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偶尔露峥嵘——拜访古典吉他演奏家江伟杰老师听音室的心得 [复制链接]

查看: 10603|回复: 30
11#

不错的家访,说不定还可以到高保真上弄点稿费!
TOP
12#

原帖由 glpttlb 于 2013-7-23 13:07:00 发表
不错的家访,说不定还可以到高保真上弄点稿费!


呵呵,多谢鼓励。但镁声自忖水平不够,还是论坛交流自在些。

江老师的音响发烧文章这里可以看到——
http://www.cgcguitar.com/club/read.php?tid-27.html



音响指挥家论



作者:江伟杰    发表于《视听前线》2005 年 连载文章


    编者按: 初识本文作者江伟杰是在《视听前线》试音室装修校声时,其客客气气的提示并未令人注目,随后逐次的接触却有一种媒在催化双方的缘份。当您亲临江先生一手设计的试音室,有缘耳睹他的那一手吉他,您一定会很享受与其相识、了解、投契的缘份。最为高兴的是他答应赐稿《视听前线》,在他的第一篇稿脱手时他的一句话:“原总在想许多人的稿件是怎么写的,提笔才知写稿也不一般”道出了真正作者的心声。

    可以说江先生是一位身兼古典吉他演奏家和声学工程师的资深音响发烧友。曾录制出版黑胶唱片和CD唱片吉他专辑,曾在各类型的大小音乐厅举行演奏会,曾负责建造电视台、音乐厅、录音棚、试听室等多项声学专业工程。

    若已被我迷惑,请随其言猜其行,请看江伟杰专栏


音响指挥家论(一) ——玩好音响的五个要素

音响指挥家论(二) 要素一:金耳朵——指挥家

音响指挥家论(三) 要素二:唱片——乐谱

音响指挥家论(四) 要素三:音响室——音乐厅

音响指挥家论(五) 要素四:音响器材——演奏家

音响指挥家论(六) 要素五:音箱——乐器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3#


江老师回顾20多年来的历程――回看1987年广东省首届吉他比赛录像有感


这是我第一次在台上演奏吉他,并且是在电视台实况直播的比赛晚会上演奏,感觉是非常幸福的。在这之前,我还从来没有机会看过外国吉他大师的演奏或录像,只是听过他们的唱片和看过他们在唱片封面上的演奏姿势。那把吉他也只是当时500元买来的面单琴……

由于抽签抽到第一位出场,而且从后台到演奏之前都不允许弹出一个音的热身,我只好放弃原来已经准备好的“标准化”魔笛演奏版本,临时改为靠即兴音乐感觉支配的音乐再创作模式,以期通过一气呵成的演奏将我的印象保持到最后一位选手出场之时。

令人欣慰的不仅仅是获得比赛的第一名,而且还获得了包括星海音乐学院院长在内的大部份评委打出的满分,并且当场就有唱片公司跟我约定出版唱片的事情。

当初是塞戈维亚自传这本书激励着我继续自学的信心和勇气,立下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古典吉他演奏家之一的决心,但后来不久我却打消了当职业吉他演奏家的念头。

当时我想:就算选择职业也不代表“专业”,非职业也不代表“业余”;我喜欢练琴和演奏,却不喜欢为生活的必须练琴和必须演奏;假如是为了职业的生存,也许要去做一些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讲一些内心不愿意讲的话;非职业才能保持我长久纯洁的爱好。我选择了喜欢做的,不选择必须做的。

后来就将主要精力放在更为广泛的声音艺术和技术领域:负责建设、设计、监理、咨询的声学工程包括整座广州电视台和电视塔、几十个录音棚和演播厅、多个高级音响试听室、测试室、顺德大剧院、东莞大剧院、广州歌剧院,还有一批剧场、国际会议厅、歌舞厅音响工程,以及更加微妙的发烧级音响调试,HI FI音箱的设计制作。

近20年前出版的《吉他演奏有声教程》等一批书籍和唱片(包括黑胶唱片和CD唱片),成为中国早期少有的成功的吉他出版物。出版了中国第一张吉他CD唱片,在中国有了自己的激光CD唱片的新闻发布会上,赠送给当时的中国文化部长王蒙先生。这些出版物直到今日仍帮助着大批吉他爱好者,甚至造就了一批活跃在中国吉他乐坛的人才。

虽然不能保持连续的练琴时间,但仍不断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吉他演奏方法。在研究了历史上著名吉他音乐家的绝大部分教育性作品后,出版了由我重新修订指法的10本一套《吉他练习曲全集》,这似乎在世界上也只有屈指可数的人曾做过事情。可以看出,历史上吉他大师们编写的这些练习曲,完全可以培养出一个拥有全面技能的吉他演奏家,却有别于国内近期所崇尚的,以培养吉他比赛人才作为目标的教学法。

