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偶尔露峥嵘——拜访古典吉他演奏家江伟杰老师听音室的心得 [复制链接]

查看: 10587|回复: 30
1#



    记得在广州读书时,迷上古典吉他,当时就听教我琴的老师说到过刚刚获得广东省古典吉他比赛第一名的江伟杰老师。后来迷上音响,又看到江伟杰老师在《视听前线》发表的关于音响指挥家的文章,非常有启发,研读数遍。刚好群内有烧友老龚和江老师是故知,感谢老龚的热心介绍,于是就有了这次令我受益良多的家访。


    到达江老师住所时,江老师已经热机多时,但和其他那么多次家访不同的是,江老师从容地给我们泡茶闲聊,就是不播碟子。我知道大师有大师的风格,自然从容等候。果然,一杯茶喝完,江老师说,听之前,要先和你们介绍一下我的系统和环境,(以下暂时省略500字,)介绍完毕,江老师让我和老龚,一前一后居中坐好,关掉空调和主灯避免干扰,然后按照他精心选择的曲目,一首首开始播放。










   上面那张,是N年前杂志社采访的照片。下面那张,是老龚同志这次家访拍的。


      可以看到,这么多年,江老师的器材和摆位,几乎没有变化。


    前面省略的500字,大意就是:这间听音室,是江老师17年前装修的,器材也基本伴随他1020年了,虽然是五花八门机缘巧合凑在一起,来访者没听声音往往会偷笑。但江老师认为,只要通过用心调音,可以让万国牌的器材发出自己想要的声音的。这也是江老师音响演奏家的理念和实践。

       江老师特别强调,这套系统的中音,其实是10focal低音单元客串的,自己已经有更换中音单元的计划和方案,但要用10天半个月的时间来调试,所以一拖再拖还没付之于行动。



       下面是N年前杂志社的介绍,完全可以搬来这里——

      



    一开始,江老师播放的是一曲爵士女声,然后是钢琴、四重奏、打击乐,古典吉他、歌剧,不厌其烦地每放一首就换一次碟子。我们熟悉了江老师的风格,也就不打扰他,按照他精心编排的顺序,展示这套器材的魅力。

    期间,江老师提醒我们,可以前后对换来听听,体会不同听音距离的效果。我们也遵命从之。播了大约78首,江老师说可以播放我们带来的碟子了。老龚拿出一套拉宾的小协头版,放了第一首,江老师认真听完,说这张cd还是有点数码味。

    

    下面该说说听感了,镁声不自量力地呱噪一番,请江老师原谅。


    首先,镁声觉得最值得说的是空间。这其实是一套房改房,能把客厅拓展成一间约4米宽、6米长的完全对称的听音室,显然花了不少心思。虽然是10几年前流行的材料和色调,现在看来有些陈旧过时,但巧妙地把声学处理和收纳空间结合在一起,软硬搭配很平衡,本身就是值得敬佩的地方。17年前,镁声虽然已经买了第一套音响,但连扩散板干什么用的都不清楚呢。(后来才知道,江老师虽然拉了44年的小提琴,并成为国内著名的古典吉他演奏家,但其实是学建筑专业的,并主持承担过很多声学装修的工程项目,真是多才多艺啊。)

    然后是声音,这套系统最大的优点也是得益于空间的处理和精准的摆位调校,音场定位一流,舞台感和3d感非常好,听音乐像近距离看演出一样逼真。整套器材属于监听风格,细节多,质感强烈,背景漆黑。钢琴的琴音虽然不够圆润,但触键感和敲击感都能表现出来,吉他左手把位的游动和右手拨弦的位置更是一目了然。

    复杂些的曲目,各种乐器配合时的一致性和连贯非常好,这是四分频最难玩好的地方。最令人惊讶的是,4分频的箱子,低音和高音、超高,分别用4台廉价的国产专业功放来推,中音用一代名机pass200w单声道后级大刺猬来推,高富帅和矮穷挫一起抬轿子,音色和起落却非常统一,一气呵成,实现了和谐社会。


