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两个问题,第一,当解析力很高的时候,很容易把系统的缺点暴露出来,比如你的高音如果很刺,低音不够清晰,就会很糟糕。第二,通常调音的方式是,如果解析力和音乐味一定要两者取一的话,多数的厂家比较愿意做音乐味,原因是,如果把解析力做上来,反而是坏事的,因为把系统的缺点全部暴露出来了。
我个人的认为是,解析力一定要好,而且是越高越好,前提是,你的解析力要正确,不要少东西,这个很关键。如果你有音乐厅的现场听音经验的,你不难发现,当你坐在20排以后和11、12排听交响乐的时候,声音完全不同。很多人都会以20排以后的音准去对自己的系统校音。以我个人的观点,觉得20排之后的高音损失还是很厉害的,你听到的小提琴声音有像中提琴的趋势。但如果你在11、12排听的话,你会发现,整体的声音细节极多,而且小提琴在某些功底不够深厚的乐手拉出来的时候是有点刺耳的。但这是小提琴的声音。我见过一个老烧友,硬是说他的信号线极好,原因是,非常有韵味,但我个人的观点是,其实是把高频部分几乎都滤去了。听着更像中提琴的声音了。他和我说,他去听过现场,很难忘,因为那次他听是在第二排,1280的票子。我没有去反驳他,其实那个位置不是音乐厅最好的位置,因为那个位子在乐队的舞台偏下,你听到的高频损失严重,所以音准其实是错的。
好了,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个人的结论是,第一,系统一定要有解析力。原因很简单,如果别人的系统能听到是声音,你都没有了,音乐味也就只能是加点味精调味了。第二,是在解析力的基础上,如果系统还是有很多的问题,比如高音太刺耳,低音没有层次和解析,那我们退而求其次,调整音响系统的音乐味,把那些我们不喜欢的声音去掉。第三,也就是我想所的根本,如果系统足够好,不存在音乐味和解析力的矛盾,系统如果真实的还原了,那解析力高了,音乐的密度高,声音就自然变得非常丰富。听某些录音的碟,我们会觉得非常有音乐味,某些却很吵耳朵。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希望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对于潘工的播放器,我想说的是,真的做的不错,如果有上海的同学,欢迎交流。
原帖由 yavis 于 2012-12-8 10:50:00
原帖由 yottamusic 于 2012-12-8 8:07:00 发表 其实不能说谁超过谁,关键谁喜欢什么声音。 如果按现代的风格,我们是很清爽很多细节的声音(偏向监听风格),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声音的。
我们以现代的一些参考级的cd作为标准来说,我们声音好一点,但如果说要朦胧什么的,我们就不行了。 |
关键不是解析力,而是情感 |