我创办了CGC古典吉他沙龙,虽然也销售吉他相关产品,却依然没有给自己制定每个月必须卖出多少把吉他的任务,但有一个目标是明确的,就是让每一位买到我们吉他的人感到愉快。

在弹过当今世界一些充满个性特点的,号称最优秀的音乐会吉他之后,我感觉吉他应该有更加理想的声音。我想将在以上所有声音艺术领域中获得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一个小小的音乐厅:一把吉他之中。如果不能在吉他制作领域作出一点点贡献的话,我的吉他制作将毫无意义。我欣赏ROMERO演奏RODRIGO的Aranjuez协奏曲,所以创办了一个ROMERIGO罗美里哥吉他品牌。

希望今后有机会用我自己制作的罗美里哥ROMERIGO顶级音乐会吉他,在自己曾参与建设的音乐厅和电视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吉他音乐作品,和RODRIGO的Aranjuez协奏曲,并录制成唱片,退休之后在自己建造的房屋中,自己设计调试的音响室,用自己制作的音箱来回味:我所走过的音乐之路。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4#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lEa1lEWvsc/

1987年江老师参加比赛的录像。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5#

再转一段——

音响指挥家论(六)  要素五:音箱——乐器



        在音乐或音响各自的领域里,都有着一项非常相似而又极其重要的要素,那就是乐器和音箱。两者都是用于直接发声的最关键的一环,对两者的要求都有:优美性和表达各种不同音乐和音响以及表达各种乐思和感情的可能性和能力。音箱虽然是音响系统中最后的一环,但发烧友应以音箱为中心去建立自己的音响系统,并且通过音箱作为主要媒体来认识音响音乐,提高自己对音响的控制能力。

  乐器大部分都是由发声体和共鸣体这两部分构成,例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的琴弦就是发声体,而其琴箱就是共鸣体,人们所理解乐器的主体通常指的只是共鸣体这一部分,一个名琴尽管装上不知什么牌子的琴弦,但人们还是能够清楚的讲出这把琴叫什么名字,通常人们会称做琴的人为乐器制作家,而不是指做琴弦的人。


  音箱,更准确的讲是扬声器,主要也是由发声体—喇叭,和箱体这两部分组成,尽管这个箱体不完全是共鸣体,甚至完全不是共鸣体(例如B&W的樱母螺),但无论如何,箱体至少也应该是音箱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才称得上为音箱。但遗憾的是,当今世界上绝大部分的“音箱”还只是将重点建立在喇叭单元上,而其箱体设计却只是毫无新意的平行六面体。不过,还是有不少厂家在箱体方面作出了努力和成绩,他们包括:B&W、WILSON AUDIO、WILSON BENESCH、AVALON、THIEL、SONUS FABER、KEF等等。


  由于喇叭前后都发声,喇叭前面要发出一支管弦乐队加上合唱团在庞大的音乐厅的演出效果,而喇叭后面的声音,却要消失在小于音乐厅空间体积大约一百万倍的音箱内,箱体还要让喇叭单元能作自由有序的前后振动,并在不产生不良副作用的情况下,在某些特定的方面还要发挥出良性的作用,以补充喇叭的不足等等。通常一件乐器只发挥相对单一的作用,而发烧友的一对音箱要同时发挥上百件不同乐器的作用,甚至还要加上合唱团和音乐厅的作用;通常乐器似乎更着重于美感和音乐表现力的可能性,而音箱则需要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准确性和像真性,就好像要求你去做一个创造性的艺术动作虽然也不容易,但要求我做一个跟你一模一样的动作就更难,何况还要同时模仿一百多人各自不同的带有艺术感染力的动作。如此看来,音箱确实太伟大了,音箱的箱体是远远不止容积这么简单。


  不过在音箱的领域里,喇叭单元的确起着比琴弦更为重要的发声体的作用,因为大部分音箱是以喇叭单元直接发声为主,所以从喇叭单元入手对音箱建立初步的认识,对于如何选购和使用好一对音箱来说是较直观和有效的方法,我不能在这里直接告诉你那一个喇叭质量是好的而那一个又是坏的,但属于共性的方面就可以进行探讨。


  除个别情况外,一般单个喇叭单元是不能播出令人满意的全频频率的,通常用直径较大的来播放低音,直径较小的播放高音,而直径中等的播放中音,通过对不同大小和形式的喇叭单元进行组合使用便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音箱世界。这些喇叭单元不光要各自精彩,更重要的还是要互相配合。


