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415161718192021» / 19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超距与侧滑(结论在130页) [复制链接]

查看: 638158|回复: 1950
171#

争论、讨论使我思考!
1首先感谢杰兄提供了这次让我参与的机会,并胸有成竹地看着我们。
2特别感谢天藏的切点轨迹图,它让我惊呆了,马上动手做了个盘上比划试验。在这之前,根本没想到!!!以前大摡认为:正超(传统意义)向內,负超向外。之前相信不少参与的网友也没深思过(因我们的唱头一直运行在合理的超距范围)。有这样的可能:侧滑除去在切点轨迹上必然产生,方向与区域相关,由摩擦力和臂座拉引力合力而成。
3感谢r兄的图文并茂!!!
4上三位高手都是清楚的,表达和定义不同而矣!
TOP
172#

期待各位高手继续联手进入下一环节
TOP
173#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4-4-18 22:03:00 发表
在 142# 的图中,绿色那条就是切线,它与中心距线成 90 度关系,这在图中已标示得很清楚了,我都不知道你们是怎样看图的。


这叫"黑胶切线" ,是黑胶刻刀的轨迹,对否?

若对的话就继续:

"它与中心距线成 90 度关系" ,实际上就是它与黑胶同心圆的半径重合,目的是确保刻刀方向( 重播状态对应的就是唱针或唱头的水平方向)与每条音槽相切,对应于重播状态,就是水平循迹角为零, 这种状态理论失真为零. ( 也就是正切臂的工作原理).
最后编辑consequence 最后编辑于 2014-04-19 06:49:24
倾谈音响 品味音乐 www.hiendlife.com,极品人生.
TOP
174#

原帖由 Real 于 2014-4-19 6:29:00 发表
期待各位高手继续联手进入下一环节


主要争论的导致是对概念的不同理解: 希望大家先澄清以下概念:

1,对"切线" 的误会 , 平面几何的"切线:定义 与 黑胶制作 的"切线" 不同.
2,零距,超距,负距的定义.
倾谈音响 品味音乐 www.hiendlife.com,极品人生.
TOP
175#

我觉得不应生做名词或固有名词新解,应服从平面几何服从Lp固有定义,非常必要才另建描述,本帖的争议多数是鸡同鸭讲
TOP
176#

"以最简单的方式来讲,以切线为中心,针尖的某一落点与切线的垂直距离才能定义为,这个针尖落点的超距或负距关系。 "  -- 这句话的表达是有史以来最清晰的, 不过最好注明,这里的"切线" 是黑胶刻纹时的"切线" .

但我仍然提出一点疑问: 这样定义超距或负距 ,是通用标准还是你们两位的标准? 若是通用标准, 请提供资料.
倾谈音响 品味音乐 www.hiendlife.com,极品人生.
TOP
177#

原帖由 Real 于 2014-4-19 6:51:00 发表
我觉得不应生做名词或固有名词新解,应服从平面几何服从Lp固有定义,非常必要才另建描述,本帖的争议多数是鸡同鸭讲


赞同...
倾谈音响 品味音乐 www.hiendlife.com,极品人生.
TOP
178#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14-4-18 20:2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4-4-18 20:0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14-4-18 19:47:00 发表
阿张, 这就是你的问题了...我们讨论讲切线,当然是讲平面几何上定义的切线...而不是&quo......我只可以讲:坊间对你中山张的评价没错...

围观,看到这里太有意思了。呵呵!坊间评价,"头版”大师在布道哦!
窃以为,普及下头版黑胶唱片等知识还靠谱些
TOP
179#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18 22:2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18 20:21:00 发表

Jwang的视频是我出点子让他去实验的,本来是让他做超距实验的,他暗地里试过之后,发现有空子可钻,执意要做负距向外侧滑实验。


考虑到


技术上的分歧源于零距的定义完全不同...


倾谈音响 品味音乐 www.hiendlife.com,极品人生.
TOP
180#

原帖由 Real 于 2014-4-19 6:25:00 发表
争论、讨论使我思考!
1首先感谢杰兄提供了这次让我参与的机会,并胸有成竹地看着我们。
2特别感谢天藏的切点轨迹图,它让我惊呆了,马上动手做了个盘上比划试验。在这之前,根本没想到!!!以前大摡认为:正超(传统意义)向內,负超向外。之前相信不少参与的网友也没深思过(因我们的唱头一直运行在合理的超距范围)。有这样的可能:侧滑除去在切点轨迹上必然产生,方向与区域相关,由摩擦力和臂座拉引力合力而成。


我建议你去极品看看那两个帖子。看看我有关这个侧滑力静态曲线的概念是如何发展出的。阿杰明明想错了,没人可以指出他错在哪里直到我。从阿杰的知识水平来说,他不会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他只当大家面上嘴硬,心里对我不服不行,撒些花招来唬弄不深刻了解这个问题的人。他喜欢思考,但缺点才气和思考问题的敏锐感。有点我得感谢阿杰,就象我在极品说过。本来我想说说就完了。他们硬把我激火了,真的动手了做了实验。一旦动手我就发现了这个静态曲线。


接下来有两个事可做。


1·用数学来描述这个关系。
2.试想一下,这个线上是侧滑力为零,又是循迹误差为零。如果针尖沿着这条线来走不是太完美了?
最后编辑redsox 最后编辑于 2014-04-19 07:59:57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