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闲话《哥德堡变奏曲》 [复制链接]

查看: 26210|回复: 60
11#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4-8-27 10:27:00 发表
原帖由 qingping1953 于 2014-8-27 10:23:00 发表
个人更喜欢李赫特和图雷克的

印象中里赫特是没有哥德堡变奏曲的录音的,兄台说说。

不好意思,是我记错了,李赫特弹了贝多芬的迪亚贝利变奏曲,PHILIPS公司出品的现场录音,很不错。
清风
TOP
12#

原帖由 qingping1953 于 2014-8-27 14:26:00 发表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4-8-27 10:27:00 发表
原帖由 qingping1953 于 2014-8-27 10:23:00 发表
个人更喜欢李赫特和图雷克的

印象中里赫特是没有哥德堡变奏曲的录音的,兄台说说。

不好意思,是我记错了,李赫特弹了贝多芬的迪亚贝利变奏曲,PHI

没关系的,我有时也记错的。

贝多芬这首迪亚贝利变奏曲好象是受到巴赫影响的,这部音乐作品不是太流行,有可能是当初出版商提供给贝多芬那个主题不是太好,从而导致这部作品不是太出色。本来发展主题是贝多芬的强项,但因为出版商给的这个不太高明的主题,所以贝多芬也无能为力的。迪亚贝利变奏曲这部作品有点令人费解,不太容易理解的。波利尼和布伦德尔都录过这部作品。一部音乐作品,她的主题动机很重要的,她会直接影响作品的展开和推进。另外有一部巴赫的作品《音乐的奉献》,这部作品主题也不是巴赫自己定的,而是国王给的,这部作品虽然很有名,但我个人觉得这部作品有点怪怪的。《音乐的奉献》这部作品,与同时期的巴赫的《赋格的艺术》相比,我认为《赋格的艺术》更有价值的。

写变奏曲,勃拉姆斯非常擅长,他在交响曲的乐章里也写变奏曲,象第四交响曲。勃拉姆斯最出名的变奏曲,象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亨德尔主题变奏曲都非常有名,除了因为勃拉姆斯擅长发展主题,具有很高的写作技术。还因为帕格尼尼和亨德尔提供了优秀的音乐素材。

我不懂作曲的,我也是跟着感觉走的,说得不对请多多包涵,哈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4-8-27 14:53:00 发表
原帖由 qingping1953 于 2014-8-27 14:2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4-8-27 10:27: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qingping1953 于 2014-8-27 10:23:00 发表
个人更喜欢李赫特和图雷克的

印象中里赫特是没有哥


这部作品的亮点可不就是那个主题嘛,冠名赞助的那位迪亚贝里因此留名啦。话说当时这个主题变奏可有点像如今的选修一般,最后贝多芬能胜出简直是毫无悬念,看看那些陪跑的屌丝都是谁好了——李斯特、舒伯特、胡梅尔还有某个莫扎特的后代。Harmonia去年出了一张颇具新意的迪亚贝里的专辑收录那些不为人知的其他作曲家的变奏段落,也不乏亮点,演奏者自己还未这部作品写了一个introduction。
TOP
14#

原帖由 ridi 于 2014-8-26 12:29:00 发表
说来惭愧,自从当年听了Perahia弹之后突然失去了把其他人录音找来听的欲望,也把这首曲子淡忘了,算来已经有十年没有听过了


Perahia的哥德堡给我一种油腻腻的感觉,呵呵
TOP
15#

原帖由 chrisspher 于 2014-8-27 16:0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4-8-27 14:53: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qingping1953 于 2014-8-27 14:2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4-8-27 10:27: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qingping1953 于 2014-

兄台你说的有待商榷,迪亚贝利那个主题并非亮点,那是出版商的一首圆舞曲。贝多芬认为这个主题非常肤浅而毫无价值的。贝多芬原来不愿意写的,后来因为出版商给了他很优厚的报酬,贝多芬才写这个变奏曲的。这部作品的主要价值主要是体现了贝多芬极高的写作技术和能力。迪亚贝利变奏曲这部作品极其艰深复杂的,充分体现了贝多芬深入和发展音乐主题的能力。

迪亚贝利请大家写变奏曲,也不是比赛,目的是凑成一部音乐合集。写变奏曲的人不包括李斯特的,因为李斯特当时年纪还很小,估计他还不会作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6#