  例如一个1寸直径的高音单元一般取其下限频率为2500Hz到3000Hz之间,在这频率以下最好交给一个3寸至5寸的中音或中低音单元负责,英国广播公司就曾经制定过一套BBC监听标准,而其中的3\5A就是使用了5寸中低音单元来制作的2分频书架音箱,低频重放下限大约70Hz的小型书架监听音箱3\5A,原设计主要作为人声重播用途,后来人们发现它播放小提琴也是一绝,该音箱正是由于使用了5寸中低音单元与1寸高音单元,有良好的连接而成为经典的。


  但由于3\5A有限的低频重播下限,正如一把小提琴是不可能奏出大提琴的低音,但一把大提琴能否奏出如同小提琴般的声音,还是有可能的,只不过是很难,需要有一把好琴加上一位技巧高超的好琴师。所以,取而代之的是选用优质的6寸半中低音单元,成为现代小型2分频书架音箱的主流,既兼顾了与高音单元的连接,又解决了低音的下限频率问题,使6寸半2分频音箱能独立使用,并适用于更广泛的使用范围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如果还需要增加适当的低频量感,只需要增加适当数量的6寸半到12寸的低音单元,从理论上讲,直径越大的单元能播出更有像真度的低音,但越大直径的单元也越难控制,对箱体制作等多方面的要求就越高,所以现代的高保真音箱普遍采用口径不太大的低音单元,例如B&W的Nautilus系列的顶级型号是双10寸的800,而不是13寸的801。


  大口径低音不是不好,而是好难搞得好,由于现代音箱除非是天价,否则是难以买到大口径单元的音箱,所以有一些发烧友就把目标投向大口径古董单元,不过这些单元由于材料老化等原因而未必能保持原有的性能,这些古董音箱原设计并非作为近距离小空间的用途,箱体的制作水平与大口径高保真声箱的要求有较大距离,还需配置具高控制能力的功放,高水平的电子分音设备和调音技术,建声设计良好的音响室等,要作好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


  老式音箱多为两分频形式,低音通常使用一个15寸纸质音盆单元,高音通常是2到3寸金属振膜的压缩驱动器加号角构成的单元。每一次接触号角高音时,它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播放爵士乐时最能显示出它的优势。但这些号角高音频率延伸一般是达不到15kHz以上,最好增加一个超高音单元;而原有2个单元的连接频率一般设在500Hz到800Hz之间,这无论对于2到3寸的金属振膜高音,或15寸的纸盆低音(尤其是历经老化的纸盆)来说,连接起来都有些力不从心,最好在这两个单元之间增加一个中音单元;另外,别看这些低音单元有15寸之大,其实它们的超低音频率响应也不见得有多好,加上这些专业用途音箱的箱体设计也不会对超低频有太多照顾,所以要么就要对原箱体动大手术,要么就再增加一个超低音单元。


  天呀!这不就等于是5分频了吗,对了,从理论上讲这样更理想,例如JBL最近出品的监听音箱4348就是4分频加上带超低音输出孔的设计。但每增加一个分频点,就等于给音箱设计增加了一道难题,同时在使用上也等于对功放的要求也更高,而与此相反的,配置越简单的音箱,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等于越容易推得好,对功放等器材的要求也较为简单。也就是说,复杂有复杂的优点和缺点,简单也有简单的优点和缺点,至于如何选择要对投资额、对音响的控制能力,音响室的情况,喜欢播放的音乐类型等方面作综合考虑,而不是单一的选择某一件器材,还要同时考虑随之而来的配套问题。


  对于使用音箱方面的调声技术,自然离不开音箱摆位这个话题了,而摆位更离不开音响室的空间条件。形状各异的空间以及音箱本身有明显问题的情况在这里不容易讲得清楚,因为这要对实际情况和问题有深入的了解才能作出判断。在这里只对品质正常的音箱和矩形房间进行简单的探讨,摆位的方法有多种,下面给大家介绍其中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音箱摆位一般有纵向和横向两种摆法:当房间尺寸较小时,无论哪一种摆法都难以达到全面的理想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横向摆法有利于低频的展开而中高频会不够自然,纵向摆法则有利于中高频的自然而低频容易出现缺点。当房间尺寸适当时,应优先考虑纵向摆法,更有利于发挥音响全面的效果。


