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72273274275276277278279» / 33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老版、古典、流行。每日新增! [复制链接]

查看: 1347443|回复: 3369
2751#

2023.09.11
今日唱片
吉它发烧天碟 木村好夫- 演歌集第2集 PART-1 韩压日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6255740665/[/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609087147[/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607_96123273.html[/url]
[url]https://m.tb.cn/h.5VuWNt4?tk=DIUcdBLEsA8[/url]

日本吉他演奏家木村好夫的演奏技巧精湛但绝不刻意炫技,不疾不徐,尽显一代大师的绝佳风范。他在日本是地位崇高的“吉他天皇”,他的拿手好戏是演奏日本民间演歌(动听的传统及现代歌谣),弹奏风格醇厚温和,炉火纯青;此外,编曲与演奏风格更对整个亚洲音乐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濑柳小镇》、《濑户的新娘》等都是他的杰出名演。现如今,木村好夫的演奏早已成为一个**的共同回忆。许多知名的吉他演奏家经常是以表现高难度的演奏技巧来让人折服,木村好夫则不然,他总是步调优雅不疾不徐,表现轻快愉悦的曲子时不会显得过动浮躁;诠释抒情优美的歌曲则没有太多的忧伤煽情。(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752#

2023.09.12
今日唱片
PHILIPS 莫扎特-嬉游曲 KV.287 & 138 圣马丁 西德无字银圈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6259609192/[/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612011399[/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607_96141738.html[/url]
[url]https://m.tb.cn/h.5Vhom2A?tk=LkFxdBvga61[/url]

嬉游曲(divertimento)是古典音乐常用曲式之一,是一种流行于十八世纪的轻组曲。 主要用于维也纳宫廷及贵族的娱乐、社交、庆祝、出游等场合,相对于小夜曲是用于室外的演奏,嬉游曲主要是用在室内的演奏。  嬉游曲的拉丁语原文是 Divertimento,这个词的基本意思很像英文中的 Divert,就是让人感到愉悦的意思, ~mento 这个词尾很像英文中的名词词尾 ~ment,因此嬉游曲就是让人愉悦的音乐作品。 作为小型室内合奏器乐曲,它的乐器组成、乐章数目以及曲式都十分自由。 合奏人数通常在三到八人之间,通常由三到十个小乐章构成,每个乐章的体裁通常以舞曲(尤其是小步舞曲)、进行曲、变奏曲、奏鸣曲式等为主,并没有严格限定。 。嬉游曲形式到了十九世纪就很少有人使用,直到二十世纪初室内乐以及复古风吹起,才有一些现代作曲家又尝试嬉游曲的写作。莫扎特创作的诸多嬉游曲中,以编号为K.136、K.137以及K.138的三部作品最为着名,至今依然常在世界各地上演,并被录制到唱片中。这三首嬉游曲作为一个整体,不但是莫扎特所有嬉游曲题材作品中最受听众欢迎的作品,更可以说是作曲家青少年时早期创作中最具艺术价值、最能体现其创作灵感的优秀曲目。,至今依然常在世界各地上演,并被录制到唱片中。 这三首嬉游曲作为一个整体,不但是莫扎特所有嬉游曲题材作品中最受听众欢迎的作品,更可以说是他早期创作中最具艺术价值、最能体现其创作灵感的优秀曲目。 另外,第17号K.334、降F大调嬉游曲,K563都是非常经典的作品。

圣马丁室内乐团由内维尔·马里纳爵士于1959年创立,是20世纪60年代巴洛克复兴潮流的先锋·乐团在创建初期仅为一小规模的弦乐团,1959年首次公开演奏。由于这是获得伦敦Sant Martin-in-the-Field教堂人士的支援才得以组成的,因此,可以说是圣马丁教堂的乐团” 。1978年,马利纳终于辞去指挥,改由长久以来,一直担任首席演奏家的Iona Brown女士接棒 。
如今,圣马丁室内乐团已成长为一个编制灵活的一流室内乐团,乐团演奏者均为万里挑一的人才,他们的音乐风格已得到全世界的认可。500多张唱片,让圣马丁室内乐团成为世界上录音数量最多的室内乐团.圣马丁室内乐团赢得了诸多国际著名音乐奖项,包括8项"爱迪生大奖''和一项"加拿大音乐奖''.圣马丁室内乐团还获得了英国女王授予的爵位勋章,是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管弦乐团。圣马丁室内乐团担任过多部著名电影配乐的演奏,如<<莫扎特传>>,<<英国病人>>等.后者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奖.
(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753#