关于李斯特,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他当时只有7岁,另一种说法是说他当时是11岁。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他是7岁还是11岁,当时迪亚贝利都没有邀请他,但迪亚贝利邀请了李斯特的老师车尔尼。所以,车尔尼本人布置作业让李斯特也写一首也有可能,大致是这样的。

贝多芬和舒伯特,车尔尼等人参与这个写作游戏,不是比赛的,也不存在贝多芬胜出这种说法。贝多芬写的单独成册,主要是因为贝多芬写得很庞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7#

在自己有的十几个版本哥德堡里,还是最喜欢古尔德,其次是图蕾克。

古尔德的版本里,81版听了十几年,却从来没觉得腻过,59的风格呢,已经有点81的感觉了,而现在越来越喜欢55版,虽然有些乐段简直快的无法收拾一般,但一点不觉得不自然,不觉得太赶了,真是神奇啊,这种感觉有点像塞戈维亚的魔笛变奏后面快速音阶部分(不爱好古典吉它的朋友可以略过,呵呵)。

图蕾克呢,88版的录音风格真是太喜欢了,这就是AAD的魅力,模拟味十足啊(听LP的朋友可以略过,哈哈),98版也很好,慢的真是有特色,跟古尔德55版简直是鲜明的对比,不过我听这版还是睡着了几次,不知道是老太太这版是弹出了原作的真正味道呢,还是自己现在越来越喜欢古尔德55,哈哈。

然后想再说说先入为主的事情,很多人听这个作品都是从古尔德81版开始的,虽然有些人慢慢转向了其它演奏家,比如图蕾克,但好像大多数人都还是最钟爱古尔德弹奏此曲的风格,真的完全是因为先入为主麽?我自己的经历,不少曲目的第一次也是听的不乏个性的演绎,但有些坚持下来了,有些只听一次便果断弃之、束之高阁。

古尔德的巴赫,不敢说所有曲目,但至少对于我,哥德堡、创意曲、平均律、德国组曲、英国组曲,每次听时都让我欲罢不能,深深体会到什么叫绕梁三日,呵呵。
TOP
18#

原帖由 eaglion 于 2014-8-27 16:43:00 发表
在自己有的十几个版本哥德堡里,还是最喜欢古尔德,其次是图蕾克。

古尔德的版本里,81版听了十几年,却从来没觉得腻过,59的风格呢,已经有点81的感觉了,而现在越来越喜欢55版,虽然有些乐段简直快的无法收拾一般,但一点不觉得不自然,不觉得太赶了,真是神奇啊,这种感觉有点像塞戈维亚的魔笛变奏后面快速音阶部分(不爱好古典吉它的朋友可以略过,呵呵)。

图蕾克呢,88版的录音风格真是太喜欢了,这

兄台写得很认真,也很有耐心,真的很赞赏这种上论坛的态度。

我最早也是听古尔德81年版的,我曾经对比听过他和图雷克的VAI版,图雷克明显弹得细腻很多的。但是图雷克在DG那个版本我就不太喜欢,主要是速度太慢了。谈到图雷克和古尔德的比较,我上面说过了,就不重复了。

钢琴版的哥德堡变奏曲,除了图雷克和古尔德,我也非常喜欢索尼的罗森,他弹得非常坚实。肯普夫也弹过,感觉不是很好。尼古拉耶娃也弹过,印象就不是很深。席夫在迪卡的录音感觉也不太好,没有什么特色,与他的平均律有较大差距。大键琴版有些也非常好听的,莱昂哈特多次录制过哥德堡变奏曲,我感觉他在HM的版本最出色,非常好。科克帕德里克的大键琴版要差一些。平诺克虽然使用了一台17世纪的大键琴,但感觉他的版本比较差,我感觉有些意外。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9#

最喜欢图雷克的VAI版。
TOP
20#

原帖由 eaglion 于 2014-8-27 16:43:00 发表
在自己有的十几个版本哥德堡里,还是最喜欢古尔德,其次是图蕾克。

古尔德的版本里,81版听了十几年,却从来没觉得腻过,59的风格呢,已经有点81的感觉了,而现在越来越喜欢55版,虽然有些乐段简直快的无法收拾一般,但一点不觉得不自然,不觉得太赶了,真是神奇啊,这种感觉有点像塞戈维亚的魔笛变奏后面快速音阶部分(不爱好古典吉它的朋友可以略过,呵呵)。

图蕾克呢,88版的录音风格真是太喜欢了,这


睡着了就对啦  这也是哥德堡变奏的初衷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