    但这套系统的声音,镁声认为也存在有待提升的地方——


    以HI-END的标准来看,整套系统缺乏点色彩,铜管的光泽感、小提琴的松香味、人声的肉味表现得不突出。就像一张质感、层次、锐度俱佳的黑白照片,受制于国产专业功放的天限,再好的后期调整也无法给它加上缤纷的色彩。由于缺乏色彩感,所以音乐表现力也打了点折扣。

    说到这里,想起江老师前面的介绍也说过,这套系统是拿来工作的,要鉴别演奏家所用的琴的特点和演奏技巧,而不单纯是音乐欣赏。所以系统调整特别强调细节和质感,至于音乐味,音乐早已存在他的心中。

    中场休息时,江老师介绍,在我们进门之前,他专门为适应我们的听感做了点调整,把高音号角推后了2mm,降低了一点解析力。

    对于这么敏感的系统,镁声忍不住想夹带私货,请江老师测试一下我的镁声钉“绕梁1号。”

    一开始江老师面有难色,因为他的器材摆设都是精心调整过的,但当他听了我汇报绕梁1号的结构和用料后,来了兴致。江老师坐回皇帝位,把刚才播过的几首曲目重新节选着快速播放一遍,然后起身去换钉。我们要求帮忙,被江老师坚决地阻止,告诉我们什么都不要碰。

    当我把绕梁1号组合好递给江老师时,心里暗想糟了——因为不确定有机会试钉,所以我没用盒子免得太张扬,3组钉垫按顺序摆在随身包里。刚才一翻东西,顺序搞乱了,钉垫不是磨合好的搭配,至少过2小时声音才能恢复。算了,出丑就出丑吧。





3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3/7/23 0:56:00 上传)

32.jpg

最后编辑镁声绕梁 最后编辑于 2013-07-23 01:22:51
分享 转发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2#


    江老师的转盘原来用着4只高丘的垫子,用卡纸精心调平。换绕梁1号,只有3只,江老师耐心给他们重新找准位置,一面说:“3只钉,音场会有损失,不过我给他们找到我之前找准的最佳位置,也没亏待他们。”原来江老师对脚钉和摆放这么有研究,早知道的话,我应该带4只过来。(4只调平非常麻烦,所以家访时我一般只带3只,能快速进入状态。)


    江老师坐回皇帝位,把刚才的碟子重新播放一遍。一开声,我就知道了问题,音场小了一圈,结像和定位都大打折扣。我小声说:音场乱了,刚才把钉垫的组合搞混了。江老师不置可否,依然耐心一首首听下去。


    听完绕梁1号,已经是6点多了,在我和老龚的诚意邀请之下,江老师答应随我们去金沙洲我的烧窝指导。


    感觉绕梁1号表现不好,我没再提钉的事。没想到用晚餐时,江老师主动开始讲评“这付钉的声音很好,三频分布基本是金字塔形,三频都有所加强,同时两端都打开了一些;色彩感很好,各种乐器都具有了不同的光泽,而且带着丝丝贵气。刚才音场比较乱,可能是钉垫搞混的原因,等一下在你的系统再听一听。”(以上省略若干字,再写就变枪文了。)其实我正是觉得江老师的系统缺乏色彩,才坚持请他试钉的,看来达到了目的。



    到了我的听音室,请江老师坐定皇帝位,把同一副镁声钉(我自己也仅有这一副了)原样放在前级下垫好,边热机边播放江老师带来的一大包碟子。前级对钉的反应不像转盘那么强烈,音场乱的问题基本觉察不到了,但我的空间比较小,摆位调教还不到位,同样的曲目,舞台感比江老师家逊色很多。


