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9101112131415» / 6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超距与侧滑(结论在130页) [复制链接]

查看: 670908|回复: 1950
111#

回复 509# Real 的帖子

原理上讲明白了,就算是随手画的图,我都能理解。
如果是剽窃回来的东西,就算是百分百的复制,也照样知道他不懂!
这是原则问题。
何况他只是照猫画虎,这样都可以忽悠人,唉。
TOP
112#

我在153楼已经上了无可争议的侧滑力方向的示意图,并一直坚持到233楼阐述切点弧线对于衡量无补偿角时唱针在唱片信息范围寻迹角度变化的重要性,有多少人能看明白?
又是那些人一直在干扰帖子的发展?
TOP
113#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19 19:06:00 发表
从切点弧线的定义上看到,当针尖沿着切点弧线运行时,其针尖处于正切点、针杆处于切线、侧滑为零、循迹角变化为零。
是最理想的运行弧线。
但事实上两个不同半径的圆弧,最多只能相接近,不可能完全重合。
其最佳的定义是两条弧线在唱片信息范围内最接近、相邻的部分的面积最小,也就是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最小。
从唱针负距运行轨迹来看,虽然存在着一个绝对的正切点,但整个范围内误差较大,即使使切点交汇处于唱片

切点弧线非常重要,他是没有补偿角时的最佳的、最标准的运行轨迹。


有了他做基准,有效长度在轴距内的任何长度,其循迹角度误差变化就一目了然了。


我再上一次图,在交叉点上误差为零,越接近切点弧线其误差越小。

阴影线部分的面积也代表了他的误差程度。




6941231401204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4/22 16:36:59 上传)

69412314012041.jpg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4-04-22 16:38:53
TOP
114#

从弧线定义来看,两个不同半径的弧线重叠,最多可以有两个相交的点。
用基准线来比较的话,就意味着有两个完全正确的点。
既然有效长度小于轴距时,唱片信息范围内只有一个交点,那也意味着那两个交点会落在超距上。
正确设置超距的目的是使唱针在唱片信息范围内循迹角度变化最小,所带来的向心侧滑仅是他的副作用。
调整过超距的网友都会知道,他跟内零点和外零点(也就是A、B点)以及轴距、补偿角有直接的关系。
最常见的超距尺就是苏尔唱头所附送AB尺了。
是否随便拿起一张超距尺就可以准确地设置超距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那如何直观地知道唱臂、唱头和唱盘的超距设置是否较佳呢?
这就是我要说的超距设计图了。
TOP
115#

首先要说明这个设计图是一位autocad高手画的,有效长度、轴距以及补偿角度是互为函数关系。


设计知识的信息量很大,我只是稍有理解而已。


下面的图是以天藏兄给出的唱臂数据来设计的,因为我希望他能够第一个看得明白。


红线是90度减补偿角所对应的弧线,也就是说唱针能够沿着红线轨迹运行的话,其循迹角度变化为零。


蓝线是以15mm超距运行的实际轨迹图。


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两条弧线相交的就是外零点和内零点。


内零点以内的基本上都没有记录信息了。


除了最外圈的角度变化稍大一点外,几乎整个唱片信息范围内唱针循迹角度变化在1.5度以内了。


无论AB点之间的距离增大或者缩小,超距增大或缩小,其循迹角度的变化范围都只能增大了。


这里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有效长度都对应了一个较佳的超距。


随便拿超距尺来设置超距的朋友,看到这个设计图是否感到汗颜呢?


未标题-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4/22 17:25:41 上传)

未标题-1.jpg

TOP
116#

回复 530# 无难 的帖子

嘿嘿,汗颜了吧。
补偿角呀。
TOP
117#

回复 531# consequence 的帖子

是67.4呀。
图已经很直观了,就这支唱臂的有效长度来说,有比15mm更佳的超距吗?
TOP
118#

超距的数字是多少不是问题,最关键是看两条弧线的重合度。
TOP
119#

回复 538# consequence 的帖子

你三个标准其实都是同一个数据的不同表达方式。
我之所以说较佳而不是最佳,是因为还可以分为外圈优化和内圈优化。
TOP
120#

上面的设计图内零点离轴心距离较小,摆明就是内圈优化。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