2023.09.13
今日唱片
DG 舒伯特-第八交响曲/门德尔松-第四交响曲/西诺波利 西德银圈PDO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6262173588/[/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615909396[/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607_96159718.html[/url]
[url]https://m.tb.cn/h.54E7fyj?tk=TnSOdz0Oia2[/url]
朱塞佩·西诺波里GiuseppeSinopoli(1946-2001)意大利指挥家。在当今世界乐坛上的声誉,如日中天,闻名遐迩。他一棒两挥,既指挥歌剧,又指挥交响乐,其精湛的技艺久得口碑,他录制的大量精彩唱片亦声播四海,赢得全球无数音乐爱好者青睐。同时,他还是一位医学博士和考古学专家。遗憾的是,2001年4月21日,在德国柏林歌剧院指挥威尔第歌剧《阿依达》时,他因心脏病突发而卒死指挥台上,终年54岁。几个星期后,意大利**为他举行隆重国葬。
西诺波里是一位非常富有修养的细腻型指挥家。他精通艺术史,对于音乐风格的掌握有着十分出色的能力和独到的见解。同时,他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很强,也许是因为它是一位医学博士的缘故,因此有的评论家曾认为:"西诺波里的指挥艺术就象一个外科医生手中的手术刀一样,将埋藏在音乐乐谱中没有被人们所发现的魅力全部表现出来了。"精湛的理性分析与深刻细腻的演绎是西诺波里的指挥特点,他诠释的舒伯特第八、第九交响曲已经成为经典;此外,他对于19世纪德奥浪漫主义交响乐作品的演绎也是备受赞誉。他对于意大利歌剧以及韦伯、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人等德国歌剧作品的指挥也是音乐界、唱片界的权威。
2000年1月28日、29日,西诺波里率领德累斯顿国立歌剧院管弦乐团来到北京在世纪剧院演出了两场交响音乐会,曲目分别为莫扎特第40交响曲、贝多芬第7交响曲和舒伯特第8交响曲"未完成"、马勒第5交响曲。(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754#

2023.09.14
PHILIPS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第二号浪漫曲/谢林 三洋纸盒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6265711912/[/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617512651[/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607_96175898.html[/url]
[url]https://m.tb.cn/h.5fDh6Xn?tk=0psIdz4CSBX[/url]

亨里克·谢林,当代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墨西哥籍波兰人。五岁学钢琴,后迷上了小提琴。幼年的演奏给著名小提琴家勃·胡贝尔曼留下难忘的印象,遵照他的提议,被送往柏林随名师学琴。1933年在柏林首次公演,后又去华沙等地演出。在巴黎随那·布朗热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1948年起在墨西哥音乐学院任教。此后去欧洲和美国巡回演奏。他知识渊博,懂七国语言,演奏风格高雅、安详,充满美感,被誉为真正拥有“古典的心灵”。曾与另两位大师皮埃尔·富尼埃和阿图尔·鲁宾斯坦组成三重奏组。对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有很深的研究,享有“权威”的盛名。(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755#

2023.09.16
今日唱片
无比传真 MFSL Aretha Franklin - Live at Fillmore West/艾瑞莎·弗兰克林 美三洋6字头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6272491558/[/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625311504[/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607_96209586.html[/url]
[url]https://m.tb.cn/h.5fQ1MC8?tk=6etadzoVfwa[/url]

艾瑞莎·弗兰克林(Aretha Franklin)是灵乐的巨人,同时也是美国Pop界的巨星。与其他的歌手相比,她将灵乐那种虔诚的信仰表现得淋漓尽致。

60年代末她那些令人震惊的大作,例如"Respect" 、"I Never Loved a Man"、"Baby I Love You"、 "I Say a Little Prayer" 、"Think"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Chain Of Fools"、"Share Your Love With Me"、"Spanish Harlem"、"Until You Come Back To Me"为她赢得了“Lady Soul”(灵乐女士)的称号,而她也确实当之无愧。以烈焰般燃烧的灵乐潜质,飘逸,热情,以及R&B风格的 伴奏,Aretha那富有魔力的嗓音征服了无数听众。

三十多年的演唱生涯中艾瑞莎获奖无数,其中包括15座格莱美奖,尤其节奏蓝调的项目似乎就专为她设置。另外终生成就奖、第一位女性艺人进入摇滚名人殿堂者也唯有艾瑞莎·弗兰克林!跨越流行与黑人音乐界线的她拥有七十多首流行单曲与近百首节奏蓝调单曲,除号称「灵魂乐第一夫人」外,「灵魂歌后」(Queen OfSoul)的尊称更确切说明了艾瑞莎·弗兰克林在美国流行音乐的地位。(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756#