    但镁声最为欣赏的是诗醉胆机丰富的色彩。听同样的曲目,和刚才的听感相比,各种乐器的表现有了色彩斑斓的感觉。正当我自我陶醉的时候,江老师却一语指出我系统的不足:


    江老师说我的系统,一大声就吵耳,相位有失真。分析原因,是听音距离过近,不到3米,而箱子高低音单元之间的距离很大,高频部分和低频部分在到达耳朵的时候还来不及充分融合,达不到步调一致的要求。(以上症状是江老师指出,我牵强附会参悟理解,不一定对。)


    我也如实招认,TELOS的设计师小林来我家调整过,本来都很好听了,结果自己爱折腾,试了另一种钉垫,结果越调越乱了。恳请江老师帮我再摆一摆位。


    江老师端坐皇帝位,认真听了一会自己带来的碟片,然后开始指挥我挪动音箱的位置,记得一共挪了4次,大概是箱子之间的距离拉近了2厘米,内凹角度减少一点,其中有一次让我把右边箱子前缘右移2毫米,我用力稍大了一点,移动了大约5毫米,江老师立即发现了,让我回移一半。每次挪动之后江老师都是闭着眼睛,屏气静声认真聆听。最后,江老师把皇帝位让给我,幽默地说是中期验收。


    我放上常播的曲目,果然音场和定位大有提高。江老师让我再听听音色有没有损失,我认真听了好一会,感觉都是正面的提高,内心佩服不已。中期验收变成了竣工验收。老龚也认为效果提升很大,马上约江老师下次也去他家施展腾挪大法。


    不知不觉,已是晚上11点多,虽然意犹未尽,但不好打扰江老师太久。听说江老师的工作室还有另一套书架箱系统,而且能观赏把玩江老师的心血之作——罗美里哥古典吉他。呵呵,下次一定再去叨扰叨扰,最好能顺一把回来,给儿子长大后使用。

最后编辑镁声绕梁 最后编辑于 2013-07-23 01:07:12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3#

    
    据江老师介绍,写完音响演奏家的文章后,他就没时间再写关于音响的文章了。工作重点转向高级古典吉他的研制。
    下面是江老师在吉他论坛回复的某网友的帖子——

发表于 2008-1-5 23:00 | 只看该作者



在某个大气压和湿度恒定的空间里,当吉他弹响以后,声音如何到达远处的听众,似乎已经和吉他无关了,完全由空气以及空间反射来负责,而空气是不会优先选择将那一把琴的声音送到更远一些的。

在音乐厅或较大空间,远处的听众只听到少量的直达声,和大量比较模糊的反射声和混响声,这时,增加吉他音头的音量比例和清晰度,显然会让更远的听众感到听得更清楚。

制作优良的扇形梁或网状音梁吉他,都有可能发出音头清晰明亮的高音,而对于低音,毫无疑问是制作优良的网状音梁吉他,能够发出更清楚有力的低音。

对于音量,网状音梁吉他可以做得大一些,不过,这种大一些的音量,也要求相对大一些的演奏力度。

在增加声音清晰度和力度的同时,通常也伴随着音色不够丰富的缺点,针对这一点,HOPF也推出了在琴马木上,有微声学孔的型号,Nr .83和Nr.110。

除以上所述,和远达性、音量等等有关的吉他设计制作理念,还有更多不可能一一说清楚。

虽然还在不断地寻觅,但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性能完美的吉他,多数吉他在具有某方面优点的同时,也附带某些方面的不足。

想买琴的朋友不妨尽情描述自己对吉他性能的要求和喜好,好让我作相应的推荐。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4#

