剧性》,文章很长,几年来一直未写完,从未发表过)
超级歌剧迷
TOP
8#

回复 6# jm 的帖子

嗯随心所欲地写,有的时候谈谈作品本身,有的时候弹弹歌唱家,有的时候弹弹碟子,那是自然会贴图了嘿嘿
TOP
9#

舒伯特的《致音乐》一曲,算是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相比起舒伯特众多看似顺手拈来,一气呵成的歌曲中,这部看似简单的作品,可以听出来是在舒伯特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中,融合了很成熟的作曲手法的。

这首作品的歌词中,满满的都是对音乐的感恩之情。的确,舒伯特这一生,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话将会是什么样子。凡是生活中离不开音乐的人,一定都能从舒伯特在词曲中流露出的对音乐的感激之情,找到共鸣
最后编辑wudanao 最后编辑于 2015-09-20 14:03:54
TOP
10#


舒伯特的水上吟 Auf dem Wasser zu singen, 这是一首调性可以说是瞬息万变的作品,精彩至极。Gerald Moore作为最富盛名的声乐伴奏家,曾经在一个纪录片中说过,舒伯特的歌曲的出现第一次使钢琴在声乐中的作用得以不局限于伴奏。我觉得从这部作品中,可以看看钢琴是如何引导作品中数次调性的转变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