2023.09.17
今日唱片
DG 海顿-第103&104交响曲/卡拉扬 西德无字银圈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6275459258/[/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627528885[/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607_96226775.html[/url]
[url]https://m.tb.cn/h.54hizrr?tk=PnQqdzudekp[/url]

降E大调《第103交响曲“鼓声”》,这部作品是海顿所有交响曲当中篇幅最长的一首。这部首演于1795年3月2日的作品,以定音鼓滚奏作为曲目的开端,这在交响曲创作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因此这部交响曲便有了自己的标题“鼓声”,也有的翻译为“擂鼓”。虽然在知名度上这部交响曲并没有超过此前的几部作品,但由于创作风格上的成熟,使其成为海顿交响曲创作历程中的典范之一,评论界认为它完美地体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技法。第一乐章扑面而来的连绵鼓声以及随之而来的引子,让曲目的开始部分显得严肃而深沉,随后转入充满着舞曲旋律的基本主题。整个乐章中,不同乐器的音色转换以及突然变化的调性色彩都体现海顿独特而幽默的创作手法,实在是引人入胜。第二乐章以双主题二重变奏曲写成,篇幅较大,第一主题为一首克罗地亚民歌,旋律舒缓而动听;第二主题则类似进行曲风格,两个主题之间形成调性对比,而且在音色上也体现出变化,配器上的卓越技巧使得整个慢乐章听起来充满着丰富的色彩。终曲乐章依然是常用的回旋奏鸣曲形式,整个乐章构建在单一主题之上,这是非常少见的。虽然看似十分简洁,但经过海顿的精巧设计却展现出无比精妙的变幻。这个充满锐气的乐章,虽然没有《第102交响曲》终曲的狂欢气质,但肃穆的神情中依然透露出一丝愉快而富有活力的气息。
  海顿的最后一部交响曲是D大调的《第104交响曲“伦敦”》。虽然我们习惯将作曲家为所罗门所作的12首交响曲统称为“伦敦交响曲”,但No.104无疑是最为“正宗”的一部,也是作曲家为自己数量庞大的交响曲作品、漫长的交响曲创作历程所作的一个出色的总结。因此其标题和音乐作品本身内容并没有太大的联系。乐曲以一个相当震撼人心的、具有强劲力度的引子开始,这个长达两分钟之久,缓慢却富有底蕴的引子显得独特而具有标志性意义,随后乐曲转入欢快的、充满音色对比变化的舞曲段落,隐约中显现出一丝诙谐和幽默的气质。第二乐章是一首抒情曲,宁静而明朗,但又略带一些忧郁和妩媚。第三乐章风格接近于玛祖卡舞曲,用复三段体写成,轻盈而平稳。作品的终曲乐章为典型的奏鸣曲形式,其第一主题据说取材于当时一首相当流行的克罗地亚叙事民歌,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作曲家是以一种英国街头叫卖为旋律为基础创作而成的。不过无论真相如何,这个充满着民歌风味的乐章是令人激昂而振奋的,当最后一个音符结束之后,海顿的交响曲创作历程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757#

2023.09.18
今日唱片
東芝EMI 贝多芬-“大公”三重奏/卡萨尔斯三重奏团 天使1MTO细字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6278025929/[/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630479813[/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607_96244242.html[/url]
[url]https://m.tb.cn/h.5f34D2t?tk=a89VdzzsIfD[/url]

二十世纪20-30年代,是欧洲艺术空前繁荣时期,特别是在号称欧洲心脏的巴黎,聚集了一大批颇具创新能力的艺术家。钢琴家科尔托,小提琴家蒂博和大提琴家卡萨尔斯,以其精湛的演奏蜚声欧洲,号称黄金三重奏。幸亏现代录播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留下了这张唱片,也使我们这些晚辈们能够领略这些大师风采。这套唱片由于录音年代久远,不可避免地留下噪音,除此之外,声音密度很好,清晰,弦乐声部极具质感,也很清新。小提琴的音质很美,特别是高音区并没有毛刺,大提琴温柔敦厚,富有质感,而钢琴声音很实,没有虚化和夸张,颗粒感很强。日本东芝EMI的优异制作,使之成为早期录音的佳作之一。(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758#

2023.09.19
今日唱片
DG 马勒-第四交响曲/伯恩斯坦 Bernstein/Mahler 法版PMDC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2303386784/[/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634607259[/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607_96266319.html[/url]
[url]https://m.tb.cn/h.54t1ZY4?tk=OdosdAVBQXZ[/url]