又找到一个,江老师去年回复吉他爱好者关于配音响的帖子——

折中方案永远都有,反而极端方案无论追求一辈子还不一定有,呵呵。

问题是这个折中的中是折那个等级的中,烧钱是什么概念?有人认为100万音响烧钱,有人认为20万烧钱,也有人认为2万就已经是烧钱。

不少人认为只要花了多少钱买一套音响回来就自然有好的音响效果,感觉不好时马上又去换音响器材,他们也以为自己是音响发烧友,其实他们真正是在烧钱。

假如没有玩音响的功力,买了器材回来只是发挥了其中几成的效果。比如:
买一套10万音响只发挥了50%效果等于5万效果;
换一套20万音响也只等于10万效果;
有功力的发烧友买10万音响能够发挥70%效果,也等于7万效果;
高手能够发挥90%等于9万效果;
顶级高手会制作一些附属配件或调试功力,可以发挥超级水准,10万音响玩出别人30万音响的效果。

可以说以上各种情况弹性很大,而且人的作用会比硬件器材的作用要大。

不过,也要在水准以上的器材才能施展,假如基本器材不合格的话,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问题是多少米才算有米呢?

记得小时候,快到过年那几天已经很快乐了,因为过年将会有鸡吃,但现在就算天天有鸡吃,仍感不够快乐,原因是期望值提高了过多。

如果明白到这一点,知道任何快乐都要根据一定的条件取得相应的快乐,那么钱多钱少都有相应的玩法。
玩音响也有很多种玩法,有人重视结果(也就是取得一定的音响效果),而我更重视玩音响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水平知识与音响效果同时获得提高,而且永远都没有钟点,永远都还有更好。

由于领略过玩音响带来的好处,也愿意分享或推广音响之道,可以带领一些爱乐者入门,从而再由他们自己不断追求获得收获。而不仅仅是让他们突然间获取较好音响效果而停止不前。

而前提是要有一定的投入购置音响器材,有心追求,而这种追求并不一定是不断更换器材,比方说几颗象棋也能起到改善音响效果的作用等等。
最后编辑镁声绕梁 最后编辑于 2013-07-23 01:43:58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5#

好文,顶。。。
TOP
6#

我觉得衡量一套器材音色是否准确最好是由本身学会一种乐器的人去聆听,调试、判断。
镁声绕梁兄文笔好,写得很详细。江老师则是老江湖,从听音过程可以看出他为人做事认真、严谨!
TOP
7#

镁声好文章!
江会长的家,我去过2次,早在1999年去过,当时我是刚配置一套入门级的(1997年),感觉不入流,而后就没有再联系江会长。最近浏览极品人生,看到一篇介绍江会长的文章。于是,试着再联系一下江会长。于是,又有了一次与镁声深度家访。(有事走开,对江会长器材的表现,过后再谈)
最后编辑老龚 最后编辑于 2013-07-23 12:42:55
器材无止境,理性发烧是正道!
TOP
8#

什么叫没有磨合好的钉垫?
TOP
9#

回复 8# 阳光枫林 的帖子

一般来说,钉垫如同房屋的地基,都有一个下沉稳定的过程,这两天我加灵敏的脚钉,发现特别明显,刚刚上去会有一点点的不稳,哪怕你的四个钉的水平都已经调教好,声音也会有一点散乱,发虚。但是经过几个小时的大动态音乐的煲炼,手再推音箱,已经是纹丝不动了,各方面也趋于稳定从容。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0#

原帖由 镁声绕梁 于 2013-7-23 0:44:00 发表


然后是声音,这套系统最大的优点也是得益于空间的处理和精准的摆位调校,音场定位一流,舞台感和3d感非常好,听音乐像近距离看演出一样逼真。整套器材属于监听风格,细节多,质感强烈,背景漆黑。钢琴的琴音虽然不够圆润,但触键感和敲击感都能表现出来,吉他左手把位的游动和右手拨弦的位置更是一目了然。

镁兄归纳的十分准确,我也不啰嗦重复了,再补充一点就是:场面大,有的声音感觉是从天花板上传下来一样。关于音乐色彩方面,虽然自己听世霸书架箱已10多年了,音乐味中毒不浅,但是江会长器材的表现我还是十分接受的,完全属于高保真。

器材无止境,理性发烧是正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