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9101112131415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系统调试心得——新增听音室的声学调整 [复制链接]

查看: 105574|回复: 142
111#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1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13#

原帖由 laozhao 于 2014-8-15 7:05:00 发表
谢谢镁声兄详细指教!
一般没有专门听音室的朋友,在客厅或家居放置专门反射板不大方便。有一种可调解角度的百叶窗,有木质的和铝合金材质的,不知可否替代反射板,实现反射的功能。至少在2、3板的位置,帖墙悬挂,美观又方便。或镁声兄开发出类似的专用的调声反射百叶窗。

[img]http://wa1.baidu-1img.cn/timg?imagewise_detail&size=b480_3


这种百叶窗,能起到一定的反射作用,但尺寸所限,反射的频宽比较窄,所以效果没有大板好。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14#

回复 103# 镁声绕梁 的帖子

因地制宜,实践结晶!解决问题,受益就好!
TOP
115#

回复 108# zui 的帖子

这个图没法指导实际的听音室的改造,发烧友不可能去能搞那么复杂的曲线,头都大了!
CD Emmlabs SACD CDSA
Pre-amplifier, Classic 877
Power Amplifier, 211
Speaker, Dynaudio Contour S5.4
TOP
116#

原帖由 镁声绕梁 于 2014-8-15 17:2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zui 于 2014-8-15 11:17:00 发表
抱歉拍下砖,建议楼主还是先去了看更多的室内声学基础,不然自己只能乱猜想。另外理解室内声学常识最好的办法是要学会测量,不是只会测频响曲线那种业余手法。小空间声学研究的方向是波长大于房间尺寸的波的模态行为,以及波的边界干涉行为。过去有很多自誉为搞过什么大剧院设计教授博士什么的,正中声明一点,非扩散音场和扩散
不必客气,我也不是老师,只要你有兴趣我也愿意讲,因为很多老烧他们岁数都大了,他们对科学没兴趣。我说的这些并非我的自己的理论,而是很基础的声学常识。
这张图主要是其中一种测量方法,我的房间尺寸是深4.5 宽3.1,高2.7米,先利用一些计算器计算驻波频段如下表,无论怎样挪动mic,驻波的频率的位置不会变化,这是我用来排除哪些频率是共振,那些频率是扩散的方法,因为共振的频率采用扩散的手法无用。而扩散的频段挪动mic的位置频率就会变化。像我这样小的房间,按照公式计算来说,共振频率在300或400Hz以下。






回到你第一页的计算器,可以看到房间模式ROOMMODE是用黑和白色的表示的,黑色区域表示声音最强,白色区域最弱。若将MIC放置在白色区域内,那么这个频率的频响曲线反应的是谷。也就是听不到。反之亦然。房间模式=驻波=模态共振,它们的意思都是表达当波在小于其波长的空间内传播,产生的共振声学效果,音箱内部也有共振,频率比房间还要高。
最后编辑zui 最后编辑于 2014-08-16 20:49:56
TOP
117#

此外室内声学最重要的考评指标是:累积频谱图,脉冲响应,能量曲线分析,最不重要的恰恰是发烧友们所斤斤计较的频响曲线和混响时间RT60,比较小的空间共振本身比较多,无论如何摆位也无法避免。那些追求完美频响曲线的发烧友,其实是外行。小空间的特性决定根本不可能有完美平直的频响曲线
TOP
118#

先豉下掌
TOP
119#

回复 8# 镁声绕梁 的帖子

一直都挺关注镁声绕梁的这个帖子,觉得受益匪浅!最开始我不是发烧友来的,但是进入这行烧得不轻,对于我们初出烧庐的人来说也算烧得冒烟了。镁声绕梁我记得,认识好久了,看到了这个好贴所以我也来凑热闹一下。因为我们和很多烧友都讨论过换线的顺序。之前我都是把国外的经验照搬过来的,先电源线,这个是肯定无疑的,然后才是信号线,最后才是喇叭线。最近我改变了看法了。在我的系统里面我一直电源线就不改变的,解码,音源,前级用好一点的银线合金线,后级就用了粗粗的单晶铜线。然后就是信号线也是在几对银线里不停地转换,喇叭线我也一直没有改变用的铜线。最近过来了工程师帮我调了一下声音,他们带来了一根几万块的银喇叭线过来。才发现喇叭线给系统的声音定位是巨大的。后来我又试验了5.6平方杜兰冷冻旗舰线喇叭线来听同一套系统,同样的结果,声音变化巨大。当然价格差异也是挺大的。所以我断定先换喇叭线,确定好声音的走向,这个声音的走向和人对于音乐类型的选择也是有关系的。这样换信号线那就调整不大了。根据声音的不足再来改变。如果信号线定下来了以后,再换喇叭线,怕到时候声音改变大了又要换前面的线了。

电源线不过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线芯如果是毛细多心线,很容易把速度带慢的,和同样大小的线如果多心的线芯粗一点能量感都要强,速度也要快一些。

HIFI姐姐在这个老烧群里面一直都不是很谦虚,呵呵!
http://shop64830522.taobao.com/
HIFI姐姐代理了澳大利亚品牌AUREALIS线材(线基及其成品线),新加坡GML喇叭,欢迎到实体店来试听 深圳福田区华强北路万商电器城3楼3F4-A, 电话15816880618
TOP
120#

原帖由 zui 于 2014-8-16 20:34:00 发表
此外室内声学最重要的考评指标是:累积频谱图,脉冲响应,能量曲线分析,最不重要的恰恰是发烧友们所斤斤计较的频响曲线和混响时间RT60,比较小的空间共振本身比较多,无论如何摆位也无法避免。那些追求完美频响曲线的发烧友,其实是外行。小空间的特性决定根本不可能有完美平直的频响曲线


累积频谱图,脉冲响应,能量曲线分析,请问有在您房间的实测图吗?发上来学习学习。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