交响曲的创作经过古典主义时期,终于在马勒这一代达到了包罗万象的巅峰。马勒的交响世界充满天国的律令,涵义深刻难懂。然而,在他十部交响曲中编制最小、结构最简单的《G大调第四交响曲》却是少有的“最为明朗、阳光和亲切的一首”。在《第四交响曲》中,马勒继续沉迷于梦境,与原标题为《夏日清晨的梦》的第三交响曲一脉相承,这次他做的是一个天国梦。作品完成于1901年,整个音乐基调建立在他写的《少年魔角》中一首《整个天国的欢乐属于我们》的歌曲上,以儿童纯真的视角,描绘想象中天堂的欢乐。对《G大调第四交响曲》的聆听,我们最容易捕获的大概是从一开始就出现,贯穿整部作品中的两串愚人笨铃发出的声效。这种趣稚的雪铃声,意味着马勒作为现代主义者的身份出现,他在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用过去装点现在的梦境:伊格劳冬天的雪橇铃铛、童话故事、吉普赛提琴手和他母亲微笑的面容,而且也许还包括那些欢笑的天使。什么东西能使生活真的有价值,记得有句话这样说,"与自然结合和虔敬,怀念故乡、欢乐、爱情,内心的斗争与努力。"在这样的夜晚,指挥家埃利亚胡·殷巴尔说:听马勒的《第四交响曲》吧,它是人类情绪、思维和理想的纯概念和精神化表达的最高境界

伯恩斯坦与马勒在气质上天生融合,他将所有马勒的重要作品带到了一种“熊熊燃烧”着的深度,将他自己对乐谱的忠实和自己自由的再创作完美的融为一体,伯恩斯坦的阐释突出和强化了马勒精神世界中的对立与矛盾,使马勒的作品真正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写照。与此同时,在录音棚中与伯恩斯坦的演出同步制作的唱片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马勒热”,这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759#

2023.09.20
今日唱片
七海唱片 SEVEN SEAS 西塔琴幻想&超绝塔拉 日凸字CSR细字3000元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6284113224/[/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638806824[/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607_96283996.html[/url]
[url]https://m.tb.cn/h.5fo6aSE?tk=ltwYdAR59I9[/url]

西塔琴可以说是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印度古典乐器。印度西塔琴大师 Ravi Shankar(拉维香卡)无疑的是印度西塔琴推向西方听众,甚至于推向全世界的最重要的功臣。
西塔琴(印地语:सितार;孟加拉语:সেতার;乌尔都语:ستار;波斯语:سی تار)又称西塔尔琴、锡塔尔琴、锡塔琴,是印度一种长颈琉特,印度古典音乐乐器,1950年代起也开始作为流行音乐中乐器使用。西塔琴是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印度古典乐器。
西塔琴(Sitar)的源流众说纷纭,一般印象是从南印度的维那琴改良,但据考据应该是改自波斯的塞塔尔(Setar)琴。
西塔琴是北印度最重要拨弦乐器。至于是何时被改成今天我们看到的西塔琴原形,精确的日期已无可考,传说14世纪已有西塔琴的出现,但在1700年,莫卧儿王朝末期,西塔琴已开始逐渐广为流传,是毫无疑问的。(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2760#

2023.09.21
今日唱片
CBS 五轮真弓- 时间的流逝/時の流れに/五輪真弓 日细字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6287903815/[/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642620068[/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607_96301737.html[/url]
[url]https://m.tb.cn/h.55gxDJz?tk=OIfxdAoggD3[/url]

曲目:
1. 時雨
2. 泣かないで
3. 春ごころ
4. 恋の遊戯
5. 遠い汽笛
6. 雨色のハイヒール
7. 明日から
8. マスカレード・ショー
9. 家路
10. 時の流れに~鳥になれ

五轮真弓出生于1951年1月24日。摊开五轮真弓用音乐串联起来的岁月年轮,我们看到,在她至今出版的近三十多张唱片里,五轮真弓在音乐气质上的变化并不算太大,这位集作词、作曲与演唱于一身的创作才女所尝试的音乐类型及擅长的作曲范围是有限的。但是,她以其身上所独具的女性恬淡、平爽、从容的创作风格,不仅在当时即把许多歌曲唱成无可争议的经典,而且使得多年后人们在回首时发现,她的曲风恰好投射出了当时日本乐坛的整体氛围。也正因此,五轮真弓的“声音”也最终获得了冲破年代困囿的力量。作为一位女性创作型歌手,五轮真弓的歌声不是山口百惠那样甜蜜、**型的,她的创作多半带着某种隽永的人文气息,情感细腻、婉约、真挚,但表达却淡定从容、清雅深邃、哀而不伤,仿佛浩瀚而又波光潋滟的湖面──事实上五轮真弓的音乐里一直闪着水一样的智慧清辉。(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