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2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再换个话题:你认为最不耐听的三位作曲家是谁? [复制链接]

查看: 63762|回复: 221
121#

回复 118# yudeanwu 的帖子

现在别人攻击自己喜欢的作曲家而感到忿忿不平的情况已经没有了-——在本人的持续努力下,基本扭转了这种情况。当然,本人喜欢的别人可以尽情攻击,丝毫不影响我的听感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22#

贝多芬、约翰。斯特劳斯、莫扎特、海顿、马勒、维瓦尔第的四季、勃拉姆斯、布鲁克纳、柴可夫斯基,巴赫只能双提琴协奏曲,其余的听不下去,至于巴赫以前的作曲家旋律几乎差不多,重复的太多。
TOP
123#

我发现不喜欢俄罗斯音乐的人挺多,我以前以为只有我自己有这“毛病”。我对柴柯夫斯基的音乐没有任何成见,去年我在大剧院又听了好几遍他的音乐,包括两次第五,以及他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这下彻底断了我的念相。我再次说说我在没有任何成见情况下的听感——老柴根本不会作交响曲,他的才华无法支撑驾驭这种大型作品的能力,他的乐思超不过三分钟;我们估且不讨论他的作品要表达什么,我们只从声音的意义上来谈听感。老柴交响一开始的架式表明他要展开一种极宏观的叙事,但是他贡献给我们的只是一些无意义的声音的堆积,这些声音之间没有任何内在联系;慢乐章矫柔造作,快乐章毫无章法,表现出间歇性的歇斯底里发作——这是一切俄罗斯作曲家的通病,他们的才华只适合写一些场景音乐——在这方面,他们确实很精彩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24#

至于那场歌剧,我终于找到机会吐槽了——那也叫歌剧?如果说他不会作交响,那他同样不会作歌剧,整个剧情拖沓冗长,没没叽叽,始终没有一段让人能HIGH起来的唱段。这是我听音乐会唯一一次想中途退场的情况,后来我还是捏着鼻子坐回来了,中场休息时还有央视的人采访我问我怎么样——我说太差劲了,我都想走了——他们赶紧把话筒拿走了。但必须得承认,老柴的芭蕾音乐就很成功——这是他的强项,全是场景音乐,不需要那些音乐片段之间有任何联系,尤其是逻辑上的-——俄罗斯人不讲逻辑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4-05-20 14:30:03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2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26#

来神明兄这里凑个热闹。现在最喜欢的:1 巴赫  2  布鲁克纳 3  贝多芬  莫扎特  勃拉姆斯并列。老了,这些人似乎是归宿。巴洛克的也喜欢得很,但因为没有谁是特别拔尖的,只能作为一个整体去喜欢。
至于CD张数则没法算,比如布鲁克纳,就那么点东西,就算弄个十几套交响全集,也比不过一套巴赫或贝多芬全集,所以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127#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14-5-20 10:33:00 发表
至于那场歌剧,我终于找到机会吐槽了——那也叫歌剧?如果说他不会作交响,那他同样不会作歌剧,整个剧情拖沓冗长,没没叽叽,始终没有一段让人能HIGH起来的唱段。这是我听音乐会唯一一次想中途退场的情况,后来我还是捏着鼻子坐回来了,中场休息时还有央视的人采访我问我怎么样——我说太TM差劲了,我都想走了——他们赶紧把话筒拿走了。但必须得承认,老柴的芭蕾音乐就很成功——这是他的强项,全是场景音乐,不需要那些音


尤其有同感!如果不是有天鹅湖,老柴必定是俺最不喜欢的之一。但天鹅湖又是俺最喜欢的音乐,所以,老柴在俺心目中的位置很特别。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128#

江月兄又露面了,谢谢捧场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29#

[quote] 原帖由 ADWS 于 2014-5-20 10:25:00 发表
最后编辑爱美丽 最后编辑于 2014-05-20 14:03:28
TOP
130#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14-5-20 10:25:00 发表
我发现不喜欢俄罗斯音乐的人挺多,我以前以为只有我自己有这“毛病”。我对柴柯夫斯基的音乐没有任何成见,去年我在大剧院又听了好几遍他的音乐,包括两次第五,以及他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这下彻底断了我的念相。我再次说说我在没有任何成见情况下的听感——老柴根本不会作交响曲,他的才华无法支撑驾驭这种大型作品的能力,他的乐思超不过三分钟;我们估且不讨论他的作品要表达什么,我们只从声音的意义上来谈听感。老柴

读过一本法国人朗多尔米写的<西方音乐史>,他的观点认为老柴是个二流作曲家,这和大英百科全书认为高尔基是二流作家如出一辙,此外朗多尔米还认为东方就没有音乐,所以在此书没给东方音乐留出一点篇幅,但这厮的书名却叫《世界音乐史》。后来中国的翻译者擅自将此书名改为《西方音乐史》。与我自己而言,最早就是听老柴的天鹅湖,小协,柴一,柴六(少年不识愁滋味嘛,现在不敢多听了)等入门的,现在确实听得非常少了,我想并非是他的音乐不耐听,当然和巴赫比起来确实不耐听,和莫扎特比起来会让人不快乐,和贝多芬比起来无法让人振拔,但他自有它的优点。如果说老柴不耐听,可能不在音乐的逻辑性和技法上,他的洛可可就写的很漂亮,可能在于内心剖白式的表达方式上,歇斯底里赤裸裸,直抒胸臆,既无法国人的委婉细腻,也无德国人的严密逻辑,年纪渐长,确实对这种东西反倒没多少承受力了,听他确实有点够呛,这种表达方式或许接近于文学上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但他确实是一位伟大作曲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