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玩音响——后三大件时代 [复制链接]

查看: 65826|回复: 160
31#

既然用的是线鼻子,液压钳是少不了的。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32#







线鼻子选用的是欧亚德的,反正也就是两种,要么古河,要么欧亚德,古河的线径偏大了,不合适,回来后发现这个还是比音箱里面原来的大一点点,好在经过简单的处理,用起来完全没有问题!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33#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34#

看看现在金灿灿的线鼻子如此厚实,再看看原来的线鼻子是那摸的猥琐,我想总要给点面子,声音有所提升吧!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35#

回复 52# 我爱LP 的帖子

谢谢兄提醒,我还是比较谨慎的,买CMC也是权衡了各种因素的,甚至专门咨询了潘主编,询问了渠道,小潘的箱子上面用的就是CMC,不过他是镀金的,而且他比较过WBT,音色稍许温暖一些,我取其中,就选了这款镀铑的。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36#

回复 54# calvin 的帖子

这个问题其实很值得探讨的!
就我目前所做的工作来说,我觉得还谈不上破坏原来的设计,仅仅是在找短板而已。
退一步说,也不必迷信原厂的东西,很多是受限于成本的妥协,坊间一种说法好像是会打破原来的平衡,其实就我听过、别人描述过的康沃来说,各种千奇百怪的声音都有(包括我自己的系统,不同的前端和周边太敏感了),甚至有烧友说我的高音听上去像丹拿的高音(的确是有一点点像),所以我觉得本身就没有什么绝对的平衡可言,完全在于自己的功力,就好像老美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就是先打破,再确立,这点信心还是有的。

我坚信的一点是,线性的总比非线性的好,信息量大总比信息量小好。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37#

回复 56# calvin 的帖子

呵呵,我也不是拆迁办的,啥都要拆个稀巴烂,凡事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就像我的箱子也不是回来就动手的,实际上那个时候的问题要比现在多,但是在没有完全摸清楚箱子的特性之前,我是不会轻易的下结论的,实质上由于前级的接入,声音已经往更高的一个层次走了,整体的框架已经不存在什么问题,而这些短板就尤其显得当务之急,而在此之前,如果搞,一是摸不准正确的脉络,二是也只能够治标,起不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其实和线材的道理是一样的,很多线材无用论的人并不是完全说谎,因为在他们的系统上面一些线材的确是很不敏感,所以觉得机线和发烧线差不多不奇怪,这是因为他们的系统存在重大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针对性很重要,也不是所有的器材都要去改动,比如我的天进前后级,我打开瞄了一眼,就觉得没什么可折腾的了。
所以我也提请朋友们注意,主次要分清,我提倡的是锦上添花的改动,是在系统整体架构已经非常合理的情况下去做这件事情,否则的确会有CALVIN兄说的那种情况,最后就乱了套,搞不清究竟是哪里的问题。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38#

回复 58# calvin 的帖子

兄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不是指兄乱套,而是兄说的那种“变化的好坏只有当事人知道”的情况,有点绕口,呵呵!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39#

原帖由 sanyue 于 2015-3-25 10:31:00 发表
恭喜白兄,发烧开始大火力升温,呵呵。
对大厂的产品要尊重却不要迷信,设计到位用料不到的产品比比皆是,很正常的,毕竟是工业产品,不是艺术品。

初步开始摩机的时候,尽可能不改变结构,尽可能选择素质高而声音特性不是特别强烈的元器件和线材,这样工作可以在把控之中,也容易拿捏声音的走向。

摩机,一般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几轮调整的过程,结构调整尽可能拉后,调整结构以后再做细调就离成功不远了,呵
赵兄不愧是行家,说的都在关键之处,的确不是一蹴而就的,走出去还要能够认识回家的路,所以这一轮我不会动分频器,但是会仔细看一下它的结构,在适当的时候会先根据原厂的数据用发烧元器件照搬一个试一试,不会去改动和拆卸现在的分频器的。
最后编辑白了头一夜间 最后编辑于 2015-03-25 11:09:33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40#

回复 61# imzadi 的帖子

谢谢兄支持,分频器暂时不会动,循序渐进,留待下个赛季吧,哈哈。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