  除非受条件限制,否则无论是否有后倒相孔的音箱,均不适合靠墙摆放,至于离墙多少才合适,无论离后墙还是侧墙均应在对应房间纵横尺寸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范围内作出选择(听众区的皇帝位也应该设在另一方向上的这个范围内)。由于低音不可能在作微调时会有多大的变化,所以应在可调范围内首先对低音的最佳位置范围进行选择,在这最佳范围内应有适当的低频量感和有清晰度的低频响应。


  在经以上找到的低音的最佳范围内,再进行中音的位置选择,在这一步骤中,应优先考虑让左右音箱有少许内倾角并且始终保持左右对称的情况下,进行左右、前后、再左右、再前后的反复调试。这一步主要是针对中频的饱满度、乐队的队形、音场的形状和大小等方面进行调试。


  最后对音箱的内倾角和前后移动进行一寸以内的微调,这一步是主要针对中高音作音色平衡以及对结像力进行微调。这样音箱就可以定位了,其余的问题则需要对音箱之前的音响器材和附件进行调试,方能获得全面的效果。


  人们不难发现,通常弹了一年琴的人只能弹出相对于一年琴龄的音色,而弹了十年琴的人才有可能弹出相对于十年琴龄该有的音色。同样地,对于玩音响的人来说,一对质量不错的音箱,也不等于一买回来就能自然而然的发出好声音,即使一位音响老手,对于一件新接触的器材也会有一段适应期,才能真正地发挥出器材该有的水平。


  玩音响的水平能力,包含了对音响音乐艺术的认知,以及操作技术手段这两个方面,而对于乐器演奏家来说,也包含了想将一个音弹成怎么样,以及怎样将这个音弹出来这两个方面。当两位技术水平相当的演奏家分别演奏同一首乐曲时,如果听起来这一位明显比另一位更好听,说明这一位的艺术水平和表现力更好,其实,技术手段是相对有限度的,而艺术是没有限度的。


  音乐艺术是海洋,音响音乐艺术也是海洋,决不只是漂亮的贝壳。现实中确实有不少音响发烧友是难以摆脱漂亮贝壳的引诱,比如:这套音响播放的小提琴松香味多么浓啊,这段人声的口水声多么飘啊等等。喜欢漂亮贝壳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对某一方面的注意力过于集中,以至在调音时让某一方面过分清楚,将导致失去平衡,失去了海洋而只捡到漂亮的贝壳。

  举一些注意力偏重于某一方面的例子:比如只注意听如何奏,而不太注意听奏些什么;只注意听音头,不太注意听音尾,更不注意听音中间;只注意听声音的泛音部分,不太注意听基音部分;只注意听乐队中某一件乐器如何演奏,不太注意整个乐队在奏些什么。

  如果只针对某个方面,相信很容易就能辨别清楚,比如这个高音比哪个多一点,哪个低音更饱满一点等,谁都知道乐谱上写着这里要强一点那里要弱一点,但到底多强多弱才是最合适的呢?那就要问艺术家了,或者要问音响指挥家了。


  最后有一句话要与想当音响指挥家者共勉,十八年前我向一位奥地利吉他大师请教如何发音才好听,他回答说:“很简单,只要你永远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就行了”。(完)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6#

向镁声兄致敬!
TOP
17#

文章很精彩,顶下镁兄!
TOP
18#

以前买过江伟杰的教材,没想到他也是一个老烧。
TOP
19#

在我与镁声家访江会长之前,江会长已亲临寒舍指导,他对我的系统的总体评价是“耐听,你花了不少功力,目前系统存在的缺点是器材本身的缺点,世霸箱在分音器设计上就有一个偏门,使它加工简单又能出好声,但是在大音量时,中音会在高音单元产生,声音就会蒙了。世霸箱兴起主要是香港居住空间小而容易产生好声,马兰士CD机的转盘较差”。家访我家后,他又马上带我去他的工作室听了他的一套也属监听型书架箱的系统,让我感受一下同样是书架箱,两者之间的区别。当晚,我们一起晚饭,除聊音响外,还聊了很多,包括中国改革开放30年,国外朋友的评价,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等。
psb.jpg (, 下载次数:4)

jpg(2013/7/24 9:43:18 上传)

psb.jpg

最后编辑老龚 最后编辑于 2013-07-24 10:38:29
器材无止境,理性发烧是正道!
TOP
20#

公开江会长的照片,已征得他的同意。在家庭领导的同意下,我听取江会长建议,把两箱拉出调整了两箱之间距离,由原来的2.4米缩小到现在的2米,增加了中部声音的厚度,效果有了质的变化。
psb(2).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3/7/24 9:50:28 上传)

psb(2).jpg

最后编辑老龚 最后编辑于 2013-07-24 09:50:28
器材无止境,理性发烧是正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